目標
1、知識與技能:學會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通過朗讀和分析,體味作品的語言特點。
2、過程與方法: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渲染氛圍,在品讀語言中學會寫作散文的方法。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培養學生熱愛自然的感情 。
重點
學會按時間順序寫景的方法
教學難點
通過朗讀和分析,體味作品的語言特色
教學時間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農民的幸福是耕耘,工人的幸福是生產,畫家的幸福是繪畫,獵人的幸福是什么?引出課題,今天我們學習俄國作家屠格涅夫的散文《樹林和草原》,看獵人的幸福是什么?
二、散讀 。
1、讀完后,每人說一句話:獵人的幸福是,他看見了的美麗景色(要讓學生有充分的閱讀時間,鼓勵學生用文中的優美詞句歸納,不要求全,只要大膽說出自己的感受,教師都應該給予肯定)。
學生說話時,允許其他學生質疑,若有質疑,要讓學生讀課文,互相探討。
(要點提示:獵人的幸福,自由自在、走進自然、享受大自然的美。他看見,濡濕的樹枝、粘著白露的草葉、芳香的空氣……火焰般燃燒的晚霞、傍晚的霧靄等美景)
2、獵人是什么時候看到這些美景的?(學生交流,找出表現時間的詞句:“黎明的時候”“在陽光底下”“太陽越升越高”“黃昏來臨了”“夜幕降臨了”,明確作者寫景的順序——時間順序)。
3、小結:獵人的幸福不是打獵,獵人的幸福是陶醉在大自然的懷抱中,那濡濕的樹枝,粘著白露的草葉,充滿植物芳香清新的空氣,像火焰般燃燒的晚霞,傍晚的霧靄,顫抖的星星,甚至森林中的雷電和暴風雨,都讓獵人流連往返,久久不愿離去。
三、選讀。
同學們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語段,有感情的大聲朗讀,說說自己喜歡的理由。
1、以“我最欣賞的語段或句子”,為話題說幾句話。
(1)要求說出欣賞的理由,鼓勵學生自由表達,品味語言的妙處。
(2)學生朗讀中,注意檢查學生預習情況。
2、 小結
作者善于抓住景物的特點來描寫,難怪俄國作家托爾斯泰曾稱贊道:“兩三筆一句,大自然就發出芬芳的氣息。”讓我們聞著“大自然芬芳的氣息”,充滿感情朗讀課文。(教師范讀第一段,其他段落學生齊讀)
四、創讀
課文使用的標點符號有點特別,你發現了嗎?
1、省略號在文中有何作用?(學生交流發言,教師適當引導)
(要點提示:A表示省略 B留給讀者想象的空間 C舒緩語氣)
2、任選一個描寫片段,展開想象,把你能想到的,作者省略的內容補充出來,要求用描寫性的句子,比一比,看誰寫得更生動(可以根據課文前面描寫的景物進行補充)。
3、展示成果,學生點評。
五、總結。
風景處處有,只要你有一顆美麗的心,你就能看見風兒從你身邊悄悄經過,聽見一朵朵開懷大笑,讓我們走進大自然,用心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用優美的語言去描繪大自然的美麗。
六、作業。
摘抄文中精彩的句子。
【板書設計】 12、樹林和草原
黎明的時候
在陽光底下
太陽越升越高 (時間順序)
黃昏來臨了
夜幕降臨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yi/79161.html
相關閱讀:神奇的納米
蘇科版七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期末復習導學案
《看云識天氣》教學設計
社戲
9、春 (語文版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