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年中考現代文閱讀:分析論證失誤指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現代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新課標對于語文學習的要求中,特別強調了閱讀的整體感知,而分析論證過程是整體感知議論文的重要一環,因此它也成了中考現代文閱讀考查中倍受青睞的考點。

下面我們以2019年北京市中考課標卷試題為例,看看在分析論證過程時,需要避免哪些失誤。

試題選文為《創新永不言敗》(文略),第⑤段內容如下:

⑤創新之路充滿艱險,但無限風光恰在險峰之上。王安石曾經說過,世上雄奇偉麗的景觀,往往在險要偏遠的地方,只有具備堅定信念的人才能到達那里。在艱難險阻面前,“退”是沒有出路的,“怯”是難嘗勝果的,所以創新者應當有愈挫愈勇、知難而上的豪氣。在創新的過程中,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

第22小題為:請你簡要分析第⑤段的論證過程。

[解答要點]

正確的分析包括三個要點:①首先指出創新之路充滿艱險;②然后用王安石的話證明要想創新,就必須具備堅定的信念;③接著提出創新者要有愈挫愈勇、知難而上的豪氣,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創新。

[誤答掃描]

誤答一:

首先指出了中心論點,用了王安石曾經說過的話舉例論證,說明了創新之路充滿艱難,但無限風光恰在險峰之上。

誤答二:

第⑤段從反面論證創新不言敗,列舉了王安石的話證明了論點,最后得出總結:創新者應當有愈挫愈勇、知難而上的豪氣,才能達到希望的頂點。

誤答三:

首先引用王安石的名言:“世上雄奇偉麗的景觀往往在險要的地方,只有具備堅定信念的人才能到達那里。”其次,說明創新者應當有愈挫愈勇、知難而上的豪氣。最后,得出創新之路充滿艱險,但無限風光恰在險峰之上,在創新過程中,只有不畏勞苦沿著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到達光輝的頂點的結論。

[失誤類型及分析]

失誤類型:把觀點性語句誤認為是中心論點

分析:“誤答一”將“創新之路充滿艱險”錯誤判斷成了中心論點,導致失分。這反映出一些考生在閱讀中不能統觀全局的問題,形成了看到觀點性的語句便認為是中心論點的定勢思維。

失誤類型:胡亂套用概念

分析:“誤答二”將“創新之路充滿艱險”這一多角度論證,錯誤地理解為反面論證,導致失分。這反映出一些考生對文體知識的理解不到位,容易犯胡亂套用概念的毛病。

失誤類型:斷章取義

分析:“誤答三”首先忽略了文段第一句表達觀點的內容,導致要點不全。其次,對于王安石事例的分析,只是重復了事例本身,而沒有點明論據與論點間的證明關系。這反映出考生缺乏良好的答題習慣,在閱讀中丟三落四,斷章取義,且不能對材料進行具體分析。

[對癥下藥]

分析論證過程,我們要遵循這樣的解題思路:先給句子標上序號,看看一共有幾句。然后,思考每句的內容是什么,句與句之間是怎樣的關系,據此歸納出論證的過程。議論文段最常見的結構是:提出觀點——列舉論據——分析問題,了解這些結構特點,有助于更順利地掌握文段的思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256626.html

相關閱讀:《溪水和石頭》閱讀答案
《打印出個世界》閱讀答案
《潰散的黑暗》閱讀答案
《鎖匠的徒弟》閱讀答案
《論沉思》閱讀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