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語文解題技巧之注重文章深度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解題技巧之注重文章深度】,要凸現文章內在深度與厚度,形式方法當然有很多,有時也并不在于文章內容的繁簡,就算是一首小小的短詩也能表現出無窮的意蘊來。

  唐代詩人陸凱的《贈范曄詩》便是這方面的典范。

  “折花逢驛使,寄與隴頭人。 江南無所有,聊寄一枝春。”此處所寫,雖為一枝花這一小而微的具體物象,但暮春三月、草長鶯飛、雜樹生花的景象,以及折花人的清思雅情,對友人的無盡牽掛與美好祝愿,則盡蘊其中。

  詩的開篇即點明詩人與友人遠離千里,難以聚首,只能憑驛使來往互遞問候。一個“逢”字看似不經意,但實際卻是有心,詩人有意而迎之,通過他寄梅問候,一片赤誠真摯情懷,全凝聚在這小小的一枝梅花上,體現了對朋友的殷殷掛念,在淡淡致意中透出深深的祝福。再深一層,我們還可以想象,隴頭人受花后當作何種感觸,亦可由每位讀者各自不同的經歷生發出豐富的想像。本詩用字雖然簡單,細細品之,春的生機及情意如現眼前。“一枝春”,以一代全,象征春天的來臨,也隱含著對相聚這一美好時刻的期待。它以簡練自然的語言表現出深邃高遠的境界,為古代“隱”“秀”理論高度濃縮的藝術精品。

  唐代詩人王勃的著名詩句“畫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不過十幾個字,但作者卻通過豐富的聯想與想像,將“南浦云”與“畫櫟”,“西山雨”與“珠簾”這幾個毫無干系的物象融合在一起,這種遠景與近景的結合,不僅使讀者產生了一種空闊的空間感和流動的時間感,使眼前的描與對象畫櫟和珠簾呈現出一種既具體又闊大的意味,從而在秀美的感性形象中,隱含著一種深遠的意味。

  總結:這無形中增加了文章的厚度與深度。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說:“故能寫真景物,真感情者,謂之有境界”。我覺得,文章若有了厚度與深度,也便有了境界,內蘊便更深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26672.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江南逢李龜年
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學會感恩
解題方法:初中語文做題方法和做題思路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臨窗看柳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第二部分講解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