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國風分布地區】,國君以詩教化百姓,百姓以詩諷刺君王,可以潛移默化,移風易俗,也可以諷刺施政得失,反映民情。
《國風》分布的地區,“周南”是周公所治的南國,“召南”是召公所治的南國,以陜地(今河南陜縣)為分界線,其東為“周南”,大體上是從洛陽向南抵湖北北部江、漢一帶;其西為“召南”,大體上是今陜西南部到湖北西北部地區。其他13國風,“邶”、“□”、“衛”、“王”、“鄭”、“檜”、“陳”為今河南北部、西部、中部及東南地區,“秦”、“豳”為今陜西中部及西北部地區,“齊”、“曹”為今山東東北部及西部地區,“魏”、“唐”為今山西南部及中部地區?梢钥闯,《國風》產生的地區很廣闊,包括今陜西、河南、山東、山西、湖北,而多集中于河南,各地的風俗習尚,在詩里多有反映。如鄭、衛兩國地處中原,商旅叢集,男女相接,約束較少,多桑間濮上之音,投桃報李之作。鄭詩共21篇,情歌就占了大半。衛詩10首,涉及愛情、婚姻問題的也不少。又如秦國地接戎狄,常相爭斗,《駟□》、《小戎》等篇描述車馬田狩之盛,《無衣》敘寫戰士的同仇敵愾,反映了秦國的尚武之風。又如陳國巫風盛行,迎神祭祀,載歌載舞,在《宛丘》、《東門之□》等篇里有生動的描繪。所以《漢書·地理志》也多引《詩經》以說明各地的風尚。
總結:賦、比、興的藝術手法為“國風”大大增強了表現力。十五國風包括:周南、召南、邶、?、衛、王、鄭、齊、魏、唐、秦、陳、鄶、曹、豳,共一百六十篇,能表現各地的民情風俗習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29185.html
相關閱讀: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學會感恩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臨窗看柳
解題方法:初中語文做題方法和做題思路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第二部分講解
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江南逢李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