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物理《課標》與《大綱》的區別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物理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九年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以下簡稱《標準》)是根據《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和教育部《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制定的。它規定了課程目標和內容標準,提出了面向全體初中學生的基本學習要求。

一、課程標準的主要特點

1.注重學生發展,面向全體學生

《標準》超越學科本位的理念,以全面提高公民的科學素質為目標,著眼于學生的發展,使學生獲得終身學習的興趣、習慣及一定的學習能力!皟热輼藴省彼幎ǖ氖侨w學生都應該達到的基本要求。

2.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

《標準》力求貼近學生生活,通過學生熟悉的現象揭示物理規律,并將其應用于社會生活的實際,使學生體會到知識來源于實際,并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

3.注重科學探究,提倡教學方式多樣化

《標準》強調以物理知識和技能為載體,讓學生經歷科學探究過程,學習科學探究的方法,培養學生的科學探究精神、實踐能力、創新意識;改革以書本為主、實驗為輔的傳統教學模式,提倡多樣化的教學方式,鼓勵將現代信息技術、多媒體技術應用于物理教學中。

4.注重學科滲透,關心科技新成就

《標準》注意借鑒國際科學教育的理論和實踐,構建具有中國特色的物理課程;注意將科學技術的新成就引入物理課程,注重學科之間的滲透、人文精神與自然科學的交融,以使學生獲得對自然界更加本質的認識,逐步樹立科學的世界觀。

5.改革評價體系

《標準》不以甄別和選拔為校內評價的主要目的,在新的評價觀念的指導下,構建多元化、發展性的評價體系,以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標準》倡導對學生學習的各個方面的現狀和進步進行檔案式的評價,不贊成以知識考查為核心,不贊成把書面考試作為惟一的評價方式,重視學生在活動、實驗、制作、討論等方面表現的評價;主張終結性評價和形成性評價并重。

二、《標準》與現行《教學大綱》的主要區別

現行《教學大綱》制定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它對于我國義務教育的發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但是,社會的發展對義務教育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因此,有必要構建符合學生發展與社會需求的《課程標準》。

《課程標準》在“知識與技能”方面參考了《教學大綱》的要求,但是在“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課程目標、課程基本理念、課程實施建議等幾部分都與現行的《教學大綱》有很大的區別,其主要不同介紹如下:

1.全面闡述了課程性質、課程基本理念

《標準》從“課程”的高度出發,用了較大的篇幅,對課程的性質、課程的基本理念作了詳盡的闡述。相比之下,《大綱》是從教學的角度出發,對教學目的、教學內容的確定、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等方面作了敘述,過于原則性。

在新理念的指導下,《標準》不從物理學科的角度追求知識的全面與完整,對于概念、規律不過分追求表述的準確性、邏輯關系的嚴密性;而是全面考慮課程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作用。

2.重視科學探究的教育作用,強調過程和方法的學習

在義務教育的物理課程中,使學生學到獲取知識的方法、增強探究未知世界的興趣和能力,以及學生對于科學本質的理解和科學價值觀的樹立,是與科學知識的學習同等重要的。因此,《標準》十分強調科學探究的主要環節、探究能力的表現,以及探究教學的形式,并分析了探究教學的實例。

《標準》把“過程與方法”作為課程目標之一,與“知識與技能”、“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并列。與《大綱》的不同之處還在于,它除了使用“知道”、“理解”等描述學習結果的行為動詞外,還使用了描述學習過程的行為動詞來表達對學習的要求,如“經歷探究浮力大小的過程”等。這種表述體現了一種理念:與現行的義務教育物理課程相比,課程標準更強調學習的過程。

《大綱》更偏重于從物理學科本身出發,主張選擇那些“基礎的”、“難易適度……學生能接受的物理知識”作為教學內容,即更加重視知識的傳承,沒有提及科學探究,也沒有強調科學過程。

3.強調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功能

《大綱》關于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在兩處有所涉及:一處是在教學目的中提到“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進行辯證唯物主義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品德教育”,另一處則散見于“教學中應該注意的問題”,共計約有二百多字。在其主要篇幅“教學內容和教學要求”中完全沒有給出這方面的具體要求。

《標準》非常強調義務教育中的物理課程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作用。它在“課程目標”中有一節專門給出了這方面的詳細而具體要求,例如:

“能保持對自然界的好奇,能初步領略自然現象中的美妙與和諧,對大自然有親近感、熱愛、和諧相處的情感”;

“具有對科學的求知欲,樂于探索自然現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科學道理,有動手探究簡單日常用品或新器件中科學原理的興趣與勇氣,有將科學技術應用于日常生活、社會實踐的意識”;

“尊重自然規律,具有判斷大眾傳媒是否符合科學事實的初步意識,有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標準》的“科學內容”部分,無論是具體的知識內容還是活動建議,選擇時都考慮到了在情感、態度、價值觀方面的教育作用。

4.加強了科學?技術?社會的教育

注重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是當今世界科學教育的一個大趨勢。《大綱》在這方面的要求不夠明確,只在“教學內容的確定”一節談到物理知識與實際的聯系時有所涉及。

《標準》在“課程目標”中明確指出,要“初步認識到科學及其相關技術對于社會發展及人類生活的影響。有可持續發展的意識,注意科學技術對環境資源的影響,能在個人力所能及的程度內對社會的可持續發展有所貢獻”

課程標準在規定教學內容和活動建議時在這方面也有充分考慮。例如“有評估某些物質(如塑料、化肥、農藥等)對人和環境的積極和消極影響的意識,能嘗試與同學交流對當地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的意見”、“嘗試對環境溫度問題(如溫室效應、熱島效應等)發表自己的見解”、“研究電冰箱內外的溫度差與所耗電能的關系,提出節能措施”、“分別從炊事、取暖、交通等方面對當地燃料結構近年來的變化作調查研究,從經濟、環保和社會發展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

5.具有可操作性

為了便于實施,《標準》的最后一部分給出了若干實施建議。這些建議不求完全,但是對于與現行課程不同的基本理念作了盡可能具體的闡述。

在“課程內容”部分有較多的例子,用來解釋正文的要求并把它們具體化。

內容標準每小節后的活動建議,主要目的是對教學活動進行導向。這些建議不是必須完成的,教師可以從中選擇,也可以自行開展適合當地條件的其他活動。

以上內容都是《大綱》所沒有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322057.html

相關閱讀:初中物理樂音三要素知識點總結
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復習之機械運動
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總復習
初中物理知識點: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征
初中物理知識點:電能的概念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