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初中語識文基礎知識之借引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語文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初中語識文之借引】,借引可以推陳出新,增強生動性,產生幽默風趣的效果,也可引起讀者對故事的聯想,增強形象性。

  借引

  借用有兩種。一種又稱“改用”,就是原文的本意與所要表達的意義既不相同相似,也不相反相對,只是在某一方面有相關性。

  還有一種就是借用數學中的符號,組合成一個簡單的公式,來表達復雜的思想內容,達到言簡意賅的目的,有直觀形象的藝術效果。如:

 、俟沤裰纱笫聵I大學問者,必經過三種之境界:“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此第三境也。

 。ㄇ·王國維《人間詞話》)

  “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出自宋代晏殊《蝶戀花》,原意是寫在蒼涼的深秋獨登高樓悵望,這里用來作為第一境,即表示追求理想。“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出自宋代柳永《蝶戀花》,原意是因為思念愛人而漸漸變得憔悴,表示相思之苦,這里用來作為第二境,即表示艱苦地追求、探索。“眾里尋他千百度,回頭驀見,那人正在燈火闌珊處”出自宋代辛棄疾《青玉案》,原意是寫無意中發現了意中人的驚喜心情,這里用來作為第三境,即表示取得成功、實現理想的喜悅心情。這三處引用都是寫閨情離愁,作者以它們的相關性來比喻治學的三境,只是就引語原意加以引申而已,以此來增強文章的生動性,并無深意,是借用的手法。

  ②大熱天氣,闊人還忙于應酬,汗流浹背,窮人卻夾了一條破席,鋪在路上,脫衣服,浴涼風,其樂無窮,這叫做“席卷天下”。

  (魯迅《安貧樂道法》)

  “席卷天下”出自漢代賈誼《過秦論》,原意是說秦孝公想吞并天下,這里是故意加以曲解,望文生義,引起讀者的聯想,增強文章的形象性,用來表示窮人卷起席子到露天地上睡覺的情景。

  ③小乙:“泡泡!”

  媽:“小濟,快,找小盆去!”

  爸:“等等,小乙,先別撒!”隨小濟作快步走,床下椅下,分頭找小盆,至為緊張,且喊且走:“小盆在哪兒?”只在此屋中,云深不知處,無論如何,找不到小盆。媽曳小乙疾走如風,入廁,風暴漸息。

  (老舍《文藝副產品》)

  “只在此屋中,云深不知處”出自唐代賈島《尋隱者不遇》詩:“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作者借用后面兩句,并把“山”改為“屋”字,借以描寫孩子要撒尿,全家人出動找小尿盆,而小尿盆不見蹤影的情景,同引詩的原意并不相同或相對,只是憑著不知該到屋里何處找小尿盆與不知到山中何處找師父有相關性的因素,望景生義,故予引用。這樣就增強了文章的幽默感,令文字妙趣橫生,是借用的手法。

  總結:上面三個例子都是屬于第一種借用手法,即借用與原文有某一方面的相關性,來增強文字的生動性和形象性,并產生幽默的效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82909.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江南逢李龜年
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學會感恩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臨窗看柳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第二部分講解
解題方法:初中語文做題方法和做題思路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