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題之愚公移山探究】, 文章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反映了我國古代勞動人民改造自然的偉大氣魄和驚人毅力,。
1.故事的結局是天神幫助愚公移走了兩座大山。這樣的安排是否有損愚公的形象?
答:不有損。一是這個神話結尾,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借助神的力量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反映了古代勞動人們的美好愿望,這與封建迷信有本質區別。二是因為正是愚公的決心和行動感動了天帝,天帝才派遣力神二子背走二山,這襯托了愚公的形象,使之更加豐富,這是對愚公精神的肯定和贊揚。
2.在挖山過程中有哪些困難?
1).“方七百里,高萬仞”山本身高大無比。
2).“寒暑易節,始一反焉”路途遙遠。
3).“北山愚公,年且九十”“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始齔,跳往助之”人老又少。
4).“叩石墾壤,箕畚運于渤海之尾”工具簡陋。
5).河曲智叟勸阻,譏笑。
3.故事用神話做結尾的原因有哪些(故事為什么用神話結尾)?
1) 古代生產力水平低下,人們只能通過幻想,借助有超人力量的神來實現征服自然的愿望,本文就是借助神的力量來實現愚公的宏偉抱負,這也是解決人與自然矛盾的方式,表達了古代勞動人民的美好愿望。
2) 更能突出愚公的精神驚天地,泣鬼神。
總結: 文章通過愚公移山成功的事情歌頌了要克服困難就必須下定決心,持之以恒,堅持不懈的道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198932.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第二部分講解
解題方法:初中語文做題方法和做題思路
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江南逢李龜年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臨窗看柳
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學會感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