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語文總結之文言實詞詞義】,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是理順文句的一種障礙,但我們只要根據通假字規律,就可以推出本字的含義來。
6. 憑上下文推詞義。
這種方法就是結合上下文的語意來推斷出要解釋的詞語的含義。如繆賢對趙王稱贊藺相如時說“臣竊以為其人勇士”中的“勇士”,如果解釋為“勇敢”或“勇氣”顯然不妥,但如果聯系到后面詞語“有智謀”和他在“完璧歸趙”、“澠池之會”中的表現來推敲,就可以推知“勇士”在句中是指“有膽識的人”。
7. 隨文引申推詞義。
詞有本義和引申義。如果我們按詞的本義解釋不通時,就可以從詞的引申義去考慮。如“朝服衣冠,窺鏡”中的“窺”的本義是從小孔或隙縫向里看,按這一本義顯然解釋不通,我們可以順其本義聯想而推斷出是“照”的意思。
8. 填補省略成分推詞義。
在文言文中,有些句子的成分被省略,這無疑增加了理解句意的難度。例如“雖乘奔御風不以疾也”中的“奔”字意義難以落實,若在“奔”字后面補上一個“馬”字,則“奔”字意義就可落實為“奔跑的馬”,這樣整個句子就文通字順了。
9. 用析句法推詞義。
在文言文翻譯和理解中,可以利用對句法的分析來確定詞類,再據詞類去推求詞義。這種方法,對解釋跨幾個類別的多義詞、活用詞、通假字、虛詞的作用較大。例如:“信”字在“煙濤微茫信難求”一句中,從結構上看是在狀語“難”和謂語“求”的前邊,可以推斷其詞性為副詞,這樣就可以解釋為“確實”的意思了。
總結:上面談的幾種釋義方法,在解題中可以根據題干和題肢的具體要求采用某一種,也可以綜合運用,從不同的幾個側面加以反復推斷,以提高解題的準確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35310.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第二部分講解
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學會感恩
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臨窗看柳
解題方法:初中語文做題方法和做題思路
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江南逢李龜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