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只有心懷正義,才可能驅除內心的貪婪、自私和恐懼,敢于同不良的社會現象作堅決的斗爭。只有維護正義,才能使邪惡無處藏身。維護正義,也就是維護社會的規則和秩序。維護正義是每一個社會成員的道德義務。
制度的正義:
我國相關制度的規定體現了正義,正義因制度而有保證。有了正義和正義制度,即使處在社會最底層的群體,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處于社會最不利地位的群體,也能得到社會的關愛,而不會成為被遺忘的角落。正義維護人民的生命和財產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發展,推動社會的進步。
我國現有條件下的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保障制度、法律援助制度。
制度的正義性在于,它的規則與程序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所有社會成員的利益制定的。
公平的對待,必須有正義的制度來保證。制度是以公開宣布的程序和規則組成的系統。制度的正義性在于,它的程序與規則不是為少數人制定的,而是為社會所有成員的利益制定的。每個人都能從制度規則的正常運行中受益,也都受正義制度的約束。如果沒有正義規則的支持,就難以實現社會公平。
良好的法律都是建立在公平正義基礎之上的,都體現著正義的原則,正義是法律的核心。
正義與公平的關系:
當我們參與社會當我們遇到不公平的事情時,公平的獲得也需要正義的制度作為支撐。從這個角合作競爭的時候,正義的制度給予人們公平合作的支持和保障;度來說,沒有正義的制度就沒有真正的公平。
正義對社會制度和人際關系的重要價值。
公平為人們提供了發展的權利和機會,而正義則可以通過制度的制約來避免嚴重的社會分化,便利我們的社會健康、持續地發展,最終造福每一個社會成員。
可以說,如果缺少正義的支撐,那么社會必須土崩瓦解。正義使得人與人之間的紐帶更為緊密,使得人與人之間的關系更為和諧。
正義的行為和非正義的行為:
在社會進程中,凡促進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維護公共利益和他人正當利益的行為,都是正義的行為;凡阻礙人類社會的進步與發展、損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政治權益的行為,都是非正義的行這。
在社會生活中,遵紀守法、助人為樂、見義勇為、堅持真理、關心群眾、敬業奉獻、尊老愛幼、誠實守信、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都是正義行為。
反之,違法亂紀、坑蒙拐騙、弄虛作假、凌強欺弱、損人利己、破壞公物、浪費資源、偷稅漏稅等都是非正義行為。
做一個正直的人:
現實生活中存在著是是非非,我們要認清是非,辨別是非,按正確的認識去行動。在面對是非時,保持清醒和獨立;在面對“權勢”時,能不委曲求全;在有利益沖突時,勇于主持公道,維護正義,做一個正直的人:
①我們要尊重人的基本權利,即人權。不正義的事情發生在我們身上,我們能夠奮起抗爭;看到不正義的事情發生在他人身上,我們能夠聲援、救助。
②我們要尊重規則。在社會生活中遵守國家法律,遵守公共秩序,遵守紀律,愛護公共財產和公共環境,尊重社會公德。
③我們要尊重自由,不得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人身上。
④我們要自覺承擔責任。當然,我們是未成年人,既要有見義勇為的精神,又要做到見義巧為,要盡量在不傷害自己的前提下,維護正義。
總之,做有正義感的人,不僅要求我們明辨什么是正義行為,什么是非正義行為,更重要的是去感悟,以升華道德境界;去踐行,以伸張正義。在這個過程中,我們不僅會為自身、為他人的正義去努力,更會為集體的正義去奔走,為國家的正義而奮斗。
關于正義的解釋:
1、公正的、正當的道理
《韓詩外傳》卷五:“耳不聞學,行無正義。”
《史記·游俠列傳》:“今游俠,其行雖不軌於正義,然其言必信,其行必果!
朱德《過圖門江懷朝戰》詩:“奮起援 朝 倡正義,雄師百萬復 開州 !
2、正確的或本來的意義
漢 桓譚 《抑訐重賞疏》:“屏?小之曲說,述五經之正義!
三國 魏曹植《七啟》:“覽盈虛之正義,知頑素之迷惑!
清范家相《三家詩拾遺·韓詩》:“《齊詩》匡衡一疏,似與 魯 說不同,而《詩》之正義,亦未明辨以?!
魯迅《集外集·<癡華?>題記》:“出離界域,內外洞然,智者所見,蓋不惟佛說正義而已矣。”
3、公道正直;正確合理
漢王符《潛夫論·潛嘆》:“是以 范武 歸 晉 而國奸逃,華元反朝而 魚氏 亡。故正義之士與邪枉之人不兩立之!
毛澤東《為建設一個偉大的社會主義國家而奮斗》:“我們的事業是正義的。正義的事業是任何敵人都攻不破的。”
4、舊時指經史的注疏
如:唐代孔穎達等有《五經正義》.張守節有《史記正義》。
由仁慈所引發的仁慈.稱為正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57400.html
相關閱讀:提高答題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學好初中政治的方法之列表對比法
中考時事政治(3月30日)
初一政治學習技巧
初中政治學習方法之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