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電的原子或原子團叫離子。
離子的分類:
陽離子:帶正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如:K+、NH4+
陰離子:帶負電荷的原子或原子團,如:Cl-、SO42-。
離子的形成(以Na+、Cl-的形成為例) :
①鈉在氯氣中燃燒生成氯化鈉:2Na+Cl2


②從原子結構示意圖分析Na+,Cl-的形成過程:

離子的表示方法??離子符號
在元素符號的右上角用“+”,“-”號表示離子的電性,數字表示離子所帶的電荷,先寫數字后寫正負號,當數字為1 時,省略不謝。如Na+,Cl-,Mg2+,O2-。
原子團:
①有一些物質如Ca(OH)2,CaCO3等,它們中的一些原子集團如OH-、CO32-,常作為一個整體參加反應,這樣的原子集團,叫做原子團,又叫做根。
②命名:原子團不能獨立穩定地存在,它是物質 “分子”組成的一部分。
初中化學中的原子團除銨根 (NH4+)在化學式前面部分外,其他原子團在化學式的后一部分一般命名“xx根”,
如下面畫線部分為原子團: NH4Cl(銨根)Na2CO3(碳酸根)K2SO4(硫酸根)NaOH(氫氧根)KNO3(硝酸根)KMnO4(高錳酸根)K2MnO4(錳酸根)KClO3(氯酸根) NH4NO3(銨根,硝酸根)
其他原子團有:SO32-(亞硫酸根)、NO2-(亞硝酸根),HSO3-(亞硫酸氫根),H2PO4-(磷酸二氫根)等。
關系式:
陽離子所帶正電荷數=原子失去電子數=質子數-核外電子數
陰離子所帶負電荷數=原子得到電子數=核外電子數-質子數
相關初中化學知識點:化學式的寫法和意義
概念:
用元素符號和數字的組合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叫做化學式。如可用O2,H2O,MgO分別表示氧氣、水、氧化鎂的化學式。
對概念的理解:
(1)混合物不能用化學式表示,只有純凈物才能用化學式表示。
(2)每一種純凈物只有一個化學式,但一個化學式有可能用來表示不同的物質。如氧氣的化學式是O2,沒有別的式子再能表示氧氣;P既是紅磷的化學式,也是白磷的化學式。
(3)純凈物的化學式不能臆造,化學式可通過以下途徑確定:
①科學家通過進行精確的定量實驗,測定純凈物中各元素的質量比,再經計算得出。
②已經確定存在的物質可根據化合價寫出。
書寫規則:
1.單質化學式的寫法:
首先寫出組成單質的元素符號,再在元素符號右下角用數字寫出構成一個單質分子的原子個數。稀有氣體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通常就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化學式。金屬單質和固態非金屬單質的結構比較復雜,習慣上也用元素符號來表示它們的化學式。
2.化合物化學式的寫法:
首先按正前負后的順序寫出組成化合物的所有元素符號,然后在每種元素符號的右下角用數字寫出每個化合物分子中該元素的原子個數。一定順序通常是指:氧元素與另一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氧元素符號寫在右邊;氫元素與另一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氫元素符號寫在左邊;金屬元素、氫元素與非金屬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一般要把非金屬元素符號寫在右邊。直接由離子構成的化合物,其化學式常用其離子最簡單整數比表示。
化學式的讀法:
一般是從右向左叫做“某化某”,如“CuO”叫氧化銅。當一個分子中原子個數不止一個時,還要指出一個分子里元素的原子個數,如“P2O5”叫五氧化二磷。有帶酸的原子團要讀成“某酸某”如“CuSO4”叫硫酸銅,還有的要讀“氫氧化某”,如“NaOH”叫氫氧化鈉!皻溲趸场笔菈A類物質,電離出來的負電荷只有氫氧根離子。
化學式的意義:
(1)由分子構成的物質
化學式的含義 | 以H2O為例 | ||
質的含義 | 宏觀 | ①表示一種物質 ②表示物質的元素組成 | ①表示水 ②表示水是由氫、氧兩種元素組成的 |
微觀 | ①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 ②表示組成物質每個分子的原子種類和數目 ③表示物質的一個分子中的原子總數 | ①表示一個水分子 ②表示一個水分子是由兩個氧原子和一個氧原子構成的 ③表示一個水分子中含有三個原子 | |
量的含義 | ①表示物質的相對分子質量 ②表示組成物質的各元素的質量比 ③表示物質中各元素的質量分數 | ①H2O的相對分子質R =18 ②H2O中氫元素和氧元素質量比為1:8 ③H2O中氫元素的質量分數= ![]() |
(2)由原子構成的物質(以Cu為例)
宏觀:
表示該物質:銅
表示該物質由什么元素組成:銅由銅元素組成
微觀:表示該物質的一個原子?一個銅原子。
化學式和化合價的關系:
(1)根據化學式求化合價
①已知物質的化學式,根據化合價中各元素的正負化合價代數和為0的原則確定元素的化合價。
標出已知、未知化合價:
列出式子求解:(+1)×2+x×1+(-2)×3=0 x=+4
②根據化合價原則,判斷化學式的正誤,如判斷化學式KCO3是否正確
標出元素或原子團的化合價
計算正負化合價代數和是否為0:(+1)×1+(-2)×1=-1≠0,所以給出的化學式是錯誤的,正確的為K2CO3。
③根據化合價原則,計算原子團中某元素的化合價,如計算NH4+中氮元素的化合價和H2PO4-(磷酸二氫根)中磷元素的化合價。
由于NH4+帶一個單位的正電荷,不是電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不為多,而是等于+1. 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x
x+(+1)×4=+1 x=-3
所以在NH4+中,氮元素的化合價為-3. 同理H2PO4-帶一個單位的負電荷、不是電中性的、因此各元素的化合價代數和不為零,而是-1.
設磷元素的化合價為y
(+1)×2+y+(-2)×4=-1 y=+5 所以在H2PO4-中磷元素的化合價為+5.
④根據化合價原則,確定物質按化合價的排序。如H2S,S,SO2,H2SO4四種物質中均含有硫元素,并且硫元素的化合價在四種物質中分別為:-2,0, +4,+6,故這四種物質是按硫元素的化合價由低到高的順序排列的。
(2)根據化合價寫化學式
根據化合物中化合價的代數和等于0的原則,已知元素的化合價可以推求實際存在物質的化學式,主要方法有兩種:
①最小公倍數法
步驟 | 舉例 | |
寫 | 一般把正價元素的符號(或原子團)寫在左邊,負價元素的符號(或原子團)寫在右邊,并把化合價寫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正上方 | ![]() ![]() |
求 | 求出兩種元素化合價絕對位的最小公倍數,然后求出每種元素的原子個數=![]() | 因為|-2|×|+3|=6,所以Al原子個數為6/3=2,O原子個數=6/2=3 |
標 | 將原子個數寫在相應元素符號的正下角 | Al2O3 |
驗 | 檢驗各種元素正負化合價的代數和是否為0,確定化學式的正確性 | (+3)×2+(-2)×3=0,所以該化學式正確。 |
步驟 | 例1 硫酸銅 | 例2 氧化鈣 | |
排列 | 分析名稱,確定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順序 | 鋁 硫酸根 Al SO4 | 鈣 氧 Ca O |
標價 | 標上化合價 | ![]() ![]() | ![]() ![]() |
約簡 | 將化合價的絕對值約成最簡整數比 | ![]() ![]() | ![]() ![]() |
交叉 | 將整數交叉寫在元素符號(或原子團)的右下角 | ![]() | ![]() |
檢驗 | 根據正負化合價代數和是否為0,檢驗正誤 | (+3)×2+(-2)×3=0 | (+2)+(-2)=0 |
確定化學式的幾種方法:
1. 根據化合價規則確定化學式
例1:若A元素的化合價為+m,B元素的化合價為-n,已知m與n都為質數,求A,B兩元素化合后的物質的化學式。
解析:由題意知正、負化合價的最小公倍數為m ?n,A的原子個數為(m?n)/m=n,B的原子個數為 (m?n)/n=m
答案:所求化學式為AnBm.
2. 根據質量守恒定律確定化學式
例2:根據反應方程式2XY+Y2==2Z,確定Z 的化學式
解析: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原子數目沒有增減,反應前有兩個X原子,四個Y原子,則兩個Z分子含有兩個X原子和四個Y原子。
答案:z的化學式為XY2
3. 利用原子結構特征確定化學式
例3: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個電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求X、Y兩元素所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學式。
解析:X元素的原子核外有17個電子,Y元素的原子最外層有2個電子,X原子易得1個電子,Y原子易失2個電子,根據電子得失相等可求化合物的化學式為YX2
4.利用元素質量比確定化學式:
例4:有一氮的氧化物,氮、氧兩元素的質量比為7: 4,求此氧化物的化學式。
解析:設此氧化物的化學式為NxOy,根據xN:yO =7:4 得14x:16y=7:4,即x:y=2:1。
答案:所求氧化物的化學式為N2O。
5. 利用化學式中所含原子數、電子數確定化學式
例5:某氮氧化合物分子中含有3個原子,23個電子,求此化合物的化學式。
解析:設此化合物的化學式為NxOy,則
x+y=3
7x+8y=23
解得x=1,y=2
答案:所求化學式NO2。
利用化學式的變形比較元素的原子個數:
例:質量相等的SO2和SO3分子中,所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
解析:SO2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4,SO3的相對分子質量為80,二者的最小公倍數是320,二者相對分子質量相等時物質的質量相同,轉化為分子個數SO2 為320/64=5,SO3為320/80=4,即5SO2與4SO3質量相同,所以含氧原子的個數比為(5×2):(4×3)=10:12=5:6。
四、利用守恒法進行化學式計算:
例:由Na2S、Na2SO3、Na2SO4三種物質構成的混合物中,硫元素的質量分數為32%,則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
解析:在Na2S,Na2SO3,Na2SO4中,鈉原子與硫原子的個數比是恒定的,都是2:1,因而混合物中鈉、硫元素的質量比(或質量分數比)也是恒定的。設混合物中鈉元素的質量分數為x,可建立如下關系式。
Na ??S
46 32
x 32%
46/32=x/32%
解得x=46%
混合物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為1-32%-46%=22%。
利用平均值法判斷混合物的組成
找出混合物中各組分的平均值(包括平均相對原子質量、平均相對分子質量、平均質量、平均質量分數等),再根據數學上的平均值原理,此平均值總是介于組成中對應值的最大值與最小值之間,由此對混合物的組分進行推理判斷。
例:某氣休可能由初中化學中常見的一種或多種氣體組成,經測定其中只含C,O兩種元素,其質量比為3:8,則該氣體可能是?
解析:由題給條件知,該氣體只含C,O兩種元素,而這兩種元素組成的氣體可能是CO2、CO,O2。CO2中C,O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3:8,CO中C,O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3:4,O2中C,O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0 (因C的質量為0)。題中給出該氣體中C,O兩種元素的質量比是3:8,故符合題意的氣體組成為:CO2或 CO,O2或CO,O2,CO2。
利用關系式法解題技巧:
關系式法是根據化學式所包含的各種比例關系,找出已知量之間的比例關系,直接列比例式進行計算的方法。
例: 多少克(NH4)2SO4與42.4g尿素CO(NH2)2所含的氮元素質量相等?
設與42.4g尿素中所含氮元素質量相等的(NH4)2SO4的質量為x
(NH4)2SO4??2N??CO(NH2)2
132 60
x 42.4g
132/x=60/42.4g
x=93.28
化學式前和化學式中數字的含義:
①化學式前面的數字表示粒子(原子、分子)數目;
②離子符號前的數字表示離子的數目;
③化學式石一下角的數字表示該粒子中對應原子或原子團的數目;
④離子符號右上角的數字表示該離子所帶電荷數。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281083.html
相關閱讀:瑞典
初中課外化學實驗 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
初中化學?電木的來歷
德國化學家?瓦拉赫
關于樂果的初中化學知識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