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政治網為您推薦的初三政治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教案,希望本篇文章對您學習有所幫助。
初三政治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教案
[教材分析]
講述繼奴隸社會之后的封建社會的生產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也包括兩個層次的內容:
第一層次,講封建社會的進步性及剝削關系。 首先指出,封建社會的生產以農業為主,農民是生產者。由于農民古有了。一定的人身自由,生產積極性有所提高,因此,與奴隸社會相比,封建社會具有明顯的進步性,其次,土地是封建社會的主要生產資料。地主階級依靠對土地的所有權,通過地租來殘酷地剝削農民!邓哉f,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最后,地主階級還通過放高利貸、收繳苛捐苛捐雜稅、強迫農民服德役等多種方式,對農民進行剝削。
第二層次,闡明封建專制制度的統治。首先,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的封建等級制度,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等級從屬關系,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封建國家是地主階級掌握政權的國家,是地主階級統治壓迫農民的工具。其次,地主階級還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等,給勞動人民套上精神枷鎖,以束縛他們的思想。再次、農民為反對地主階級的殘酷剝削進行反抗斗爭。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是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斗爭的最高形式。最后,隨著手工業和商業的發展,到了封建社會后期,生產進一步發展所需要的市場、勞動力都才導不到解決,封建生產關系已不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了,這就預示著舊的社會制度的滅亡和新的社會制度的誕生。
[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與奴隸制相比,封建社會進步性的主要表現;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是榨取地租;農民階級反抗地主階級的最高形式是農民起義和農民戰爭。
2、能力目標
1)通過對奴隸制生產關系與封建制生產關系的對比分析,學會比較的能力。
2)通過對一些史事、影片片段等的分析,逐步培養歸納分析問題的能力。
3)逐步培養能自主發表個人觀點的能力。
3、情感、態度與價值目標
通過古代社會的更替變遷,體會生產力與生產關系之間的關系,明了衡量社會進步的標志是生產力的發展水平。進而能以正確的態度對待我國今天的改革開放,堅定社會主義信念。
[課程標準]
1、教學內容
封建社會的生產和社會制度的特點。
2、基本要求
識記: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基礎。
[教學重點]
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封建剝削和壓迫的基礎,也是封建社會生產關系的基礎。。
[教學難點]
使學生認清封建專制統治的反動本質,尤其是肅清封建殘余思想的艱巨性。
[教學方法]
多媒體教學法、問題教學法、圖示法
[課時安排]
1-2課時
[教學過程]
導入新課
展示兩幅圖: 圖一、奴隸破壞生產工具(或奴隸主莊園衰落的景象) 圖二、宋擇端的《清明上河圖》。
提問:兩幅圖分別反映了什么情景?說明了什么?
第一幅圖反映的是奴隸社會末期,由于奴隸主對奴隸的野蠻、殘暴的剝削和壓迫,阻礙了社會生產的向前發展。 第二幅圖則反映的是封建社會的生產發展與經濟繁榮。
講解新課
殘酷的奴隸制度已經走到了它的盡頭。需要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來代替,這就是封建社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第三框的內容:
預習題:閱讀p12正文段及p12-13小字材料,思考:(1)封建社會代替奴隸社會具有明顯的進步性,主要表現在哪里? (2)封建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標志是什么?
三、等級森嚴的殿堂--封建社會(板書)
提問:從圖中的繁榮景象及p12-13小字材料,同學們可曾思考過為什么封建社會的建立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大進步,與奴隸制相比,其進步性主要表現在哪兒?
1、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板書)
1)與奴隸制相比,封建社會進步性的主要表現(板書)
同學們回憶奴隸制的主要特點,結合歷史課所學的相關知識,將兩種制度做一個對比分析。(學生活動:回憶、討論、填表、分析)
分析中,可得出這樣一個結論:封建社會的建立,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大進步。總之,與奴隸制相比,封建社會的生產關系有其進步性,適應當時生產的發展,因而能將其取而代之。雖然封建制是一種新的社會制度,但有一點卻沒有改變。它仍是一種剝削制度。讓我們先從封建社會的土地制度說起。
預習題:閱讀p13正文段,思考:(1)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是什么?為什么?
2)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封建土地所有制(板書)
播放電影《白毛女》片頭的歌曲,結合P13西漢政治家董仲舒說的話,又如:我國封建時代,占人口10%的地主階級,占有全國耕地的80%以上,而90%的農民階級只有10%-20%的土地。 分析封建社會土地制度的特點、由此產生的地主與農民的關系是什么樣的。為什么農民要受地主的剝削?
以農業生產為主的封建社會,土地是主要的生產資料。地主階級堂握了絕大部分土地的所有權,而直接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卻沒有土地.或者只有少量的土地。農民為了進行生產,維持生活,不得不租種地主的土地,這樣.農民就不得不依附于地主.得不到真正的自由,并把大部分勞動產品作為地租,交給地主,遭受地主的剝削。所以說,封建的土地所有制,是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基礎。
歸納,得出結論:封建土地所有制是地主剝削農民的基礎,即封建剝削的基礎。
鞏固題:造成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及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夫猶餓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為什么?(根本原因是封建土地所有制---)
3) 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方式(怎樣剝削?)
①地主階級剝削農民的主要方式:榨取地租
提問:除地租以外,還有哪些剝削方式?
分析以下材料:杜甫的《兵車行》、《石壕吏》或者柳宗元的《捕蛇者說》
1、民謠:農民頭兩把刀,租稅重,利錢高(另見鞏固題)
2、《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墻走,老婦出看門。吏呼一何怒,婦啼一何苦!
聽婦前致詞;三男鄴城戊。一男附書至,二男新戰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長已矣!
室中更無人,惟有乳下孫。有孫母未去,出入無完裙。老嫗力雖衰,請從使夜歸。
急應河陽役,猶得備晨炊。夜久語聲絕,如聞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獨與老翁別。
歸納得出: 地主還通過放高利貸、收繳苛捐雜稅、強迫農民服徭役等多種形式,對農民進行殘酷剝削。
②地主還通過放高利貸;③收繳苛捐雜稅;④強迫農民服徭役
講影片《白毛女》中楊白勞到地主黃世仁家還利錢時的情景。 提問:楊白勞被逼迫在賣女兒的文契上按了手印后,本想去找說理的地方。但黃世仁的管家卻說:你上哪兒告去?少東家就是本地的縣長,黃家就是衙門。這說明了什么?
地主階級在經濟上殘酷剝削農民的同時,還利用封建統治政權來壓迫農民,達到其剝削農民的罪惡目的。下面我們就來分析封建專制的統治羅網的主要內容。
鞏固題:
(1)農民頭上兩把刀。租稅重,利錢高。 這首民謠是對哪個社會生產關系的生動寫照?請指出哪一把刀描述的是農民受剝削的主要方式?請用政治術語描述造成這種狀況的基礎是什么?
(2)印子錢,一還三;利滾利,年年翻;一年借,十年還;幾輩子,還不完? 這首民謠描述農民受剝削的重要手段是什么?
(3)杜甫《兵車行》爺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千云宵形象揭露了什么給人民帶來的痛苦?
2、封建專制的統治羅網(板書)
在封建社會的專制統治下,有些事會讓我們感到不可思議。 請聽或講《紅樓夢》元春省親片段結合P14圖金字塔狀的封建等級。
提問:影片反映了封建社會的什么特點?第二幅圖反映了歐洲封建社會的什么制度?如何理解?
回答:兩個內容都形象地反映了森嚴的等級制度。
1)森嚴的等級制度(板書)
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的封建社會,建立了自上而下的等級從屬關系,以維護地主階級的統治秩序。封建等級制度與封建特權緊密相連,等級地位越高,享受的特權就越大。
想一想:封建社會的掌權者是哪一個階級?他們主要靠什么維護其統治秩序與特權的?閱讀P14的內容,找出答案:
封建社會的掌權者是地主階級。他們不僅依靠暴力進行統治,還利用封建迷信、封建道德,宣揚君權神授,扶植教會勢力,以束縛勞動人民的思想,妄圖使他們放棄反封建的斗爭。
2)封建迷信、封建道德等精神枷鎖(板書)
讓學生舉例:(1)封建迷信:裝神弄鬼、妖言惑眾、驅鬼治病、相面揣骨、測字算命;(2)封建道德:三綱五常、君權神授。
教師:我們學習了封建社會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知道了地主階級以封建土地所有制為基礎對農民階級進行殘酷的剝削和壓迫,這將導致什么結果呢? 學生閱讀P15后歸納:必然激起農民的反抗斗爭。
從產生階級、出現階級壓迫后,就有被壓迫階級的各種反抗斗爭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40728.html
相關閱讀:中考時事政治(3月30日)
學好初中政治的方法之列表對比法
提高答題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初一政治學習技巧
初中政治學習方法之養成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