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話對聯
①對聯大家都不陌生。中華大地妙聯佳對俯拾即是:“四面河山歸眼底,萬家憂樂到心頭”是鐫刻在岳陽樓上的名聯;“夜眠人靜后,早起鳥啼先”是古代勸學的佳對;“雖然毫末技術,卻是頂上功夫”是理發店的妙聯……可見,生活處處有對聯。
②對聯,也叫楹聯,俗稱對子,是寫在紙上、布上或刻在竹子、木頭、柱子上的對偶語句。對聯是漢語特有的一種文學樣式,一般由上聯和下聯構成。若有橫批應對對聯內容起畫龍點睛的作用。對聯通常粘貼或懸掛在門上或壁間的廊柱上。
③根據內容和用途來劃分,常見的對聯有節日喜慶聯、婚喪嫁娶聯,名勝古跡聯、自勉聯、題贈聯等。毛澤東在長沙第一師范讀書時改寫的“貴有恒,何須三更眠五更起;最無益,只怕一日曝十日寒”,是很有名的自勉聯。魯迅先生寫給瞿秋白的對聯“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當以同懷視之”,則是充滿革命情誼的題贈聯。
④對聯源于何時?可遠溯先秦。
A
那時人們在大門上掛兩塊畫著門神或題著門神名字的桃木板,認為能壓邪。這種桃木板便叫“桃符”。
B
相傳五代后蜀君主孟昶在寢門桃符板上題詞“新納馀慶,嘉節號長春”,謂之“題桃符”,即最早的春聯,亦即最初的對聯。
C
宋代在門上張貼對聯成為一種風俗。“千門萬戶??日,總把新桃換舊符”,是這一民的形象反映。
D
到了元代,對聯較之前朝顯得冷落了些,流傳下來的也很少。
E
晚清還出現了一些對聯知識專著,如《楹聯叢語》等。進入20
世紀,對聯日益呈現出勃發繁榮的景象。
⑤對聯的內容豐富多彩,對聯的歷史源遠流長。那么如何撰寫對聯呢?
⑥首先,要根據對象和場合,選擇清新流暢的語言,表達有意義的內容。例如:“無聲潤物三春雨,有志育才一代功”可以送給辛勤的園;“枝頭喜鵲歌新曲,雪里梅花報早春”適合春節傳達喜氣;“皓月描寫雙燕影,寒霜映出并頭梅”經常出現在結婚喜慶時。
⑦其次,撰寫上下聯還應注意以下幾點:內容必須相連,表達一個共同的主題;兩聯字數須相同,相同位置詞語的詞性應相同或相近,但不能出現“四海”對“五湖”之類的詞義雷同情況,更不宜有“石”對“石”這樣的同字相對;句式結構形式要相同,彼此對稱;字音聲調平仄相對,使對聯念起來有一種音樂美。
⑧對聯還有一些特殊的寫法,在此僅舉兩種。一是從古今詩詞曲賦中取兩句組成,如“夕陽無限好,高處不勝寒”,上聯出自李商隱詩,下聯出自蘇軾詞,這叫“集句”。二是“摘句”,就是把詩中的對偶句直接拿來使用,像“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就是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一詩的頸聯。
⑨對聯不僅是我國文學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而且是世界文學寶庫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世界文化的融合和許多漢字學家的涌現,外國人也逐漸學會了用漢字來寫對聯。據歷史記載,光緒皇帝結婚時,英國女王送了一座自鳴鐘,上面就刻有一副對聯:“日月同明,報十二吉祥如意;天地合德,慶億萬富貴康寧”。小小的對聯還真的融合了大文化呢!它展現出漢民族語言得天獨厚的優勢。讓我們把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這朵奇葩奉獻給世界,使其在世界文學寶庫中熠熠生輝!
14.
閱讀選文第②——⑧段,說說你對對聯有了哪些了解?(4
分)
答:
15.
“對聯的真正鼎盛是在明清兩代,到了康乾盛世,對聯藝術日臻完善,涌現出紀曉嵐、袁枚等對聯高手。”這一句話是從第④自然段中抽出來的,放在A
、B
、C
、D
、E
哪處最合適?為什么?(3
分)
答:
16.
閱讀下面材料,結合文中相關知識,修改下面對聯,并說明理由。(5
分)
【鏈接材料】
對聯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現代漢語中,凡屬陰平和陽平的字都為“平”,凡屬上聲和去聲的字都為“仄”。)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在對句中平仄相對,上下聯相應的位置,要平仄對仗,上聯用平,下聯則用仄,反之亦然。在對聯的一個句子中,平仄是相互交替的,多數是兩個字構成一個音節,平仄在兩個句子的同一位置上,一般是相反的。通過平仄的巧妙安排,構成了對聯的優美節奏,平仄兩類聲調交替使用,使音節和諧而有變化。
上聯:
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
下聯:民安國泰祖國河山迎紅日
答: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14.
定義
種類
起源和發展
寫法
(共4
分,每個要點1
分,意思對即可)
15.
放在E
處。
理由:答案示例:因為本段是按著時間順序寫的——先秦、五代、宋代、元代、
晚清。而康乾盛世是清代,應在元代后,晚清前,所以應放在E
處。(共3
分,判斷1
分,原
因2
分,意思對即可)
16.
應該為:冬去春來千條楊柳迎風綠,民安國泰萬里河山映日紅。
理由:
答案示例一:
因為
①
兩聯相同位置詞語的詞性應相同或相近,而下聯的
“
祖國
”
名詞、
“
風
”
名詞與上聯的
“
萬里
”
數量詞、
“
紅
”
形容詞詞性不一致,所以把
“
祖國
”
改成
“
萬里
”
這個
數量詞,
“
紅
”
改成
“
日
”
這個名詞;
②
上下聯中不宜有同字相對,所以把下聯的
“
迎
”
改成
“
映
”
。
③
在對句中平仄相對,上下聯相應的位置,要平仄對仗,而“綠”和“日”都是“仄”聲。
答案示例二:①
“千條”為數量詞,對名詞“祖國”;“風”為名詞,對“紅”形容詞不符合兩聯相同位置詞語的詞性應相同或相近的特點。②“迎”對“迎”同字相對,不符合上下
聯中不宜有同字相對的特點
。③“綠”為形容詞,對“日”名詞不符合兩聯相同位置詞語的詞
性應相同或相近的特點
,“綠”和“日”都是“仄”聲,也不符合在對句中平仄相對,上下聯相應的位置,要平仄對仗的特點。(共5
分,修改2
分,理由3
分。“綠”和“紅”從詞性和平仄角度寫出不符合一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46112.html
相關閱讀:《關于“禁限燃放爆竹煙花”的主題閱讀(11分)》閱讀答案
《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閱讀答案
《海洋與生命》閱讀練習及答案
《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閱讀答案
請到天涯海角來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