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是人類生存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對于總人口占世界人口約1
/5
的中國來說,土地資源顯得尤為寶貴。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人地關系緊張局面進一步凸顯,其中,人與耕地的矛盾尤為突出。
國土面積遼闊,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據
土地類型多樣,優質耕地少。我國國土面積中干旱、半干旱土地大約占一半,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各種地貌類型兼具,這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據《人民日報》
10
月報道,我國中低產田的比例占全國耕地面積的2
/3
以上;有相當一部分耕地地塊零碎不規整,田坎、溝渠、道路、坑塘面積過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難以利用的土地資源面積大,耕地后備資源不足。據《半月談》
2
月報道,我國土地資源中難利用地多,宜農地少,宜居面積僅占國土面積的20
%。由于我國歷史悠久,人口眾多,易開發的土地基本上早就被開發利用了。國土資源部
7
月4
日公布的國土資源大調查結果顯示,全國集中連片耕地后備資源734
.39
萬公頃,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旱地區。
(節選自
《時事資料手冊》)
1
.下列關于我國土地資源現狀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
.我國內陸土地總面積約144
億畝,居世界第三位,但人均占有土地面積約為12
畝,不到世界人均水平的1
/3
。
B
.我國人均耕地為1
.5
畝,僅相當于世界平均水平的40
%左右。
C
.我國集中連片耕地后備資源734
.39
萬公頃,且主要分布在北方和西部干早地區。
D
.我國中低產田面積遠多于優質耕地面積,有相當一部分耕地零碎不規整,田坎、溝渠、道路、坑塘面積過多,土地利用效率低。
2
.請
指出本文在結構上的特點,并作簡要分析。(3
分)
3
.第二自然段運用的說明方法有哪些,作用是什么?(4
分)
4
.我國土地資源最突出的優勢是什么?(3
分)
答案:
1.
【答案】C
【解析】這道選擇題考查學生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信息提取的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宜整體把握原文內容,同時要緊扣原文相關句子進行比較、甄別。此題B
項中“我國人均耕地為1
.5
畝”,在原文里是“我國人均耕地不足1
.5
畝”,改變了原意,此項不正確。
2.
【答案】總分結構。第一段說明我國土地資源的總體特征,后三段分別從三個方面具體說明。
【解析】這道題分析短文的結構,考查學生對結構的理解、分析、綜合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解答此題,先要了解說明文的基本結構方式,再對所選材料作分析。分析時,應逐段了解大意,發現段落間的邏輯關系,理解結構特點。本文第一段總說我國土地現狀特征。第二三四段分別從“國土面積遼闊,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土地類型多樣,優質耕地少”;“難以利用的土地資源面積大,耕地后備資源不足”三方面具體說明,這樣我們就很容易發現文章總分的結構特點了。
3.
【答案】列數字、作比較。準確突出的說明“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的特點。
【解析】這道題考查學生對主要說明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解答此類題目,先要判定說明方法,還要找到說明方法指向的說明對象,以及這些說明方法的表達效果。本題列舉我國內陸土地面積和人均土地面積數據,又與世界平均水平進行比較,說明方法是列數字、作比較。二者共同說明本段第一句話,目的是說明我國土地現狀的一個特點。即準確突出的說明“我國國土面積遼闊,人均占有量少,人均占有耕地更少”的特點。
4.
【答案】國土面積遼闊。土地類型多樣,這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解析】這是一道信息提取題,考查學生理解原文、提取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題,只要按照問題中“最突出的優勢”的要求,關照原文的有關句子就能發現有關信息。優勢即優點,原文有兩處講到我國土地資源最突出的優勢:一、國土面積遼闊。二、平原、丘陵、高原、盆地和山地等各
種地貌類型兼具,這為我國因地制宜全面發展農、林、牧、副、漁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只要抄錄或簡要概括就可以。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381060.html
相關閱讀:《海洋與生命》閱讀練習及答案
《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閱讀答案
請到天涯海角來 閱讀答案
《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閱讀答案
《關于“禁限燃放爆竹煙花”的主題閱讀(11分)》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