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習作業】
一、你能給下列加點的漢字注音嗎?
淺薄(
)
啁啾(
)
(
)
喈喈(
)(
)
驚詫(
)
翌日(
)
毋寧(
)(
)
彗星(
)
寬宥(
)
窒息(
)
二、你能根據上下文,說說下列詞語的意思嗎?
徒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篤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夸夸其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跡罕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優柔寡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饒有興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初讀課文,整體感知,為什么說“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中列舉了許多發聲的方法,現實生活中你還知道哪些發聲方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背景材料閱讀。
伽利略,意大利天文學家、力學家、哲學家。伽利略1572
開始上學,1575
隨家遷居佛羅倫薩進修道院學習。1589
被聘為比薩大學的數學教授。1591
到威尼斯的帕多瓦大學任教。1609
回佛羅倫薩,1611
到羅馬并擔任林嗣科學院的院士。1633
2
月以“反對教皇,
宣揚邪學”被羅馬宗教裁判所判處終身監禁。1638
以后,雙目逐漸失明,晚景凄涼。1642
1
月8
日逝世。三百多后,1979
11
月10
日,羅馬教皇不得不在公開集會上宣布:1633
對伽利略的宣判是不公正的。1980
10
月又提出重審這一案件,并在羅組成一個包括不同宗教信仰的世界著名科學家委員會來研究伽利略案件的始末,研究科學同宗教的關系,研究伽利略學說的科學價值及其對現代科學思想的貢獻。
【課堂作業】
一、閱讀課文,回答問題。
1.
第二自然段與第三自然段的語言表達方式有什么不同?
它們都是為了說明一個什么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分析文中第二小節中的事實論據。
①本段中寫了哪些樂音?
講到了哪些發聲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文中的“這個人”知道的發聲方法越多,他對聲音的認識高度就越高,但他為什么遇見新問題時,會感到前所未有的無知和愕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在這個世界上,還有各種各樣的謎團等著我們去探索、尋找答案。破譯這些謎團,人類智慧將全面突破現有的極限。讓我們大家銘記伽利略的箴言: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讓我們不斷地學習,去尋找一個又一個的答案。請你寫一篇100
字左右的隨筆,談談你學完這篇課文的感受。
【課后作業】
閱讀《納米機器人》,完成練習。
http://www.5156zuowen.cn/a/chuzhong/27/6220.html
答案
一、1.
第二段是敘述和描寫,第三段是議論,都是為了說明:我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2.
①鳥兒的叫聲。牧童的笛聲。小提琴演奏聲。門樞和鉸鏈的摩擦聲。指尖敲杯子的杯口。黃蜂、蚊子、蒼蠅靠翅膀的快速振動發聲,蟋蟀用振翅而非氣息發聲,風琴、喇叭、笛子、弦樂器、含在嘴里吹奏的鐵簧片?繗庀l聲,靠翅膀快速振動發聲到以口腔作為共鳴體,以氣息作為聲音媒介物的奇特方式。 ②人們的知識是有限的。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33211.html
相關閱讀:《關于“禁限燃放爆竹煙花”的主題閱讀(11分)》閱讀答案
請到天涯海角來 閱讀答案
《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閱讀答案
《海洋與生命》閱讀練習及答案
《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