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最近,一位波蘭學者預測歐洲今冬季可能出現“千極寒”的消息,其中還提到了亞洲國家也可能會出現寒冬,對此人們議論紛紛。那么,今的“極寒天氣”是否真的會來呢?
②這位波蘭學者認為,在“拉尼娜”活動的影響下,來自大西洋的墨西哥灣暖流活動速度減緩,并且近幾來規模縮小到只有過去的一半,其無法發揮中和極地南下冷空氣的作用。而且一旦墨西哥灣暖流完全停止活動,歐洲將進入新的冰河世紀。但是,仔細想想發現,這種說法有點兒的意味。這位學者僅僅依據單一影響氣候的因素預測未來氣候的趨勢,顯然是一種對氣候系統缺乏全面系統和深刻認識的表現,氣候系統是一個非常復雜的系統,涉及到大氣、冰雪、巖石、生物水五大圈層,甚至還包括了人類活動。
③實際上,把“拉尼娜”和墨西哥暖流扯到一起有 的感覺,因為它們是屬于不同時間尺度的變化。“拉尼娜”是際尺度,逐之間的波動起伏比較大;而大西洋暖流確是相對穩定的。主要表現為十以上的長周期變化,而且近幾十的觀測顯示出,大西洋暖流只有很弱的減少趨勢。目前國內外研究還缺乏足夠的科學證據來證明“拉尼娜”與墨西哥灣暖流有直接關系。
④另外,“拉尼娜”的直接影響僅局限于熱帶太平洋地區,對中高緯度地區天氣氣候的影響是間接而復雜的。舉個例子來說,自1986
以來,歐洲地區發生過4
次“拉尼娜”事件,其中只有兩次出現了冷冬。2007
12
月至2008
2
月“拉尼娜”事件期間,歐洲氣溫普遍較常明顯偏暖了1
℃ 至4
℃,并沒有出現偏冷的現象。所以,單單靠目前出現的“拉尼娜”現象就預測歐洲將出現“千極寒”,這顯然是缺乏科學依據的。
⑤當然,在全球氣候變暖趨勢的影響下,極端天氣氣候事件呈現出趨多趨強的情況,并不排除某一、某些地區會發生“寒冷事件”,但是出現“千極寒”的可能性不大,因為當前全球氣候處于持續性“溫暖”階段。
⑥回過頭來看,2009
是有記錄以來南半球最暖的份,2000
至2009
是1850
以來最暖的十,這都表明近百來的氣候變暖趨勢是一個全球性的長期過程。根據1500
以來的代用資料分析,歐洲冬季氣溫變化與1901
至1995
的平均值相比,距平大多在正負2
℃之內。1708
至1709
冬季是1500
以來最冷的冬季。但20
世紀中期以來,歐洲冬季氣溫始終呈現上升的趨勢,沒有出現過較常偏低2
℃的偏冷冬季。
⑦因此,今將有“千極寒”的說法不能就此 。
20.
從下面四個選項中,選擇三項填入第②、③和⑦段三處的橫線上,合適選項依次為:
、
、
(只填序號)
A
、王婆賣瓜 B
、一言以蔽之 C
、瞎子摸象 D
、風馬牛不相及
21..
第①段中加點字“此”指的是
(用自己的語言概括)
22.
第三段中加粗字“目前”在文中的表達作用是:
(2
分)
23.
第④段畫線句除了運用舉例子說明方法以外,還運用了
、
的說明方法,作用是
24.
作者認為今“千極寒”不可能出現,請用自己的語言概括作者的分析:
(1
)先寫
(2
)再寫
(3
)最后寫全球正處于持續性“溫暖”階段。(每條答案不超過20
個字)
參考答案:中小學作文閱讀答案網整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34187.html
相關閱讀:《關于“禁限燃放爆竹煙花”的主題閱讀(11分)》閱讀答案
《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閱讀答案
《海洋與生命》閱讀練習及答案
《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閱讀答案
請到天涯海角來 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