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題。(15
分)
海嘯
①海嘯,通常是由海底地震引起的。海嘯所掀起的狂濤巨瀾,是破壞力極強的水文氣象災難,
如不及時躲避,人們很難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
海嘯可分為自然型與人為型兩類。自然型海嘯又可分為氣象變化引起的風暴潮與火山爆發、地震、水下地陷(也稱海底滑坡)引起的海嘯。海嘯大多來自海底地震,有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其震源深度在
公里
級以上。在現代,水下核試驗也常常會造成一種人為的海嘯。如二戰結束不久,美國在北太平洋比基尼島開始長達20
多的核試驗,其中一次水下氫彈爆炸試驗引發的海嘯,中心部位的巨浪高達60
多米,之后
米
米
③
海嘯是一種頻率介于潮波和涌浪之間的重力長波。海嘯浪的波長達幾十公里至幾百公里,周期范圍比較大,為2-200
分鐘,因此海嘯發生時,往往第一個浪頭涌來時,海面上升了,過了一段時間,潮水出現回降,又過了一段時間,第二個浪頭涌來。海嘯常見的周期為40
分鐘以內。據科學家推算,當大洋深度為
米
分鐘。海嘯波的傳播速度為
公里
小時,波長為
公里
④
太平洋地區是世界上發生海嘯最多的地區,占80%
。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地震海嘯的集中發生區域。就全球而言,海嘯主要出現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太平洋的西部、西南部和南部,夏威夷群島和阿留申群島沿岸。今3
月11
日在日本近海發生的9.0
級強烈地震就引發了約
米
(根據有關資料改編)
17
.從第
③
段分析,海嘯具有哪些特征?(4
分)
18
.第
②
段畫線句子運用了哪些說明方法?作用是什么?(3
分)
19
.指出下列加點詞所指代的具體內容。(4
分)
①如不及時躲避,人們很難在它的魔爪下逃生。
②據科學家推算,當大洋深度為
米
分鐘。
20
.判斷下列說法的對錯,并簡述理由。(4
分)
①海嘯在深海大洋傳播時,由于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周期較長,一時難以察覺到。只有快接近岸時,才會形成有破壞力的巨浪。
②海嘯可分為自然型與人為型兩類。自然型海嘯大多來自海底地震,其震源深度在
公里
級以上。
參考答案:
17
.
考查意圖:重點考查考生對說明文中說明內容理解和語言的概括能力。
解析:本題難易適中?忌梢跃o扣文段概括選段內容。
答案:
①
海嘯浪的波很長
②
周期較長
③
海嘯波的傳播速度快
④
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
18
.
考查意圖:重點考查考生對說明文中說明方法的判斷及說明方法的作用分析。
解析:本題難易適中。用了舉例子、列數字的說明方法,此兩種說明方法起到具體準確地表明說明對象特征的作用。
答案:
舉例子 列數字 具體準確地說明水下核試驗也常常會造成一種人為的海嘯。
19
.考查意圖:重點考查考生對說明文指代性詞語在文中具體指代什么。
解析:本題難易適中。指代性詞語一般指的就是代詞前面的那句話,找最近的一句話。有時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話,而是其中的一部分。
答案:①它:指海嘯所掀起的狂濤巨瀾
②其:指大洋深度為
米
20
.
考查意圖:重點考查考生對說明文語段中主要語句及起修飾性、限制性詞語的作用。
解析:本題有一定難度。
重點考查考生對說明文平實性、準確性、嚴謹性、科學性等語言特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題首先要準確把握文段語句的含義,分析起修飾性、限制性的詞語在語句中所起到的作用。
答案:①
錯誤,根據文章第三自然段可知,“海嘯在深海大洋傳播時,由于波高與波長之比很小,周期較長,往往一時難以察覺到。”并不是所有的海嘯都覺察不到,所以與原文不相符合。
②錯誤,根據文章第二自然段可知,“
有破壞性的地震海嘯,其震源深度在
公里
級以上”,并不是所有的海嘯都能達到這種程度的。
評分標準:共4
分。每小題2
分,判斷和原因各1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482692.html
相關閱讀:《海洋與生命》閱讀練習及答案
《關于“禁限燃放爆竹煙花”的主題閱讀(11分)》閱讀答案
請到天涯海角來 閱讀答案
《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閱讀答案
《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