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日是農歷二十三,也就是是中國傳統小年,嗅著年味之余,很多人還會用搶紅包為喜樂氛圍加持,而發紅包的多是朋友群友,或是媒體、商家。但讓很多人意想不到的是,有些政府政務信息平臺也加入了發紅包隊伍。是的,就是作為城市政府權威資訊發布地的、名稱為發布的政務信息平臺;紅包也不是什么政策利好的喻體,而是實打實的錢。
據《新快報》報道,小年當天,廣州、南京、成都、武漢、西安、石家莊、無錫七座城市聯袂在其微信政務信息發布平臺上,向市民派發總計20萬元的支付寶新春紅包。七城政府通過政務信息平臺給市民發紅包,尚屬首次。
城市政務號也踩著時尚時尚最時尚的節拍發起了紅包,讓很多人臉上擺著一個大寫的驚字:在許多人的固有認知中,這些政務信息平臺不是發布本埠的政策動向、社會動態,就是突發事件時表態或辟謠的,總之就是秉持著政府官方姿態,面孔相當高冷。它們居然也來趕發(搶)紅包的趟兒,此前還來了個有大事要發生的吊胃口的預告,這確定不是被營銷號附體?
還真不是。如果非說政府借此營銷,那營的也是公信力和公共形象。實質上,若政府也有了自我營銷的意識,懂得去呵護信用資產,為了一句親給好評哦而在公共服務供給質量上狠下工夫,那即便摻了些秀的意味,也很有價值。更何況,還有實實在在的紅包發。雖說談錢俗,可紅包誰不愛?
事實上,政府垂直式地發錢,向來是讓人垂涎的好事。以往三亞政府派發物價補貼紅包,還有澳門政府持續多年派發返稅紅包,沒少讓人眼紅。但比起那種基于特定政策訴求的、均攤式的線下發錢,政府通過政務信息平臺線上發紅包,意義又不太一樣。
從目的上講,此舉只是在致敬年俗,也是以重在參與的方式圖個樂呵。以往給裝壓歲錢的紅包算是年俗,如今紅包則在手機拓殖下變成社交和娛樂介質,發或搶紅包在各種聊天表情包的伴生下成了熟絡關系、活躍氣氛的手段,其儀式性早已被輕松好玩性質消解。
而從渠道上講,發線上紅包,需嫁接某些技術化路徑,做些技術性準備。據了解,七大城市發口令紅包時,選擇了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圖片作為中文口令背景圖,這就需要做些前置性技術對接工作。而這,無可避免地要求政務信息平臺的嚴肅面目接受互聯網+技術氣質的調教。
正因發紅包自帶的娛樂性和技術含量,當政府參與進發紅包的游戲中來時,才會出乎人們意料:在部分人的潛意識里,政務號就是給政府系統發聲的路徑,而政府跟草根化大眾很容易被置于廟堂/江湖傳統的二元詮釋結構中,其間被認為橫亙著難以打通的審美隔膜與話語分歧。而發紅包,就跟網上發高能表情包一樣,都是屬于民眾專屬的娛樂花樣,它跟機構化、非人格化的政府面目之間存在不小的反差。
而今多個省會城市聯袂嘗鮮,用政務平臺發紅包,無疑昭示著某種角色的轉身:那就是政府想以更接地氣的互動、更貼心的回饋支持方式,與民眾同樂,讓政務平臺在擁抱公眾興趣中更具開放性、貼近性。考慮到線上紅包還有觸發人際連接的功能,政府也想以此做法,更多地跟民心和社會趨同行為連接,避免在被技術形塑的公共場域掉線。在這方面,央視春晚2014年起就用紅包跟觀眾互動,今年預計還將發出7億元支付寶紅包,就是積極的轉身嘗試。
對政府而言,懂得用發電子紅包的方式取悅民眾,也就呈現出了更多令人期待的面貌:可以肯定,肯將與時俱進揉入治理基因中的政府,也會有更足的動力跟上互聯網化節奏,去推動城市智能化,改善治理路徑,造福于民眾生活。
說白了,政府政務信息平臺發紅包雨,多多益善,若它能帶動用技術造福民生等觀念層面的變化,那又是潛藏著的更大的善政紅包。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03458.html
相關閱讀:提高答題技巧是提升初中政治課教學質量的關鍵
中考時事政治(3月30日)
初中政治學習方法之養成好習慣
初一政治學習技巧
學好初中政治的方法之列表對比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