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大戰那,嶧縣望族蘇家住進了一位姓豐的國民黨軍官。臨開戰時,軍官交給蘇煥
此玉自祖上傳至鄙人手上,鄙人一直視若生命,未有一分一秒不帶身上。但鄙人此去戰場,生死未卜,最擔心的是這塊玉落入敵手,固托
你放心打仗去吧,人在玉在,人不在玉也在,你的玉,等你來取。”
臺兒莊大戰歷時多日,慘烈異常,中日雙方軍人戰死無數。大戰結束,豐軍官卻未來取玉。
又過了幾,嶧縣一帶鬧土匪,一天夜里,一伙蒙面惡人闖進蘇家,把
那位軍官也許已經戰死了,他說過,如果他死了,玉任你處置,你把玉給了這些人吧。”
我答應過人家的事,就要做到,縱死無憾。記住,我死后,你一定守好玉,直到完璧歸趙!”
轉眼到了“
文革”
,一伙造反派聽說蘇家給一位國民黨軍官保存過玉,就給
內奸”
的帽子拉去游街,造反派頭子垂涎那塊無價之寶,把蘇樹玉叫去,說只要交出玉,就既往不咎。蘇樹玉學著父親搖了搖頭。
造反派頭子命手下人狠狠打他,打了一夜,蘇樹玉已經是奄奄一息,仍是搖頭。抬回家,蘇樹玉只給兒子蘇守玉交代了一句:“
那塊玉有你爺爺的血,守好玉……”
十幾后,蘇守玉做了一家公司的老板,也知道那塊玉的價值。有一他做生意失敗,欠下銀行巨額貸款,為還債,一天夜里,他伐倒老宅門前的芙蓉樹,找到玉,想賣玉翻身。
這時,他想起了爺爺與父親的慘死,想到父親臨終前的那句話,不由痛哭失聲。
天明,他沒有賣玉,而是把傳了數代人的蘇家老宅賣了。
又過幾,忽然從臺灣來了一個老人,幾經輾轉找到蘇守玉。蘇守玉看了他的證件,二話沒說就把那塊歷經劫難的玉交到老人手上。他只字未提蘇家為了玉所付出的代價。
老人微顫顫地說:“
孩子,為什么不告訴我你爺爺和爸爸為守玉而犧牲自己的事呢?”
蘇守玉學著父親那樣搖了搖頭說:“
那是過去的事了,還提它干嗎?再說,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當初的承諾。”
老人老淚縱橫,把玉交給蘇守玉說:“
這塊玉應該放在你們蘇家。”
蘇守玉堅拒,仍然把玉還給老人說:“
我們蘇家有一塊玉,那是一塊做人的玉。”
老人對著蘇守玉跪了下去。
8.
最后蘇守玉交還了玉,但“
只字未提蘇家為了玉所付出的代價”
。“
蘇家為了玉”
付出了哪些代價?請分點概括回答。(4
分)
9.
按要求簡要回答下面的問題。(
4
分)
⑴
蘇煥文起初不敢接那塊玉,后來為什么接下并立下堅定的諾言?
⑵
文中畫線句寫到蘇守玉
“
不由痛哭失聲
”
,你認為他為什么會
“
痛哭失聲
”
?
10.
蘇守玉最后說:
“
我們蘇家有一塊玉,那是一塊做人的玉。
”
這
“
做人的玉
”
指什么?你怎樣理解這塊
“
做人的玉
”
?(
4
分)
11.
文章寫作方法很有特色。請從情節結構、人物刻畫、語言等方面選擇一點評析。(
4
分)
參考答案
8.
土匪為逼蘇先生交出玉,把他活活燒死;造反派頭子為得到玉,將蘇樹玉狠狠打死。
(
4
分,各
2
分。)
9.
⑴
玉的價值太高,接下來責任重大,所以一開始不敢接;但軍官的懇求使他明白,此次交戰九死一生,為了讓軍官沒有牽掛,所以接下玉并立下諾言。
⑵
本想賣玉還債,但面對玉,他想起了蘇家幾代人所做出的犧牲,想起了蘇家人信守諾言的品質,于是為自己的想法感到羞愧。因而痛哭失聲。
(
4
分,每小題
2
分。意思符合即可,有欠缺酌扣)
10.
誠實、信用!臼纠空\實和信用是為人之本,是做人的起碼的道德準則;如果失去它,在生活中,你就將一無所有。(
4
分,每問
2
分。有欠缺酌扣)
11.
如:構思巧妙。用一家三代人的傳承來組織材料,使情節跌宕起伏,意蘊更加深厚。
如:人物豐滿。采用先抑后揚的手法刻畫蘇守玉,先寫想賣玉還債,再寫及時悔悟,最終交還玉,生動地展現了人物,揭示了性格。
如:語言含蓄凝練,表現力強。如:
“
造反派頭子命手下人狠狠打他,打了一夜,蘇玉樹已經是奄奄一息,仍是搖頭
”
一句,
“
狠狠
”“
打了一夜
”“
奄奄一息
”
極寫造反派的狠毒,
“
仍是
”
一詞則將蘇樹玉的堅強、守信品格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
(
4
分,任選其一。有欠缺酌扣)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04259.html
相關閱讀:初中小小說閱讀《鞋》
《最后一壺水》閱讀答案
閱讀《外婆中醫》附答案
范子平《上大學去》閱讀答案
希臘神話故事兩則《普羅米修斯》《阿喀琉斯之死》閱讀及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