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有人問我為什么喜歡寧波?我總是不假思索地回答:那是因為這座城市的河流。在地理影像中,余姚江、奉化江和甬江這三條大河,支撐起寧波的整個水系,而近百條曲折的小河及日月二湖,把寧波變成一個水汽淋漓的城市。
⑵
“
窈窕淑女
”
、
“
在水之湄
”
,這樣的詩似乎是特意為寧波寫的。一個城市的麗影,在潺潺的歌吟之中凸現著,成為我們追求詩意生活中擋不住的誘惑。
⑶旭日初升,陽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開。(
a
)
⑷夏夜來臨,一河的星群總在竊竊私語。
⑸我還喜歡河上的霧靄,他們把眼前的景物變得朦朧,那隔岸的行人似乎都在夢里面走著;而當霧靄散盡,河兩岸的樓房和樹木便清晰地倒映在水里
——
這樣的景致是一定要坐在三江口看的,因為你變成了風景的一部分。寧波正是以其得天獨厚的地理位置,為我們的城市應以了審美的自然和詩意的空間。
⑹河流在帶給一座城市毓秀的同時,也帶來風物,帶來歷史和未來的走向。我們沿奉化江上溯,就可以一直走進四明山的深處,那飄落在水面的一朵桃花或一枚楓葉,會讓我們敏感地覺察季節的演變和這一生難以承受的輕柔。如果逆行姚江,那七千河姆渡的水稻就會在眼前燦爛地展現,而雙鳥日的圖騰那么深刻地影響著一座城市生生不息的追望。我知道我生命中的血液必然和這條河有著密切且神秘的關聯。浪遏飛舟,鼓吹風帆。沿甬江而下,那是讓寧波躋身于世界海運物流強烈城市的北侖港,是我們眺望著的太平洋和蔚藍色中放飛的夢。
b
)這河海相同的城市,讓我凝望流水時,胸襟便豁然開闊。
⑺河流無處不在,猶如愛意無處不在。
⑻是的,水在讓城市充滿靈性的同時,也帶來心靈滋潤的光澤。
“
上善若水
”
、
“
柔情似水
”
,在寧波總有感人且具體的解讀與注釋,我常覺得那位捐了百萬元卻只留
”
順其自然
“
化名的女性;而當無數寧波人為身患絕癥的羅南英、梁國華等異鄉人募捐、操心時,愛的河流便涌動了全城。(
c
)他們說:這是一座充滿愛心的城市!
⑼寧波的三百萬外來人口,是近三十匯聚起來的,他們和我們一起為這座城市的繁榮開拓打拼著,并感受著河流寬容的情感。他們歷經流離顛沛之后覺得自己終于找到了家
——
這個家的名字叫
“
寧波
”
。他們說,他是沿著河流走來的,他還將沿著河流走下去。
⑽而另一番河流的景象,是這座城市充滿了時代的氣息。那是十里中山路摩肩接踵的人流,是世紀大道奔馳不息的車流,是即將從高橋開出的輕軌列車的急流;而天上的飛流就在那個叫櫟社的地方,連久違的臺灣一下子都變得那么近。這是一個團級流動的世界,這是讓每個人都渴望的精彩的寧波。
⑾河流向東,他們迎太陽而去,只有一個方向。
⑿河流總讓我對未來的寧波產生想象,如果把三江的水系和東錢湖連接起來,那是何等波光旖旎的城市圖畫。因為有流遍全城的水,綠色滿懷,花香盈袖,生活到處是盎然笑意。在這樣的圖畫里,讓我們從容地說出一個詩人的愿景: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
⒀!寧波,現在我要帶河流回家。
1.
本文由層次地寫出寧波河流四個方面的特點,請根據文意將體現寧波河流特點的詞語填到相應的方框中
(
)------
歷史、風物、走向
----- (
)----
時代氣息
2.
.
請從劃線的
a
、
b
、
c
句中任選兩句,結合上下文進行品析(可從修辭效果、感情色彩、詞語運用等方面自選角度)。
(
1
)
.旭日初升,陽光如花朵一般在河面盛開。(
a
)
(
2
)
.那是讓寧波躋身于世界海運物流強烈城市的北侖港,是我們眺望著的太平洋和蔚藍色中放飛的夢。ǎ猓
(
3
)
.愛的河流便涌動了全城(c)
3.
第(10
)
段主要運用什么寫作手法?請簡要分析。
4
.
通讀全文,說說作者為什么要
“
帶條河回家
”
?
答案:
1.
詩意生活(毓秀河流)充滿愛心(愛的河流)
2.
(1
)
運用比喻的修辭手法,把
“
陽光
”
比作
“
花朵
”
,生動形象地寫出早晨陽光灑在河面的美景;蚓拔锩鑼,寫出旭日初照時的動態美。
(2
)
用
“
躋身
”“
放飛夢想
”
等詞語展現了東方大港的宏偉前景,抒發作者的贊美之情和自豪感。
(3
)
“
愛的河流
”
中
“
河流
”
內涵豐富,表現富有愛心的寧波人之多,愛心匯聚成河。
“
涌動
”
一詞寫出愛意之濃,愛心如潮。
3.
運用聯想的手法,由河流想到人流、車流、輕軌列車的急流、天上的飛流,豐富了河流的內涵,深化了文章的主題。
4.
因為這是家鄉的河流,所以帶著河流回家就是帶著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回家;河流蘊含著古老的文化,所以帶著河流回家就是帶著文化回家,傳承寧波文化;河流滋潤著心靈,所以帶著河流回家就是帶著愛心回家;河流充滿時代氣息,所以帶著河流回家就是帶著希望回家。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24034.html
相關閱讀:《通往良知的唯一道路》閱讀答案
變 閱讀答案(龍東地區)
別把植物帶回國閱讀答案
生命之韌 閱讀答案
《小溪》閱讀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