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5?攀枝花中考) 閱讀《“飛機上不能打電話”是騙你的嗎?》附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說明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5 攀枝花中考 ) 閱讀《飛機上不能打電話是騙你的嗎?》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美國 FCC (聯邦通信委員會)先是宣布坐飛機可以上網,又宣布從 12 月 12 日 起,坐飛機還能 (2015•
攀枝花中考)
閱讀《“飛機上不能打電話”是騙你的嗎?》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美國FCC
(聯邦通信委員會)先是宣布坐飛機可以上網,又宣布從
12
月12
起,坐飛機還能打電話——
如果你所選擇的航空公司允許的話。
FCC
主席強調,這并非決定,還需要上級——
美國運輸管理局同意。但從技術上來說,FCC
確實承認了“飛行過程中撥打電話所產生的信號會干擾飛機控制信號”的問題早已經解決了。
其實,1991
,FCC
首次出臺禁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的規定,就不全因為手機很“危險”。當時這項禁令的主要理由是,手機的使用是通過地面基站的,而當你快速從一個區域移動到另一個區域時(飛行時),基站切換過于頻繁,會加重基站的工作負擔。其次才是,手機發射的無線電波,有可能干擾飛機的電子系統。
沒錯,“有可能”。事實上,手機的無線電波會干擾飛機這種事,從來沒有真正被實驗證明過。早在20
世紀60
代初期,就有人報告一架飛機偏離正常航線的事故,并猜測因為受到收音機干擾(當然,類似的報告不止一例)。于是,美國的FAA
(美國聯邦航空局)和RTCA
(美國航空無線電技術委員會)開始聯手對此進行研究。萬萬沒想到,研究了半個世紀也沒有結果……大量的模擬實驗——
包括在真實航班上和實驗室里進行的,從來沒有觀測到明顯的干擾結果。
可是人命關天,雖然FC C
曾經在2007
左右猶豫過是否要取消關于電子設備和手機的禁令,但仍然“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由于不同頻段的信號隔離和屏蔽技術的提高,這項無法被實驗證明的“安全隱患”也逐漸被消除,電子設備和飛機經過設計已經確認可以互相兼容了。
當然,如果這項新的規定被航空公司采納,那意味著航空公司將需要在飛機上安裝信號接收器,滿足乘客手機與基站信號的交換,1991
FCC
發布“手機禁令”的主要理由也就不復存在了。
美國并不是獨自在試水。早在2008
,歐盟就開始批準乘客在飛機上使用手機和移動設備,比如歐洲的維珍大西洋公司就允許無限的數據連接,但只允許6
個人同時打電話;漢莎航空的一些航班允許通過手機連接數據,但不允許打電話。阿聯酋航空允許乘客隨便打電話。
有趣的是,在FCC
的新規定出臺以后,大家吐槽的并不是在飛機上使用手機不安全,而是,“大聲打電話會干擾別人,會對我們登上飛機后共同進入的社會空間構成干擾”!都~約時報》這樣解釋FCC
的行為——
它確實是在試圖給我們想要的東西:飛行時能夠使用數據、上網、收發郵件等。
所以,“或許旁邊就坐著一個(打電話的)大嘴婆,但至少你能在Twitter
上抱怨一下她。”
10.1991
FCC
首次發布“手機禁令”的主要理由是什么?
手機的使用會加重地面基站的負擔。(手機的使用是通過地面基站的,而當你快速從一個區域移動到另一個區域時,基站切換過于頻繁,會加重基站的工作負擔。)
11.
第2
段提到,“從技術上來說,FCC
確實承認了“飛行過程中撥打電話所產生的信號會干擾飛機控制信號”的問題早已經解決了。”聯系后方回答:FCC
用來確認這一問題已經得到解決的依據有哪些?
手機無線電波會干擾飛機這種事從未被證實;由于不同頻段的信號隔離或屏蔽技術的提高使得這一“安全隱患”也逐漸被消除;電子設備和飛機經過設計已經確認可以互相兼容了。
12.
第1
段中劃線句子“如果你所選擇的航空公司允許的話”是否可以去掉,為什么?
不可以去掉。這句話補充說明了坐飛機打電話的條件,體現了說明語言的嚴密性、科學性
13.
第4
段的中心意思是什么?本段是主要采用了什么說明方法?
中心思想:手機無線電波會干擾飛機這種事,從來沒有真正被實驗證明過;說明方法:舉例子
14.
“飛機上不能打電話”很可能成為歷史,也許你下一次坐飛機的時候就已經解除了“手機禁令”。你認為解除“手機禁令”可能帶來哪些便利和不良影響?針對可能的不良影響,你有什么建議?
便利:飛行時能夠利用數據、上網、收發郵件等;能減少旅途的枯燥;(不良影響:飛機打電話會干擾別人;航空公司需增加信號接收器安裝等成本。建議:航空公司需增加信號打電話的管理;乘客需加強自律,避免打手機干擾他人。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53735.html

相關閱讀:《關于“禁限燃放爆竹煙花”的主題閱讀(11分)》閱讀答案
《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閱讀答案
《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閱讀答案
請到天涯海角來 閱讀答案
《海洋與生命》閱讀練習及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