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漫話溜索 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初中說明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漫話溜索


在我國云南、貴州、四川山高谷深、水勢險急處,往往可見以鐵索、藤索或篾索聯系兩岸的橋,這種橋,即所謂“
溜索”
,因它以鐵索、藤索或篾連系兩岸,也稱“
索橋”
。


橫斷山河谷,水流湍急,岸壁陡峭,雨季河水猛漲,船和竹筏都難以渡江。于是,各式各樣的索橋便成了這里的重要交通工具。


溜索,古人稱“
撞”
。《茂州志》中“
懸撞度索”
和《蜀中廣記》中“
度索尋撞之橋”
等記載,都是先民們對溜索的描述。


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直到如今,在怒江沿岸的各族群眾中還有種種傳說。流

傳較廣的一個傳說是:當初,沿江種族民眾在兩岸各選一個臂力很好的精壯男子,在釣魚線上各拴一石頭,兩岸對拋,一旦拴著石頭的兩條釣魚線在江中相鉤連纏繞,就由其中一方把釣魚線徐徐拉上岸,一方面固定鉤連,一方面在魚線上拴好又粗又結實的藤繩,再由另一方徐徐拉動,最后藤繩橫貫兩岸,并被固定在兩岸的溜柱上,用木棍絞緊,即成溜索。這個傳說反映了怒江沿岸各族人民不畏艱難險阻征服自然的氣概和智慧,也說明了溜索對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解放前,怒江上沒有橋梁,洪水季節,兩岸人民相互往來和運輸物資無一不
靠溜索。
那時的溜索,一般是用兩根一頭高一頭低的竹篾索或藤索組成,再架上底兜,過溜時,人、馬都得捆在底兜上,離岸時用力推一下,靠“
滑梆”
在溜索上滑行,有時,還得手腳并用,沿索攀援。常常有人因滑梆和溜索出事墜入江中。解放后,人民政府關心兩岸人民群眾的出行安全,首先將竹溜、藤溜換成了鋼絲溜,有些溜索還配上了滑輪。與此同時,還沿江修通了公路,架起了不少吊橋,交通變得安全方便多了。


如今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上,每隔一段都有一對鋼質的溜索,一根溜過去,一根溜過來,都有坡度,過溜進既省力,又迅速。在怒江、瀾滄江、金沙江沿岸的各族群眾中,十來歲的小孩大多會過溜。有些靠近村莊的溜索,逢過節,人們還把它當作游戲的工具,你溜過來,我溜過去,歡聲笑語,別有一番風趣。

1
、文章具體說明了哪些內容?(2
分)


2
、文章引用怒江沿岸的傳說,有什么作用?(3
分)


3
、請結合文章內容,說說第⑤
段畫線句中“
無一不”
的表達作用。(3
分)


4
、隨著社會的發展,你認為溜索在將來還有無保留的必要?請說說理由。(3
分)


答案:

1
、本文說明了什么是溜索、溜索的用途、溜索的建造、解放前后溜索的變化和使用情況。

2
、表明溜索的歷史久遠(1
分),說明了最原始的溜索是如何建造的,增添了文章趣味性(1
分),反映了怒江沿岸種族人民不畏艱難險阻征服自然的氣概和智慧(1
分),也說明了溜索對怒江沿岸各族人民日常生活的重要性(1
分)。(任意答出三點,即可得3
分)

3
、“
無一不”
為雙重否定,表示強烈的肯定之意(1
分)。句的“
無一不”
,準確強調了解放前溜索在洪水季節,對于怒江兩岸人民相互往來和運送物資,是惟一的交通工具(2
分)。

4
、開放題,表明態度1
分,說明理由2
分。言之成理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61502.html

相關閱讀:《氫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閱讀答案
《關于“禁限燃放爆竹煙花”的主題閱讀(11分)》閱讀答案
請到天涯海角來 閱讀答案
《氣候變暖對中國的影響》閱讀答案
《海洋與生命》閱讀練習及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