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我們知道,大多數巨大星系中心都寄居著超大質量黑洞,我們銀河系中心也有一顆占主導地位的黑洞。在宇宙的深處,還有一類由黑洞驅動的天體——類星體,當它們吞噬氣體物質的時候會發出明亮的光芒,使其所在的星系相形見絀。通常來講,類星體由活躍狀態過度到休眠狀態需要很長的時間,遠遠超過人類的壽命。
因此,當耶魯大學的天文學家發現一顆類星體僅僅在10年之內光譜就發生了根本變化的時候,他們感到非常驚訝!類星體的可見光來自于圍繞黑洞的熾熱吸積盤,在這里氣體物質被吸積盤加熱并電離發出可見光。
這些可見光的亮度可以發生快速變化,但總體的波形不會變化太快。一些譜線很寬(波長分布在很寬的范圍),一些譜線較窄。通常來講,寬的譜線和窄的譜線的輪廓不會發生變化。在2010年的時候,通過斯隆數字巡天發現了這個非常經典的類星體:顏色偏藍,并且有很寬的發射線。然而,在2010年第二次測量的時候,它的譜線卻發生了變化。其中一個叫“氫-β”的發射線完全消失不見了,另一個叫做“氫-α”的譜線也變得非常微弱。
拋開譜線不談,這個物體的亮度已經變為原來的十分之一!因此,之前曾經一度被認為是類星體的它,現在卻越看越像一個普通星系了。那么問題來了,是什么造成了如此迅速的變化?
一種最簡單的解釋是,一大片塵埃氣體云遮擋住了我們的視線,使類星體的吸積盤和圍繞它運行的氣體變得暗淡。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么就要求多個方向的光線都要被阻擋。拿太陽系做例子,即使太陽落山之后,它仍舊能夠照亮月球以及其它行星,因為它們面向太陽的方位不一樣。在這個類星體情形中,就好比有一個物體擋住了太陽所有照向行星的光線。天文學家經過建立模型后發現,沒有單個氣體云可以做到觀測到的景象。
為了避免太復雜的假設方案,科學家小組比較認同這顆類星體已完全熄火的解釋。但仍然有問題感到困惑,這么劇烈的變化為何能在十年之內發生呢?從天文尺度上來講,這可是眨眼的時間!大多數吸積盤能夠延伸到天王星軌道以外的距離,而且發光亮度是其所在星系的10到1000倍。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熄滅一個類星體是不符合物理原理的!觀測還在進行,只有時間能告訴我們該類星體是繼續暗淡下去,還是會被重新被點亮。無論如何,都會給我們帶來關于類星體演化的新認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581274.html
相關閱讀:2012初中物理外力作用總復習
初中物理樂音三要素知識點總結
初中物理知識點:電能的概念
初中物理知識點:物質的三態及其基本特征
中考物理概念公式復習之機械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