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之聚焦統攝法】,這是一種駕馭、吸收并凝聚各種信息的思維方法。
恰如“文武之道”有張有馳一樣,思維方法也常常是張馳交替、縱擒結合的。思維發散的結果,使我們獲得五彩繽紛、各式各樣的信息。如何分析、整理、利用這一系例信息,使它們最終成為我們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最佳角度、最佳方法或具有獨創性的真知灼見,富有創新價值的奇思妙想呢?這就用得著聚焦統攝的方法。
一些零碎的信息,分散后,沒有多大價值,一經聚合統攝,”可以發現其中隱含的意義。大科學家牛頓把行星繞太陽、月亮繞地球、蘋果落地等表面上似乎毫不相干的現象聯系起來,經過慎密的統攝思維 ,發現了一個劃時代的現象:“宇宙間的一切事物都有引力。”──“萬有引力”定律由此誕生。牛頓運用的統攝思維,就是從諸種不同的信息中發現共同的東西,找出它們之間的內在聯系。即“異中攝同”。這種思維方法,還可以“同中攝異”,從同類諸多事物中找出某一事物的特點來。有一位哲學家說得好:“世上沒有兩片樹葉是相同的。”粗看起來,樹葉與樹葉之間似乎沒有什么區別,但如果仔細對照一下,就可以發現各種樹葉在形狀、顏色、紋理等方面是各不相同的。許多事情,我們之所以不能在“同”中看出“異”來,往往是由于對它還不熟悉,沒有加以觀察,或沒有運用統攝思維,將它與同類諸多事物聚合起來比較分析。
在教學中,我們倡導學生積累知識。在積累過程中,如果不會運用統攝思維,不加以系統歸類,不加以聯系和區別,而只是盲目地堆集,這正如培根所說的“螞蟻式”的求知方式。既積累又統攝,將積累的材料加以消化和改變,才能像培根所稱道的“蜜蜂式”求知。在學習中,善于積累,善于運用聚焦統攝思維方法,才有可能將知識轉化為能力,才能利用知識去創新。譬如學習詞語,學生要真正掌握并靈活運用某個詞,既要盡可能多地接觸(通過發散思維)此詞在不同語境中的運用,并通過聚焦統攝,力求歸納它的各種義項和用法;同時又要區別這些義項和用法在不同語境中的變異。“文無定法”,這是我們讀寫許多文章后,通過聚焦統攝思維獲得的一個“共識”,但我們從相同體裁或相同作家或相同寫法或相同風格等許多文章中,通過聚焦統攝,也可獲得另一個觀點:“文章大體有法”。在語文單元教學和作文審題立意教學中,尤其要加強聚焦統攝思維的訓練,否則很難有良好的效果。因為沒有聚焦統攝,思維就缺乏深度,難以達到創造性的高度。
我們要培養富有創造精神的21世紀人才,同時無意中我們可能又在扼殺、摧殘著學生的個性和創造性。據報載,某小學考試時,一道題要求學生回答“雪化后是什么”,絕大多數學生答“水”,而一個學生答:“雪化后是春天。”老師把他的答案打了個大大的“×”。多么富有創造力的回答,但卻為統一的標準答案所不容許,這不是在有意無意地摧殘創造力嗎?
總結:就是指把各種各樣的信息集中起來,進行分門別類的整理,使原先零碎的、雜亂的信息組成系統的、條理分明的相互之間有機聯系、脈絡清楚的材料 初中語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1407.html
相關閱讀:初中語文課外閱讀題之臨窗看柳
2018初中語文閱讀題之學會感恩
初中語文基礎知識點第二部分講解
初中語文閱讀題之江南逢李龜年
解題方法:初中語文做題方法和做題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