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看小小的廚房,從食品的保鮮,到洗菜、切菜、烹飪、調味等處處有學問。
食品的保鮮主要采取低溫條件,使食品的水分蒸發速度降低,減少與氧的接觸,使其減慢氧化。具體來說,肉類食品,除低溫保存外,還可用0.5%醋酸鈉溶液浸泡1小時,也能保存數日。一般家庭可用食醋、純堿加冷開水來代替醋酸鈉;铘~保鮮可在魚鰓上滴上3—4滴30度左右的白酒,使魚進入“酒醉”狀態,可延長存活時間6—8小時。水果保鮮可用重亞硫酸鈉、檸檬酸少許,加冷開水配成溶液,然后將完好的新鮮水果浸入此保鮮液,可放置數十天不腐敗。關于蛋品的保鮮,常常采用石灰水貯存法,即把鮮蛋浸沒在盛有澄清石灰水的壇內即可保鮮。石灰水之所以能保鮮,一方面由于石灰水本身能殺菌,另一方面石灰水與雞蛋呼吸時呼出的二氧化碳作用生成碳酸鈣填塞蛋殼小孔,使細菌無法進入,還可減慢雞蛋的呼吸消耗。
新鮮蔬菜含有大量維生素,摘后兩、三天維生素約損失50%,積存時間越長,維生素損失越多。蔬菜烹調前應先洗后切,如先切后洗則水溶性維生素將通過切口溶解于水中。切后要盡快下鍋,否則一些不穩定維生素在空氣中易被氧化而破壞。
一般蔬菜的葉片中都含有葉綠素而顯示綠色,而葉綠素的組成里含有鎂元素,一般的蔬菜里也含有微量的有機酸。炒菜時用文火,勢必延長蔬菜的受熱時間,在鍋蓋蓋嚴的情況下,有機酸難于揮發,它離解出來的微量氫離子跟葉綠素發生作用,把葉綠素組成中的鎂元素取代出來,生成一種黃綠色的物質,炒出來的菜呈黃綠色,影響人的食欲。如果猛火快炒,有機酸在高熱下完全揮發,葉綠素不受破壞,炒出來的菜就綠油油的。有經驗的廚師,炒菜時總是用猛火快炒,炒出的菜綠油油的,既好看又好吃,而且VC損失可降低到最小程度。
調味品的添加順序是有先后的,否則,色、香、味都會有所影響。調味品的添加順序是以滲透力強弱為尺度的,滲透力強的后加。炒菜時一般先加糖,隨后是食鹽、醋、醬油,最后是味精。如果順序顛倒,先放了食鹽,便會阻礙糖的擴散,因食鹽有脫水作用,會促使蛋白質的凝固,使食物的表面發硬且有韌性,糖的甜味滲入很困難。還有沒有香味的調料(如食鹽、糖等)可在烹調中長時間受熱,而有香味的調料不可以,以免香味逃逸,味精的主要成分分為谷氨酸鈉,受不了烹調的高溫,只能在最后加入。
生活如萬花筒,單單廚房的知識足以讓你眼花繚亂。捕捉對身邊事物的好奇心,你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獲。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17750.html
相關閱讀:關于樂果的初中化學知識百科
初中化學?電木的來歷
瑞典
德國化學家?瓦拉赫
初中課外化學實驗 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