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化學制取氧氣答題技巧
一、催化劑與催化作用
在化學反應里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而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都沒有發生變化的物質叫做催化劑。催化劑在化學反應中所起的作用叫催化作用。催化劑既可以加快反應速率,也可以減慢反應速率。沒有加入催化劑,并不意味著化學反應不能發生。
【例題1】實驗室里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加熱氯酸鉀制取氧氣,發生如下反應:
氯酸鉀氯化鉀+氧氣
(1)若用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反應前后二氧化錳的質量 ;
A.不變 B.變大 C.變小 D.可能變大也可能變小
(2)若忘記加入二氧化錳,其結果是( )
A.不能產生氧氣B.產生氧氣的速率慢C.產生氧氣的總量減少D.沒有氯化鉀生成
【解析】二氧化錳在反應中起催化作用,加快了反應的速率,但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反應前后沒有變化;二氧化錳可以改變氯酸鉀分解速率,沒有加入二氧化錳,氯酸鉀分解很慢;對于某一反應來說,有時可以選用多種不同的催化劑。
【答案】(1)A(2)B
二、實驗室制取氧氣
1.三種制取方法的比較
過氧化氫制取氧氣氯酸鉀制取氧氣高錳酸鉀制取氧氣
反應原理過氧化氫
水+氧氣氯酸鉀
氯化鉀+氧氣高錳酸鉀
錳酸鉀+二氧化錳+氧氣
試劑狀
態過氧化氫溶液、二氧化錳固體氯酸鉀固體、二氧化錳固體高錳酸鉀固體
反應條
件常溫下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加熱條件下,二氧化錳作催化劑加熱
氣體發生裝置
收集裝置
2.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步驟注意事項
(1)查:檢查裝置的氣密性原理:根據氣體熱脹冷縮
操作:先把導管一端浸入水里,再把兩手緊貼容器的外壁
(2)裝:將藥品裝入試管在試管中裝入少量高錳酸鉀,并在試管口放一團棉花,以防止加熱時,生成的氣體把試管內的固體帶到導管中,堵塞導管
(3)定:將試管固定在鐵架臺上鐵夾夾在離試管口約1/3處。試管口要略向下傾斜,防止冷凝后的水倒流至受熱的試管底部,使試管破裂
(4)點:先預熱,后對藥品加熱先讓試管均勻受熱;然后對準藥品部位用外焰加熱
(5)收:收集氧氣等有氣泡均勻、連續放出時用排水法進行收集,收集滿的集氣瓶瓶口應蓋上玻璃片,正放在桌上
(6)撤:收集完畢,將導管撤離水槽
(7)熄:熄滅酒精燈實驗結束時,應先將導管撤離水槽,最后熄滅酒精燈
a.氮氣與氫氣在高溫高壓下,有鐵觸媒(催化劑)的條件下產生氨氣;
b.氯化銨固體和生石灰粉末在加熱條件下生成氨氣。
(1)請你幫該小組同學選擇制取氨氣的方法:;
(2)氨氣極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小。根據以上信息和如下圖所示裝置,完成下列空白。
①制取氨氣發生裝置是 ,理由 ;
②制取氨氣收集裝置是 ,理由 。
AB C D E
【解析】實驗室制備物質時通常選擇安全、環保和操作簡單的實驗。本題a中反應條件是高溫高壓,條件不易達到。氣體發生裝置的選擇要根據反應物的狀態和反應條件,制取氨氣的反應物都是固體且需要加熱,因此發生裝置應選A。排水法要求所收集氣體不能溶于水,不與水反應;排空氣法要求氣體不與空氣發生反應且與空氣的密度差別較大(如果密度比空氣大,用向上的排空氣法收集;如果密度比空氣小,用向下的排空氣法收集)。
【答案】(1)b(2)①A該反應是加熱固體②D氨氣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又因其密度比空氣小,因此用向下的排空氣法收集氨氣
【例題3】用高錳酸鉀制取并收集氧氣使用如下圖的裝置,請回答下列問題。
(1)寫出有標號儀器的名稱:a;b; c;d;
(2)指出圖中三處錯誤,并對應說明改正方法。
錯誤:①;②;③;
改正:①;②;③;
(3)當導管口開始有氣泡產生時,不宜立即收集,原因是;
(4)待集氣瓶收集滿后,將它取出并放置的方法是。
【解析】見高錳酸鉀制取氧氣的步驟及注意事項。
【答案】(1)酒精燈試管集氣瓶水槽
(2)錯誤改正
①酒精燈內酒精過多酒精燈內酒精應倒出一些,不能超過酒精燈容積的2/3
②用內焰加熱用外焰加熱
③試管口朝上試管口應略向下傾斜
④試管口沒有棉花試管口應塞一團棉花
(3)剛開始排出的主要是空氣
(4)用玻璃片蓋住集氣瓶口,正放在桌面上
三、分解反應
由一種反應物生成兩種或兩種以上其他物質的反應,稱為分解反應。從反應形式上判斷,分解反應的特點是一變多。它與化合反應的區別和聯系如下表:
區別聯系
化合反應多變一,一種生成物都屬于反應基本類型,兩者是并列的關系,互不從屬
分解反應一變多,一種反應物
【例題4】下列變化中不屬于分解反應的是( )
A.分離液態空氣制氧氣 B.加熱高錳酸鉀制氧氣
C.加熱過氧化氫制取氧氣D.加熱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制取氧氣
【解析】工業制氧氣的原理是根據液氮的沸點比液氧的沸點低來分離液態空氣,其過程是把液態空氣升溫到液氮的沸點,使液氮先蒸發,剩余的主要就是液氧。這一過程中發生的是物理變化。其他幾個選項中的反應物只有一種,生成了兩種或三種物質,因此屬于分解反應。其中D選項中二氧化錳是催化劑,在這一反應中反應物只有氯酸鉀一種。【答案】A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739578.html
相關閱讀:瑞典
初中化學?電木的來歷
德國化學家?瓦拉赫
關于樂果的初中化學知識百科
初中課外化學實驗 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