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考的臨近,我們化學網小編特整理了關于中考化學模擬試題共有五套以供各位中考考生參考,下面是中考化學模擬試題(五),歡迎大家下載學習!
中考化學模擬試題(五)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S-32 Zn-65 C-12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0分)
1、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召開了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氣候變化問題進一步成為人類 關注的熱點,下列認識不正確的是:
A.大量植樹造林,禁止亂砍濫伐 B.開發新能源,禁止開采和使用化石燃料
C.提倡使用節能技術和節能產品 D.提倡乘坐公交車、騎自行車或步行出行
2.在實驗室的下列做法中正確的是
A. 為了節約藥品,用剩的藥品應放回原試劑瓶
B. 為了獲得感性認識,可觸摸藥品或嘗藥品的味道
C. 為了能看到標簽,傾倒試液時,標簽不能向著手心
D. 為了安全,給試管里的液體加熱時,試管口不能朝著有人的方向
3.利用化學知識對下列說法進行判斷,其中正確的是
A. 用鐵礦石煉鐵發生的是物理變化
B. 天然氣燃燒的反應是:CH4 +202 CO2 +2H2O,該反應屬于置換反應
C. 綠色植物合成葡萄糖的過程中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
D. 硝酸銀溶液能與銅片反應,說明金屬銀的活動性比銅強
4.食品安全與人的健康密切相關。下列做法不會危害人體健康的是
A. 蒸饅頭時加適量的純堿 B. 制香腸時加過量的亞硝酸鈉
C. 用霉變的花生做魚皮豆 D. 運輸海鮮品時用甲醛溶液浸泡
5.下列有關生活常識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發現家里煤氣泄露時,立即打開排氣扇 B.用工業酒精兌制白酒
C.用食醋除去水壺中的水垢 D.用鐵桶配制農藥波爾多液
6.對實驗現象的觀察和分析,有助于獲得化學知識并學會科學探究的方法。下列對實驗 現象的分析科學的是
A.向某無色溶液中滴入酚酞試液,呈紅色,證明該溶液一定是堿的溶液
B.碳酸鹽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所以與鹽酸反應放出氣體的物質一定是碳酸鹽
C.某物質完全燃燒產生一種能使石灰水變渾濁的氣體和水,證明該物質的組成中一定含有碳、氫、氧三種元素
D.把燃著的木條插入某無色氣體中,火焰熄滅,該氣體可能是二氧化碳
7.右圖是a、b、c三種物質的溶解度曲線圖,現有一定溫度下的a、b、c的不飽和溶液,分別通過增加溶質、蒸發溶劑或升高溫度三種方法,均可變成飽和溶液的是
A.a溶液 B.b溶液
C.c溶液 D.a溶液和c溶液
8.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用pH試紙不能區分肥皂水和食醋
B.用灼燒的方法能區別棉花和羊毛
C.用適量的水能區分NH4NO3固體和NaOH固體
D.用飽和(NH4)2SO4溶液能區分食鹽水和雞蛋清溶液
9.艾滋病的蔓延已經成為影響人們生活、阻礙經濟發展的一大社會公害。2005 年澳大利亞科研人員發現維生素P 能封住病毒的侵占途徑,從而有效地抵抗HI-1病毒(艾滋病毒)、SARS病毒。已知維生素P 的化學式為C27H30O16,關于維生素P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①維生素P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有機物
②維生素P是由27個碳原子、30個氫原子和16個氧原子構成
③維生素P中碳、氫、氧三種元素的質量比為27:30:16
④將維生素P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產物為CO2和H2O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0.同學們在做實驗時發現,將鎂條放入某CuCl2溶液中,鎂條表面有氣泡產生。對于這一異,F象產生的原因,同學們設計了以下探究方案進行討論。其中沒有意義的是
? ? A.甲同學推測該氣體可能是H2 ,并收集氣體用點燃法檢驗。
???? B.乙同學猜想該CuCl2溶液呈酸性,并用pH試紙檢測。
???? C.丙同學用鋅粒與該CuCl2溶液反應,觀察是否有氣泡產生。
? D.丁同學用鎂粉與該CuCl2溶液反應,觀察產生氣泡的快慢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4 分)
11、(7分)化學就在我們身邊,它能改善我們的生活。根據所學知識回答:
(1)若不小心被蚊蟲叮咬(蚊蟲能分泌出蟻酸),下列物質可用于涂抹以減輕疼痛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食醋 B.食鹽水 C.肥皂水 D.氫氧化鈉溶液
(2)常用燃料完全燃燒可以節約資源并減少對空氣的污染。增大燃料與空氣的接觸面積和提供充足的 都有利于燃料的完全燃燒。
(3)公共場所常用“84消毒液”(NaClO溶液)進行環境殺菌。NaClO中Cl元素的化合價是_____。
(4)吸煙有害健康。在公共場所,非吸煙者會因少數吸煙者吸煙造成被動吸煙,這是因為__________。
(5)漂 *** 可用于自來水的殺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鈣[化學式為Ca(ClO)2]。次氯酸鈣可發生如下反應:Ca(ClO)2+X+H2O=CaCO3↓+2HClO,則X的化學式為_。
(6)水溶液在生產,生活中有著廣泛的應用。冬天在汽車的水箱中加入少量乙二醇,可使水溶液的凝固點__________,以防止水結冰。
(7)人類通過化學反應獲得的能量,大多來自于化石燃料。石油是化石燃料之一,它屬于 (填“純凈物”或“混合物”)。
12.(7分)現有鐵、稀鹽酸、氫氧化鈉溶液、氧化鐵、硫酸銅溶液五種物質,它們之間相互反應情況如下圖,“—”連接的兩種物質能反應。請回答下列問題:
(1)在“方框”內填出相應物質的化學式。
(2)寫出有硫酸銅溶液參加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0分)
13、(11分)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1)圖中儀器a的名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用過氧化氫溶液和二氧化錳制取氧氣時,二氧化錳起__________作用,所選用的收集裝置是____或F。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張同學正在收集一瓶CO2,不知是否收集滿了,其驗滿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
查閱資料:二氧化碳能與過氧化鈉(Na2O2)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氧氣。
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氣焊和氣割都需要用到乙炔。乙炔俗稱電石氣(化學式為C2H2),是一種無色無味具有可燃性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實驗室常用固體碳化鈣與水反應制備,該反應比二氧化錳催化過氧化氫分解更加劇烈。請回答: 乙炔的物理性質之一是 ;從上圖選擇實驗室制備乙炔所用儀器的最佳組合是 和 (填字母)。
14.(9分)某化學興趣小組的同學發現:發酵粉能夠使面團松軟、發泡是因為發酵粉產生了CO2所致。發酵粉的主要成分中有碳酸氫鈉(NaHCO3),俗稱小蘇打,他們對碳酸氫鈉的性質進行了探究。
實驗一:探究碳酸氫鈉溶液的酸堿性
用pH試紙測得碳酸氫鈉溶液的pH為10,由此可知碳酸氫鈉溶液呈 性。
實驗二:探究碳酸氫鈉的熱穩定性
【查閱資料】碳酸氫鈉受熱容易分解,生成水、二氧化碳氣體和一種常見的固體物質。
【進行實驗】為驗證碳酸氫鈉受熱時會分解,興趣小組的同學取一定質量的碳酸氫鈉放到銅片上加熱,如右圖所示。
(1)加熱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燒杯內壁有 。
(2)充分加熱后,將燒杯迅速倒轉過來,倒入適量的
澄清石灰水,振蕩,觀察到石灰水變渾濁。
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興趣小組的同學認為充分加熱后的固體產物可能
是NaOH或Na2CO3。
①他們猜想的依據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請設計實驗檢驗反應后的固體產物是NaOH還是Na2CO3,并填入下表:
【小 結】
NaHCO3受熱發生變化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
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6分)
15.某化學興趣小組為了測定黃銅(銅、鋅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取出6g合金樣品,將50g稀硫酸分5次加入樣品中,充分反應后過濾、洗滌、干燥、稱重,得到的實驗數據如下:
(1)m值為_______________;
(2)求合金中鋅的質量分數?
(3)求稀硫酸中溶質的質量分數?
中考化學模擬試題(五)答案
一、選擇題(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意;每小題2分,共20分)
BDCAC DAABD
二、填空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14 分)
11.(1)C (2)氧氣 (3)+1 (4)微粒在不斷運動
(5)CO2 (6)降低 (7)混合物
12.(7分)化學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
(2) Fe+ CuSO4 ==Cu + FeSO4 CuSO4+2NaOH=Cu(OH)2↓+Na2SO4
三、實驗與探究題(本題包括2小題,共20分)
13、(1)集氣瓶 (2)催化 E 2H2O2 2H2O + O2↑(2分)
(3)將燃著的木條放到集氣瓶口,若木條熄滅,證明滿了。2Na2O2+2CO2=2Na2CO3+O2(2分)(4)無色無味的氣體,密度比空氣略小,難溶于水等。 B F
14、實驗一:堿
實驗二:(1)水珠(或水霧等合理答案均可)
(2)Ca(OH)2+CO2=CaCO3↓+H2O(2分)
(3)①質量守恒定律;或化學反應前后元素種類不變;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種類不變;NaHCO3中含有Na、H、C、O等元素等合理答案均可
②(其他合理的實驗方案也可)
取樣,加入足量的鹽酸有氣泡冒出
或
取樣, 配制溶液,加入澄清石灰水(或氫氧化鋇溶液,或氯化鈣溶液,或氯化鋇溶液)有沉淀物出現
[小 結] 2NaHCO3 △ Na2CO3+CO2↑+H2O。(2分)
四、計算題(本題包括1小題,共6分)
15、(1)m為3.4
(2)80%
(3)19.6%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chuzhong/916395.html
相關閱讀:初中化學?電木的來歷
德國化學家?瓦拉赫
關于樂果的初中化學知識百科
初中課外化學實驗 檢驗含碘食鹽成分中的碘
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