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一份最新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學說兩種語言可以改變大腦結構。這一發現解釋了孩子比大人能更好地掌握第二語言的原因。研究發現,說兩種語言的人在大腦語言區有更多的灰質,人們學習語言越早,大腦灰質區的面積越大。
倫敦學院神經學家安德里亞-邁克雷說:“相對于只說一種語言的人,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大腦區域的灰質增加了。一個人在生命早期就開始學習第二種語言,這一現象會非常明顯,而大腦灰質區大小與對語言的熟練程度有關系。”
研究結果還顯示,35歲后學習另一種語言也能改變大腦結構,但這種改變不如從小時候就開始學習的人明顯。邁克雷表示:“這說明語言學習早學比晚學好,因為在早期學習,大腦更容易通過改變結構來適應新語言。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這種能力逐漸減弱。
這一研究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自然》雜志上。資料顯示,能說兩種語言的人在大腦左下頭骨皮層的灰質區比只掌握一種語言或在10到15歲之間才開始學習第二種語言的人的面積大。邁克雷說:“我通過觀察大腦結構改變的程度,就能知道一個人是否精通語言,因為灰質區變化越大,語言的熟練程度就越高。”(楊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danao/16804.html
相關閱讀:大腦的瑞士軍刀——思維導圖
最強大腦和世界腦力錦標賽
我們將如何運用自己的大腦?
刺激大腦可提高記憶力
大腦揭秘 記憶力最好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