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化學高二年級上學期寒假練習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化學的歷史淵源非常古老,可以說從人類學會使用火,就開始了最早的化學實踐活動。小編準備了化學高二年級上學期寒假練習題,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8小題,每題3分,共24分,每小題只有1個選項符合題意)

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氯化鈉溶液在電流作用下電離成鈉離子和氯離子

B.溶于水能電離出氫離子的化合物都是酸

C.硫酸鋇難溶于水,但硫酸鋇屬于強電解質

D.金屬Cu能導電,但它不是電解質,是非電解質

解析:NaCl溶于水后就電離成Na+和Cl-,NaHSO4溶于水能電離出H+,NaHSO4屬于鹽,Cu是單質,既不是電解質,也不是非電解質。

答案:C

2.在水中存在H2O??H++OH-平衡,加入下列哪種物質或進行哪項操作,不會使平衡發生移動()

A.加入NaOH B.加入CH3COOH

C.加入NaCl D.升溫

解析:加入酸(或堿):溶液中的c(H+)[或c(OH-)]增加,水的電離平衡向左移動;升溫:水的電離平衡向右移動;加入NaCl:溶液中的c(H+)[或c(OH-)]不變,所以不會破壞水的電離平衡。

答案:C

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向0.1 molL-1 Na2CO3溶液中滴加酚酞,溶液變紅色

B.Al3+、NO-3、Cl-、CO2-3、Na+可大量共存于pH=2的溶液中

C.乙醇和乙酸都能溶于水,都是電解質

D.分別與等物質的量的HCl和H2SO4反應時,消耗NaOH的物質的量相同

解析:B中Al3+與CO2-3、CO2-3與H+不能大量共存;C中乙醇屬于非電解質,D中H2SO4消耗的NaOH多。

答案:A

4.下列各項中的兩個量,其比值一定為2∶1的是()

A.液面在0刻度時,50 mL堿式滴定管和25 mL堿式滴定管所盛液體的體積

B.相同溫度下,0.2 molL-1醋酸溶液和0.1 molL-1醋酸溶液中的c(H+)

C.在(NH4)2SO4溶液中,c(NH+4)與c(SO2-4)

D.相同溫度下,等濃度的Ba(OH)2和NaOH溶液,前者與后者的c(OH-)

解析:堿(酸)式滴定管的刻度下方還占有一定體積,不能確定其體積的關系,故A錯;由于醋酸是弱酸,溶液越稀電離程度越大,故B錯;(NH4)2SO4溶液中,NH+4的水解導致c(NH+4)與c(SO2-4)之比小于2∶1,C錯。

答案:D

5.以下有關溶液(均在常溫下)的結論正確的是()

A.pH=1的鹽酸與pH=5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后pH=3

B.0.1 mol/L醋酸溶液100 mL與0.2 mol/L氨水50 mL混合后能恰好完全中和

C.pH7的溶液中不可能存在CH3COOH分子

D.等濃度等體積的K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后:c(CH3COO-)=c(K+)

解析:A項pH=1的鹽酸與pH=5的鹽酸等體積混合后pH約等于1.3;C項如CH3COONa溶液,由于水解pH7,但溶液中存在CH3COOH分子;D項等濃度等體積的KOH溶液和CH3COOH溶液混合后c(CH3COO-)

答案:B

6.某溫度下,相同pH的鹽酸和醋酸溶液分別加水稀釋,平衡時pH隨溶液體積變化的曲線如圖所示。據圖判斷正確的是()

A.Ⅱ為鹽酸稀釋時的pH變化曲線

B.b點溶液的導電性比c點溶液的導電性強

C.a點KW的數值比c點KW的數值大

D.b點酸的總濃度大于a點酸的總濃度

解析:pH相同的鹽酸與醋酸相比,醋酸的濃度要大的多。當加水稀釋時,醋酸溶液中存在電離平衡的移動,故c(H+)變化比鹽酸中小,故Ⅰ為鹽酸,Ⅱ為醋酸,A項錯誤;c點溶液c(H+)小于b點,故c點導電性差,B正確;KW只受溫度影響,因題中溫度不變,故各點KW均相等,C錯誤;起始時c(CH3COOH)c(HCl),故稀釋相同倍數仍有c(CH3COOH)c(HCl),D錯誤。

答案:B

7.常溫下,有下列四種溶液:①pH=2的CH3COOH溶液;②pH=2的HCl溶液;③pH=12的氨水;④pH=12的NaOH溶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四種溶液的KW相同,由水電離的c(H+):①=③②=④

B.向等體積的四種溶液中分別加入100 mL水后,溶液的pH:③②①

C.①、②、④溶液分別與足量鋁粉反應,生成H2的量:①最大

D.將②、③兩種溶液混合后,若pH=7,消耗溶液的體積為:③②

解析:A中4種溶液的c(H+)=c(OH-)對水的電離的抑制是一樣的;C中未告之溶液體積,無法判斷。D中若等體積混合溶液呈堿性,要滿足混合后pH=7;則③②。

答案:B

8.自然界地表層原生銅的硫化物經氧化、淋濾作用后變成CuSO4溶液,向地下深層滲透,遇到難溶的ZnS或PbS,慢慢轉變為銅藍(CuS)。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CuS的溶解度大于PbS的溶解度

B.原生銅的硫化物具有還原性,而銅藍沒有還原性

C.CuSO4與Zn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是Cu2++S2-===CuS

D.整個過程涉及的反應類型有氧化還原反應和復分解反應

解析:A項,應為CuS的溶解度小于PbS的溶解度,所以有PbS+Cu2+===CuS+Pb2+;B項,CuS中硫元素處于最低價態,有還原性;C項,ZnS不溶于水,CuSO4與ZnS反應的離子方程式應為:Cu2++ZnS===CuS+Zn2+;D項,銅的硫化物變為CuSO4的反應是氧化還原反應,CuSO4與ZnS或PbS的反應是復分解反應。

答案:D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3個大題,共26分)

9.(10分)下表是不同溫度下水的離子積數據:

溫度(℃)25t1t2

水的離子積常數110-14110-12

試回答以下問題:

(1)若25

(2)25 ℃下,某Na2SO4溶液中c(SO2-4)=510-4 molL-1,取該溶液1 mL,加水稀釋至10 mL,則稀釋后溶液中c(Na+)∶c(OH-)=________。

(3)t2 ℃下,將pH=11的苛性鈉溶液V1 L與pH=1的稀硫酸V2 L混合(設混合后溶液的體積為原兩溶液體積之和),所得混合溶液的pH=2,則V1∶V2=________。此溶液中各種離子的濃度由大到小的排列順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3)據0.1V2-0.1V1V1+V2=10-2,V1V2=911。

設NaOH、H2SO4的體積分別為9 L、11 L,則混合溶液中

n(Na+)=0.1 molL-19 L=0.9 mol。

n(SO2-4)=0.1 molL-1211 L=0.55 mol

n(H+)=0.01 molL-120 L=0.2 mol。

故離子濃度由大到小排列順序為:

c(Na+)c(SO2-4)c(H+)c(OH-)。

答案:(1) 升高溫度,水的電離程度增大,離子積增大

(2)1000∶1

(3)9∶11 c(Na+)c(SO2-4)c(H+)c(OH-)

10.(8分)有A、B、C、D四種強電解質,它們在水中電離時可產生下列離子(每種物質只含一種陰陽離子且互不重復)。

陽離子Na+、Ba2+、NH+4

陰離子CH3COO-、Cl-、OH-、SO2-4

已知:①A、C溶液的pH均大于7,A、B的溶液中水的電離程度相同;②C溶液和D溶液相遇時只生成白色沉淀,B溶液和C溶液相遇時只生成刺激性氣味的氣體,A溶液和D溶液混合時無明顯現象。

(1)A是__________。

(2)25 ℃時,0.1 molL-1 B溶液的pH=a,則B溶液中c(H+)-c(NH3H2O)=________(用含有a的關系式表示)。

(3)將等體積、等物質的量濃度的B溶液和C溶液混合,反應后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由大到小的順序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一定體積的0.005 molL-1的C溶液中,加入一定體積的0.001 25 molL-1的鹽酸時,混合溶液的pH=11,若反應后溶液的體積等于C溶液與鹽酸的體積之和,則C溶液與鹽酸的體積比是________。

解析:據已知②確定,C、D中含有Ba2+與SO2-4,B、C中含有NH+4、OH-,若C中含NH+4則為(NH4)2SO4,不符合①。A、C的pH7,則C中含OH-,為Ba(OH)2,B為NH4Cl[不能為(NH4)2SO4,否則B、C混合后既有NH3產生,又有白色沉淀生成],據①確定A為CH3COONa,則D為Na2SO4,故(3)NH4Cl溶液中,c(H+)+c(NH+4)=c(Cl-)+c(OH-)①,c(NH+4)+c(NH3H2O)=0.1 molL-1②,由①-②得c(H+)-c(NH3H2O)=c(OH-)=10-1410-a=10a-14。

(3)等物質的量的NH4Cl與Ba(OH)2混合后,Ba(OH)2過量,因生成NH3H2O使c(OH-)c(Ba2+)。

(4)設c溶液的體積為V1,鹽酸的體積為V2。根據c(OH-)=0.0052V1-0.001 25 V2V1+V2=110-3(molL-1),解得V1V2=14。

答案:(1)CH3COONa

(2)110a-14 molL-1

(3)c(OH-)c(Ba2+)=c(Cl-)c(NH+4)c(H+)

(4)1∶4

11.(8分)常溫下向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中逐滴加入0.1 molL-1 HCl溶液40 mL,溶液pH逐漸降低,此時溶液中含碳元素的微粒的物質的量濃度的百分含量(縱軸)發生的變化(CO2因逸出未畫出)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20 mL 0.1 molL-1 Na2CO3溶液呈堿性的原因是(用離子方程式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當反應到A點時,溶液中所有陽離子和陰離子的濃度大小關系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點表示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當混合液的pH=________時,開始放出CO2氣體。

解析:(1)Na2CO3溶液呈堿性是因為CO2-3發生了水解。(2)A點時,CO2-3、HCO-3的濃度相同,相當于等濃度的Na2CO3和NaHCO3混合液,離子濃度關系為c(Na+)c(CO2-3)=c(HCO-3)c(OH-)c(H+)。(3)B點時CO2-3濃度變為0,說明此時CO2-3恰好轉化成HCO-3,溶液的pH為8。(4)當pH達到6后,H2CO3濃度不再增加,說明溶液已飽和,CO2開始逸出。

答案:(1)CO2-3+H2O??HCO-3+OH-

(2)c(Na+)c(CO2-3)=c(HCO-3)c(OH-)c(H+)

(3)Na2CO3恰好轉化為NaHCO3,此時溶液的pH為8

(4)6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化學高二年級上學期寒假練習題,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071142.html

相關閱讀:高二化學上冊酸堿中和滴定課時訓練專題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3)化學
2016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有答案人教版)
高二化學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練習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