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基本歷史線索
(一)、從發生時間上講,本章知識大體處于1945年8月抗日戰爭結束以后到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之前。
(二)、從知識結構上講,本章知識可分成兩個時期,即1945年8月到1946年6月主要是國共雙方圍繞中國的前途與命運問題所展開的政治斗爭。
1946年6月到1949年9月為三年人民解放戰爭的歷史,主要是國共雙方圍繞中國的前途與命運問題所展開的軍事斗爭。其中,1946年6月到1947年6月為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一年,人民解放軍處于戰略防御階段;1947年6月到1948年秋為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二年,人民解放軍處于戰略反攻階段;1948年9月到1949年10月為人民解放戰爭的第三年,為敵我主力的戰略決戰階段。
二、重點難點知識講解
(一)、爭取和平民主的政治斗爭和內戰的爆發
1、正確把握抗戰勝利后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
抗日戰爭結束的前后中國的社會主要矛盾是不同的:日本敗降后,長期以來的中日民族矛盾已經基本得到解決,不再是支配中國局勢的主要矛盾。中國人民同美帝國主義支持的國民黨反動派的矛盾上升為中國社會的主要矛盾。這個矛盾如何發展,如何解決,決定著整個中國的命運。
2、“二戰”結束后美國的侵華方針:扶蔣反共
3、重慶談判和“雙十協定”
(1)、注意分析1945年8月蔣介石連續三次電邀毛澤東去重慶“共同商討”國內
和平問題的原因與意圖
①迫于國內外要求和平、反對內戰的輿論壓力。
②特別是由于內戰的準備工作尚未完成。
③如果毛澤東不去,就借此宣傳共產黨沒有和平誠意,他可以趁機制造輿論,把發動內戰的責任推到共產黨的身上;如果毛澤東去了,就可以利用談判的機會,一則爭取運兵備戰的時間,再則誘使共產黨交出人民軍隊和解放區政權。
(2)、注意分析中國共產黨參加重慶談判的原因
①捍衛人民的利益,盡一切可能制止內戰,實現和平、民主、團結。
②揭露美蔣反動派假和平的陰謀,以利于教育和團結廣大人民群眾,爭取對蔣介石抱有幻想的中間勢力。
③如果不去,蔣介石可以趁機制造輿論,進而把發動內戰的責任推到共產黨的身上,中共必須以談判爭取在政治上的主動。
(3)、注意分析重慶談判的結果與意義
國共雙方簽訂了《雙十協定》,國民黨始終不肯承認解放區政權和人民軍隊的合法地位,在這兩個問題上終未能達成協議。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36545.html
相關閱讀:高二文科地理如何學
2014-2015學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試題練習
化學高二選修1第4章同步練習:垃圾資源化
高二語文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勸學
高二物理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