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問答題是高考三大題之一,其能力要求高,是考生最容易失分的一種題型。問答題的題型多樣,角度多變,既考查考生對歷史學科知識體系的掌握情況,又綜合考查各種能力,包括理解能力、概括能力、文字表達能力、歷史思維能力、歷史材料的闡釋和處理能力。
本文從了解歷史問答題基本結構、掌握歷史問答題解題的一般原則入手,把握歷史問答題解題的切入點,減少問答題的失分,爭取歷史高分。
(一)歷史問答題的基本結構
歷史問答題由限定項、中心項、求答項和提示語組成。限定項是該題對中心項在時間空間上的界定。中心項是就該題的屬性及其政治、經濟、民族、文化、國際關系格局等答題內容的對象所做的界定。求答項即是設問項。提示語是答題的方式。見下列示例:
如:結合有關社會背景,概述1949年以前中國民族資本主義工業的興衰過程,
提 示 項 限 定 項 中 心 項 求答項
簡要說明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在舊中國的歷史地位。
提示項 中 心 項 限定項 求答項
答案:興衰過程:鴉片戰爭前,中國已有資本主義萌芽。戰后,自然經濟逐步解體,在外國資本主義和洋務運動的刺激下,19世紀六七十年代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開始興起。甲午戰爭后,列強爭相對華輸出資本,自然經濟加速解體;清政府放寬對民間設廠的限制,民族資本主義工業初步發展。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帝制,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西方列強被迫放松了對華經濟擴張,民族資本主義工業一度迅速發展。20世紀30~40年代,官僚資本主義逐步壟斷社會經濟,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抗戰結束后美國加緊對華經濟侵略,民族資本主義工業陷入困境。
歷史地位:民族資本主義工業是一種新的經濟因素,共產生和發展有利于社會進步。(對其自身地位的評價)它是維新運動和民主革命運動的重要經濟前提,也是無產階級隊伍壯大的前提之一。
民族資本主義工業資金少規模小、技術力量薄弱,沒有形成完整的工業體系,地區分布不盡合理,在一定程度上依賴外國資本主義、本國封建熱血和官僚資本主義,難以獨立發展。
解析:本題旨在考查考生再認、再現重要歷史事實能力,綜合歸納問題和分析問題的能力;卮鸬谝粏柕年P鍵是理清中國近代民族資本主義發展史的基本線索,并劃分出發展的不同階段。大致可按興起、初步發展、迅速發展、衰退來劃分。然后結合相關社會背景分析興衰過程。社會背景即與興衰有關的條件、原因,要從國內、國外兩方面考慮。第二問難度較大,主要是對歷史地位這一概念的認識,既要分析其自其自向特點,也要分析其歷史作用。
(二)歷史問答題解題的一般性原則
第一步:審題:解答問答題關鍵一步是審題。審題不正確就會偏題。審題一要審題目中的限定項,確定該題的時間、空間、數量、程度等;二要審題中的中心項,確定該題答題內容的對象;三要審題型,確定用什么方法解題;四要審求答項,明白問什么。如果是材料型問答題還要審材料中的觀點。第二步:教材和學科知識定位。確定該題涉及的知識范圍相當于材料中的哪些章節內容。第三步:根據提問對象列提綱,抓住關鍵點;第四步:篩選要點,史實結合,對題作答。并根據題目的要求進行理論分析等。
審題答題訓練 :2001廣東、河南卷35題:試述20世紀50年代初我國政府對待私人資本主義經濟的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據和意義。
審題:限定項:時間是20世紀50年代初。提示項:試述,是簡述題。中心項:我國政府對待私人資本主義經濟。求答項:政策、主要措施及其根據和意義。
教材學科知識定位:中近史下冊第五章:新中國成立后國民經濟恢復時期。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8976.html
相關閱讀:高二文科地理如何學
2014-2015學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試題練習
化學高二選修1第4章同步練習:垃圾資源化
高二語文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勸學
高二物理學習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