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人教版高二語文必修4知識點 竇娥冤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學習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竇娥冤》是高二語文必修4中的課文,主要是一篇元雜劇,那么這篇元雜劇中需要我們掌握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關于高二語文必修4竇娥冤知識點的總結。主要讓考生掌握的有三個內容一個是古代戲曲的特點,一個是它的寫作主人公,第三個是關于元雜劇的知識點。

  (一)古代戲曲的特點

  1.始于離者,終于和

  中國戲曲,是一種綜合舞臺藝術樣式。

  它的特點是將眾多藝術形式,以一種標準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質中體現其各自的個性。這些形式主要包括:詩、樂、舞。

  詩指其文學,樂指其音樂伴奏,舞指其表演。此外還包括舞臺美術、服裝、化妝等方面。而這些藝術因素在戲曲中都為了一個目的,即演故事;都遵循一個原則,即美。

  2.戲曲者,謂以歌舞演故事也

  中國戲曲之特點,一言以蔽之,“謂以歌舞演故事也”(清末學者王國維語)。

  戲曲與話劇,均為戲劇之屬,都要通過演員扮演人物,運用對話和動作去表現一定長度的故事情節。所不同者,戲曲是運用音樂化的對話和舞蹈化的動作去表現現實生活的,即歌舞的手段。也即人們所熟知的“唱、念、做、打”。

  3.離形而取意,得意而忘形

  中國戲曲的表現生活,運用了一種“取其意而棄其形”的方式,如中國畫之寫意山水,用縱橫的筆勢去體現生活中一切美好的事物。所以,戲曲舞臺上才有了紅臉的關羽,白臉的曹操;有了長歌當哭,長袖善舞;有了無花木之春色,無波濤之江河。

  4.舞臺小天地,天地大舞臺

  中國戲曲作為一種舞臺藝術,需要面對一個舞臺之狹小與生活之博大的矛盾。戲曲并沒有像話劇那樣用“三一律”的原則對生活進行擠壓以便于表現。而是運用虛擬的手段,制造彈性的時空,又借助于演員生動的表演和觀眾的想象與理解,來完成對闊大天地的描畫。所以,戲曲可以在明亮的燈光下制造出黑夜的假象,可以在空曠的舞臺上馭馬行舟。

  (二)關漢卿

  關漢卿,號已齋叟,金末元初大都(現北京)人。元代雜劇的代表作家,也是我國戲劇史上最早也最偉大的戲劇作家。他與鄭光祖、白樸、馬致遠齊名,被稱為“元曲四大家”。他們的代表作分別是:關漢卿《竇娥冤》,馬致遠《漢宮秋》,白樸《墻頭馬上》,鄭光祖《倩女離魂》。

  元代人說他:“生而倜儻,博學能文,滑稽多智,蘊藉風流,為一時之冠。”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139819.html

相關閱讀:化學高二選修1第4章同步練習:垃圾資源化
高二文科地理如何學
高二物理學習技巧
高二語文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勸學
2014-2015學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試題練習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