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的重要性
高二是承上啟下的一年,是成績分化的分水嶺,成績往往形成兩極分化:行則扶搖直上,不行則每況愈下。在這一年里學生必須完成學習方式的轉變。在初中,由于學生的心理和生理特點,決定了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較差,獲取知識主要是從教師那里被動接受。到了高一,這種情況雖然有所改變,但對老師的依賴還是比較重。直到高二,學生的學習自覺性增強,獲取知識一方面從教師那里接受,但這種接受也應該有別于以前的被動接受,它是在經過自己思考、理解的基礎上接受。另一方面通過自學主動獲取知識。能否順利實現轉變,是成績能否突破的關鍵。
高二年級是銜接高一和高三之間過渡的一年,高一年級還是新生,對學校的各方面學習和工作都還在磨合期。高二年級學業加重又面對文理分班,高考已經成為一個越來越清晰的目標擺在眼前,正是為了高三緊張忙碌的復習工作打下基礎的最佳時段。高考的必備知識都是在高二打下基礎,為復習提供可能性。高二的學業即使比高一加重,但與高三比起來,依然屬于比較輕松的一年,在這一年中高考必備知識以及能力都是學生們所要學習的。高三的主要任務是復習,所有的新課在高二的時候基本上已經結束,因此高二的學習質量直接影響到高三的復習質量,也就直接影響到高考的成績,其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高二學生的心理狀態
人們對高一學生的心理特點研究的比較多,而往往忽視了高二學生的心理特點的研究。高二學生學習的心理特點如何?
高二的學生,大部分都在十七八歲,這是一個脆弱且敏感的年齡,介于成人與孩子之間,心理和生理都在經歷著巨大的變化,再加上學習任務日漸繁重,很容易在思考問題的方式甚至于人生觀價值觀的養成上產生一些叛逆的沖動的不理智的判斷,不僅對學生本人,有時甚至對親人及朋友,也會造成非常消極的影響。進入高二后,我們學生相當一部分已經進入到一種良好的學習狀態,他們努力學習,刻苦拼搏,但是也有一部分學生既沒有高一時的新鮮感,又沒有高三緊迫感,因此進入不了學習的狀態。這樣就會導致學生在學習上兩極分化日益明顯,偏科現象嚴重,孤獨感和焦慮感較強。主要問題有:
1、學習上不穩定,心理問題增多。
高一新生剛入學充滿了新鮮感,因興奮心情會使其具有積極的學習和生活態度。而高三的學生由于面臨高考,內動力增強,家長和老師對他們給予更高度的關注。高二階段似乎熱情已經淡去,既沒有高一時的雄心壯志,也沒有面臨高考的緊迫感,是一個容易出現動蕩和茫然的時期。有的學生會幡然醒悟,奮起直追。有的學生則出現倦怠、厭學、焦慮。因此高二學生會出人意料的出現成績迅速躍升或大幅下滑。
2、差距拉大。
經過高一一年的學習,學生在知識掌握程度上已較明顯的分出層次,即所謂優生和差生。對優生來說,由于之前學得好,他們積極、自信的心理不斷得到強化,學習興趣上升為樂趣,學習已成為自覺的行為,并不斷從中得到成功的心理體驗。另一部分學生在一年學習中(尤其是在考試中)屢遭挫折,對學習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理也在漸漸固化,出現興趣轉移,偏科等傾向。如學習上,有的學生開始失去信心。充滿沮喪、灰心情緒,完全放棄了取得好成績的愿望,破灌破摔,沉溺于不良情緒之中。思想上出問題的也不在少數。
3、干擾學習的現象增多。
違紀現象增多。已經熟悉了學校的管理措施,容易出現自由散漫,既影響了學習,也給管理增大了難度。
早戀現象增多。高二是高中階段戀愛發生率最高時期,其中有生理發展和社會影響的因素,還有其心理原因。高二學生所要承受來自社會方方面面的壓力越來越多,他們非常需要理解和關心。然而,由于家庭、學校對他們的關注不夠,導致他們只能從外界獲得關愛的感覺。有些學生談戀愛就是要尋找一種被愛、被重視、被珍惜的感覺。其次,受電視、電影、網絡等影響,很多學生把愛情過于美化、理想化,向往浪漫的愛情,因而會模仿成人談戀愛。
結論: 高二一年,強人將浮出水面,鳥人將沉入海底。
高二重點解決三個問題:一,吃透課本;二,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三,總結自己考試技巧,形成習慣。
關于第一個問題,高考命題是以課本為依據,由于新課標是一綱多本,命題材料是課外,但道理在課內。高三,各校復習都拋開課本,另選輔導材料。如果你課本很熟,老師講課就可加深對課本的理解;如不熟等于學新課,但基本知識老師不再講了,或一筆帶過。所以,高二結束,進高三以前。將課本知識總結,一是建立知識框架,這是按知識點的內部聯系構成;一是將解題方法總結,對數學來說,總結數學思想和方法。
關于第二個問題,一般學習的原則是循序漸進,打好基礎,學思結合,學用結合,博覽群書,融會貫通。每個人情況不同,必須要根據自己實際找尋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比如有的人喜歡畫畫或樂器,這說明他右腦經過訓練。右腦管形象思維,因此學習時,特別是文科,盡量將內容變成畫面,既容易理解又易記憶。每個人必須挖掘自己的特點,形成自己的學習習慣與方法。
關于第三個問題,就是解決會考試的問題。應試教育應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在校期間,離開不了考試,求職也要考試?荚嚳颇坎煌,形式不同(筆試或面試),但都有規律可?。應該總結出一些程序性的、模式性的東西來。一般說來,已經形成的良好的考試技巧和考試程序就固定下來,不要輕易改變。2012年,有位學生本來有可能考上北大,但是高考時改變了考試習慣,采用新的方法,結果做題時間不夠,沒有考上北大。
考試有幾個習慣要養成,一是看清試卷要求,在指定位置填好自己的姓名、考號等;二是認真審題,不要看錯題;三是草稿紙要整齊,從上到下、從左到右,四是保持卷面清楚。至于要不要瀏覽全卷、安排答題時間,個人自定。我是主張語文先做作文,答題順序按自己最有把握的先答;其余各科,則按順序答題?荚嚂r不要看表。聽其自然。最好平時訓練速度,做到提前半小時答完全卷。
為什么先做作文,主要是作文人人會寫,只是好壞。先做作文,因為開始,精神飽滿,用一小時可以完成一篇作文。有人說,他已習慣最后作文,這時他是邊做前面試題邊想作文,一心二用,影響答題速度及質量。有人說,作文容易控制時間,時間不夠,早早收筆(實際是虎頭蛇尾,作文質量不高)。要做到這點,平時就要訓練,拿到作文題,用十五分至二十分審題(含構思)。當然,你一定要后做作文,也沒有關系。只要自己認為好的,就可做下去。
考試中會出現很多問題,如突然記憶不起怎么辦,當時處理不好,考后總結,下次再試。一句話,平時考試當高考,高考當平時.
來源:石獅許文選的博客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294726.html
相關閱讀:高二物理學習技巧
化學高二選修1第4章同步練習:垃圾資源化
高二語文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勸學
2014-2015學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試題練習
高二文科地理如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