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節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
科目
生物
教師
年級
高二
日期
題
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
型
單一目標
知識:1.說出免疫的概念 2.簡述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方式 3.識記特異性免疫的作用能力:1.通過介紹抗體的發現、淋巴細胞的種類、分化和功能等科學研究過程,培養學生從科學事實推理得出正確結論的能力;2.通過組織小組自學,師生共同創設問題情境,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和比較、分析、判斷等思維能力。情感:通過介紹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種人痘預防傳染病的歷史,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重點
1.免疫的概念2.人體如何通過兩道防線抵御病原體侵入機體教學難點
病原體侵入機體后機體的變化教學方法
講述式與小組合作探究教具
白細胞吞噬病原體示意圖;多媒體教學思路1.注重引導學生對初中、高二相關知識的復習和整理,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2.適當介紹免疫科學的應用,如通過血液檢測鑒定是否吸毒,理解科學、技術與社會的相互關系。3.充分利用本中的相關內容、圖表,組織學習小組合作自學,自己創設問題情境,教師可以及時根據學生反饋的情況,為學生提供本外的學習資料,以利于對相關知識的進一步理解。堂教學過程
教學階
段任務
教學內容方法手段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導入:1.免疫的概念與類型2.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3.免疫系統的防偽功能4.淋巴細胞的分化復習提問請學生根據自己原有的理解,討論什么是免疫,回憶初中知識教師給出現在對免疫概念比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機體的一種特殊的保護性生理功能,通過免疫,機體能夠識別“自己”,排除“非己”,以維持內環境的平衡和穩定。免疫是指身體對抗病原體引起的疾病的能力。免疫分為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兩種類型。免疫系統是由淋巴器官、淋巴組織及免疫細胞和免疫分子。教師承上啟下引入新人體的三道防線是什么?第一道防線:體表的屏障;第二道防線:體內的非特異性免疫;第三道防線:特異性免疫反應。淋巴細胞的起: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造血干細胞在胸腺分化成T細胞。造血干細胞在骨髓分化成B細胞。學生回答。學生看本P47回答聆聽,思考與筆記看本P48思考與筆記使學生理解免疫是人體內環境穩態的重要組成部分。知道免疫系統的組成。識記堂教學過程
教學階段任務
教學內容方法手段
學生活動
預期效果
5.抗原與抗體抗原的概念是:可以引起機體 思考與筆記 知道抗原產生特異性免疫應答的物質。 與抗體 抗體的概念:機體受抗原刺激 后產生的,并且能與該抗原發 生特異性結合的具有免疫功能 的球蛋白。抗體的分布:主要分布于血清中,也分布于組織液及外分泌液中,如乳汁中抗體是由哪里產生的呢?小結
非特異型免疫、特異性免疫、T細胞、B細胞的起和作用布置
作業
后思考與練習板書
設計
第一節 人體對抗病原體感染的非特異性防衛1. 免疫的概念與類型2. 人體免疫系統的組成3. 免疫系統的防偽功能4. 淋巴細胞的分化5. 抗原與抗體后
自評
領導
簽字
檢測與練習
教師引導學生總結以下內容: (1)淋巴細胞的起:骨髓中的造血干細胞。 (2)分化:在中心淋巴器官。 造血干細胞在胸腺分化成T細胞。 造血干細胞在骨髓分化成B細胞。 (3)分布:在外周淋巴器官,如淋巴結、脾、扁桃體等。 (4)免疫系統的組成 免疫器官:胸腺,骨髓、脾、淋巴結等。 免疫細胞:淋巴細胞、吞噬細胞等。 體液中的各種抗體和淋巴因子等。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37966.html
相關閱讀:血糖調節
群落的動態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