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化學高二選修一第四章單元測試題(含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學習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化學是自然科學的一種,在分子、原子層次上研究物質的組成、性質、結構與變化規律,小編準備了化學高二選修一第四章單元測試題,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1.2014年12月7日,《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192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出席了會議。此次會議被視為全人類聯合遏制全球變暖行動一次很重要努力。下列關于使氣候變暖氣體的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A.分子中含電子數是44B.該氣體是一種污染氣體可形成酸雨

C.其電子式是D.該氣體中的元素可與氧元素形成X2O42-

2.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垃圾是污染物,一定條件下還可能產生二次污染

B.堆肥法處理垃圾是最理想的垃圾處理方法

C.廢舊金屬、玻璃等不屬于垃圾

D.沒有絕對的垃圾,垃圾也可回收利用

3.全國兩會期間,山東代表提出向污染宣戰的倡議。下列做法中,不符合治理污染、保護環境這一理念的是()

A.大力發展工業除塵技術,嚴控PM2.5

B.向含重金屬離子的工業廢水中加入明礬,然后再將廢水排放

C.將煉鐵時產生的高爐礦渣加工成多種工業原料

D.推進燃油的品質升級,致力于緩解霧霾產生

4.充分利用能源、提高原子利用率、減少向環境排放廢棄物等都是綠色化學的基本要求。

①實驗室短時間保存硫酸亞鐵溶液時,向試劑瓶中添加鐵釘和少量稀硫酸;②用稀硝酸代替濃硝酸溶解、回收做銀鏡實驗后試管內壁的銀;③接觸法制硫酸的設備中安裝熱交換器和鍋爐,利用余熱預熱冷原料氣和蒸氣發電;④工業合成氨中分離產物得到氫氣和氮氣再循環使用。上述主要不是從綠色化學角度考慮的是()

A.只有①B.②④C.③④D.②③

5.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垃圾處理常用的方法是衛生填埋、堆肥和焚燒

B.將垃圾分類并回收是處理的發展方向

C.填埋垃圾不需要治理,只需深埋即可

D.垃圾是污染物,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6.化學與生活、社會密切相關。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城市生活垃圾應分類處理,廢舊電池回收后集中掩埋,廢棄的塑料焚燒處理

B.若將原來燃燒液化石油氣的灶具改成燒天然氣,應增大空氣進氣量和減少天然氣進入量

C.鑒別棉紡線與羊毛線可用灼燒法鑒別

D.糖尿病人可用氫氧化銅懸濁液檢驗其新鮮尿樣中蔗糖含量的高低

7.化學與環境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酸雨是pH小于7的雨水

B.合理開發利用可燃冰(固態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緩解能源緊缺

C.CO2、NO2或SO2都會導致酸雨的形成

D.大氣中CO含量的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

8.化學與社會、生活密切相關,下列有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A.對大型船舶的外殼所進行的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是應用了電解原理

B.焰火腳印、笑臉,使北京奧運會開幕式更加輝煌、浪漫,這與高中化學中焰色反應的知識相關,焰色反應是物理變化

C.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可減少環境污染,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

D.三聚氰胺,C3N3(NH2)3,加入奶粉中是為了提高奶粉檢驗時蛋白質的含量,因為它的含氮量高

9.對于某化合成的材料(如塑料制品)廢棄物的處理方法中正確的是()

A.將廢棄物混在垃圾中填埋在土壤中B.將廢棄物用化學方法加工成涂料或汽油

C.將廢棄物焚燒D.將廢棄物傾倒在海洋中

10.下列氣體中,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N2B.NOC.NO2D.CO

11.化學與能源、環境保護、資源利用等密切相關。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節能減排符合低碳經濟的要求

B.舉行地球一小時熄燈活動可有效的節約能源

C.垃圾是放錯地方的資源,應分類回收利用

D.為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和質量,應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

12.2008年6月5日是第三十七個世界環境日,該年度世界環境日的主題是:冰川消融,后果堪憂。在近百年間,全球平均氣溫升高了0.74℃,預計到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將升高1.1~6.4℃。下列做法可以減緩全球氣溫升高的是()

①大力進行植樹造林;②以煤等燃料為主要生活燃料;③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小汽車代替公交車;④利用太陽能、風能和氫能等新能源代替化石燃料;⑤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

A.①③④B.②⑤C.①④D.②③⑤

13.下列氣體不會造成空氣污染的是()

A.N2B.NOC.NO2D.SO2

14.下列有關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在家用燃煤中加入適量的生石灰能有效減少二氧化硫的排放量

B.利用太陽能、潮汐能、風能發電,可以獲取清潔能源

C.大量排放SO2、氮氧化物或CO2都會導致酸雨的形成

D.采用納米二氧化鈦光觸媒技術,將汽車尾氣中的NO和CO轉化為無害氣體

15.下列做法與可持續發展理念不符合的是()

A.加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提高資源的利用率

B.推廣碳捕集和儲存技術,逐步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

C.加大鉛酸蓄電池、含汞鋅錳干電池的生產,滿足消費需求

D.對工業廢水、生活污水凈化處理,減少污染物的排放

16.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維生素都易溶于水

B.NO2和SO2都是可形成酸雨氣體

C.加碘食鹽不能使淀粉液變藍

D.青霉素使用者一定要做皮膚敏感實驗

17.垃圾是放錯了地方的資源,應分類回收利用。生活中廢棄的塑料袋、廢紙、舊橡膠制品等屬()

A.無機物B.有機物C.鹽類D.糖類

18.下列措施有利于節能減排、改善環境質量的有()

①發展核電,以減少火力發電帶來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問題

②積極推行限塑令,加快研發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類可降解塑料

③加速建設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

④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推廣可利用太陽能、風能的城市照明系統

⑤使用生物酶降解生活廢水中的有機物,使用填埋法處理未經分類的生活垃圾

A.①②③④B.①②⑤C.①②④⑤D.③④⑤

19.工業和交通運輸業的迅速發展,城市人口的高度集中,機動車數量的日益增多,人類向大氣中大量排放煙塵和有害氣體等,對大氣造成了嚴重的污染。啟東市近期一次的空氣質量日報顯示,啟東的空氣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一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啟東市的空氣污染情況進行了下列研究。

⑴小組一同學初步分析得出,啟東市空氣污染的主要原因可能有如下三種:

A、使用石油液化氣B、燃燒含硫煤C、粉塵污染

另一同學認為還有一個不可排除的原因是:D:

研究性學習小組就造成啟東市空氣污染的最主要原因調查了本市100名市民和100位環保部門人士。調查結果如下圖所示:

空氣污染原因調查人數分布圖

從市民和環保人士的不同觀點上分析,你認為造成啟東市空氣污染的主要有害成分是

(用化學式表示)

⑵空氣污染形成酸雨。研究性學習小組對啟東市的雨水進行了采樣和分析,剛采集時測得PH為4.82,放在燒杯中經2小時后,再次測得PH為4.68,較長一段時間后發現PH不再變化,對此,你的合理解釋是

⑶研究性學習小組取相當于標準狀況下的空氣1.000L(含氮氣、氧氣、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緩慢通過足量溴水,在所得溶液中加入過量的氯化鋇溶液,產生白色沉淀,將沉淀洗滌,干燥,稱得其質量為0.233g,進行這一實驗的目的是,通過計算得到的結論是(以定量描述)

⑷該小組提出下列措施以減少空氣污染主要有害成分排放量,你認為合理的是

(填序號)

①用天然氣代替煤炭作民用燃料②改進燃燒技術,提高煤的燃燒效率

③工廠生產時將燃煤鍋爐的煙囪造得更高④燃煤中加入適量石灰石后使用

20.2012年1月,廣西河池龍江河段檢測出重金屬鎘離子(Cd2+)含量超標,當地政府積極展開治污工作。聚合氯化鋁可以將離子狀態的鎘固化,這是當前可采取治理鎘污染的最有效方法。

已知:①煤矸石是煤礦在洗煤和選煤過程中大量排出的固體廢棄物,煤矸石主要含Al2O3、SiO2及鐵的氧化物。

②聚合氯化鋁([Al2(OH)nCl6-n]m(15,m10),商業代號PAC)是一種新型、高效絮凝劑和凈水劑。

以煤矸石為原料,采用鋁鹽水解絮凝劑,制得聚合氯化鋁的工藝流程如下:

回答下列相關問題:

(1)向反應器中加入混合酸(20%的硫酸和鹽酸)酸浸,其目的是。

(2)流程中殘渣1可用于工業上制取粗硅,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3)流程中殘渣2的主要成分是,確認該成分中陽離子的方法是。

(4)聚合氯化鋁除鎘的原理是生成了氫氧化鋁膠體吸附鎘離子,確定已生成氫氧化鋁膠體的方法可利用膠體性質中的。

常溫下以溶液pH為橫坐標,Cd2+離子的除去率為縱坐標,實驗結果如圖所示,由圖可知,Cd2+離子的除去率最高時,溶液的c(OH-)=。

21.綠色化學是21世紀化學發展的主導方向。綠色化學要求從根本上消滅污染。其中化學反應的綠色化要求原料物質中所有的原子完全被利用且全部轉入期望的產品中。

(1)下列符合化學反應的綠色化的是()

①用鐵屑、氧化銅、稀硫酸為原料制取銅:CuO+H2SO4====CuSO4+H2O,Fe+CuSO4====FeSO4+Cu

②用甲烷、一氧化碳合成乙酸乙酯:2CH4+2COCH3COOC2H5

③乙烯催化氧化制乙醛:2C2H4+O2CH3CHO

④2M+N====2P+2Q,2P+M====Q(M、N為原料,Q為期望產品)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

(2)污染氣體的幾種處理措施:

酸雨是由于大氣中SO2和NOx(NO和NO2)的含量不斷升高,并轉變為H2SO4和HNO3(主要是H2SO4)隨雨水降落而形成的。為防止污染,硫酸廠用氨水來吸收SO2,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硝酸廠可用燒堿溶液來吸收氮的氧化物,如NO2被燒堿溶液吸收生成NaNO2和NaNO3,離子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也可用氨的催化還原法把氮的氧化物變成氮氣,還原1體積的NOx需要____________體積氨氣。

參考答案

1.D

2.A

試題分析:堆肥法處理垃圾的過程中,其中的重金屬有可能對土壤造成污染,B錯誤.廢舊的金屬、玻璃等是一種固體廢棄物,能污染環境,也是垃圾.

3.B

試題分析:A、發展工業除塵技術,嚴控PM2.5,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正確;B、明礬不能除去重金屬離子,不能把廢水排放,錯誤;C、將煉鐵時產生的高爐礦渣加工成多種工業原料,可以變廢為寶,正確;D、推進燃油的品質升級,可以減少污染物的排放,致力于緩解霧霾產生,正確。

考點:本題考查環境與污染。

4.A

5.AB

試題分析:垃圾填埋不僅會浪費大量土地資源,而且填埋場的滲出液容易污染其周圍的土壤和水體。C、D錯誤。

6.C

7.B

試題分析:A.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A錯誤;B.合理開發利用可燃冰(固態甲烷水合物)有助于緩解能源緊缺,B正確;C.NO2或SO2都會導致酸雨的形成,C錯誤。D.大氣中CO2含量的增加會導致溫室效應加劇,D錯誤,選B。

考點:考查化學與環境密切關系。

8.A

試題分析:A、犧牲陽極的陰極保護法,是應用了原電池原理,外加電流的陰極保護法是應用電解原理,A不正確;B、金屬或它們的化合物在灼燒時都會使火焰呈現特殊的顏色,屬于焰色反應,焰色反應是元素的性質屬于物理變化,B正確;C、鼓勵汽車、家電以舊換新,可減少環境污染,發展循環經濟,促進節能減排,C正確;D、三聚氰胺含氮量高,加入奶粉中是為了提高奶粉檢驗時蛋白質的含量,D正確,答案選A。

考點:考查化學與生活、生產、環境保護的有關判斷

9.B

10.A

氮氣是大氣的一種主要物質,無毒;

11.D

大量使用化肥和農藥,易造成水華、赤潮等水體污染。所以選項D是錯誤的,答案選D

12.C

②錯,以煤等燃料為主要生活燃料會生成更多的碳的氧化物,使全球氣溫升高;③錯,鼓勵私人購買和使用小汽車代替公交車要消耗更多的化石燃料,生成的碳氧化物增多;⑤錯,禁止電動自行車上路不切合實際;

13.A

屬于空氣的成分的氣體則不會污染空氣;所以正確答案為A;

14. C

大量排放CO2會導致溫室效應,但不會導致酸雨的形成。

15.C

試題分析:加大清潔能源的開發利用,如開發太陽能,它是可再生能源,可減少化石能源的利用,減少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物質的排放,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A項正確;二氧化碳氣體是產生溫室效應的主要氣體,推廣碳捕集和儲存技術,逐步實現二氧化碳零排放,減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B項正確;加大鉛酸蓄電池、含汞鋅錳干電池的生產,廢舊電池含有的鉛、汞、鋅、錳污染和廢舊蓄電池電解液污染,會造成污染,不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C項錯誤;水污染主要來自工業、農業、生活污染物的排放,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經過處理后可以節約資源,保護水源,符合社會可持續發展理念,D項正確;選C。

考點:考查環境保護及可持續發展等知識。

16.A

試題分析:A、維生素可分為脂溶性維生素和水溶性維生素,前者能溶于油脂而不易溶解于水。脂溶性維生素主要為ADEK,水溶性維生素為BC,故A錯誤;B、二氧化氮和二氧化硫能和水反應生成硝酸和亞硫酸,都是強酸,在水中的含量達到一定程度時就形成酸雨,所以二氧化氮、二氧化硫是形成酸雨的重要物質,故B正確;C、碘單質會使淀粉變藍,加碘食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不會使淀粉液變藍,故C正確;D、青霉素是最重要的抗生素,即消炎藥,有阻止多種細菌生長的優異功能,青霉素使用的主要不良反應是過敏反應,用藥前使用者要做皮膚敏感實驗,故D正確。

考點:化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17.B

18.A

試題分析:發展核電,可以減少火力發電帶來的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排放問題,有利于改善環境,①正確;積極推行限塑令,加快研發利用二氧化碳合成的聚碳酸酯類可降解塑料,可以防止白色污染,②正確;加速建設地鐵、輕軌等軌道交通,減少汽車尾氣排放,有利于改善環境,③正確;太陽能、風能均是新能源,因此發展低碳經濟、循環經濟,推廣可利用太陽能、風能的城市照明系統可以改善環境質量,④正確;垃圾應該分類處理,⑤不正確,所以答案選A。

考點:考查節能減排、環境保護的有關判斷

19.⑴機動車尾氣污染;SO2(各2分)

⑵雨水中的H2SO3逐漸被空氣中的氧氣氧化成H2SO4(2分)

⑶測定空氣中二氧化硫的體積分數(2分);空氣中二氧化硫的體積分數為2.24%(2分)

⑷①②④(2分)

20.(12分)(1)將煤矸石中的Al2O3、鐵的氧化物轉化為鹽,與SiO2分離(或其它合理答案)

(2)SiO2+2CSi+2CO

(3)Fe(OH)3取試樣加入稀硫酸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

(4)丁達爾效應(或丁達爾現象)

(5)110-5mol/L

(1)煤矸石中Al2O3、鐵的氧化物能與酸反應生成溶于水的鹽,而SiO2與酸不反應,因此,酸浸的目的是將煤矸石中的Al2O3、鐵的氧化物轉化為鹽,從而與SiO2分離。

(2)殘渣1是SiO2,由SiO2制取粗硅的化學方程式為SiO2+2CSi+2CO。

(3)殘渣2的主要成分為Fe(OH)3,檢驗Fe(OH)3中的Fe3+時先用酸溶解,然后向所得的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

(4)檢驗膠體最簡單的方法是利用膠體性質中的丁達爾效應。

(5)Cd2+離子除去率最高時的pH為9,所以溶液的c(OH-)=110-5mol/L。

21.(1)B

(2)2NH3H2O+SO2====2++H2O

2NO2+2OH-====++H2O

2x/3

據綠色化學含義只有③的原料的原子沒被充分利用,不符合,選B。(2)中據反應物可寫出前兩問的答案依次為:2NH3H2O+SO2====2++H2O。

2NO2+2OH-====++H2O。用氨的催化還原的方程式為3NOx+2xNH3====(x+3/2)N2+3xH2O,則每還原1體積的NOx需要2x/3體積的氨氣。

高中是人生中的關鍵階段,大家一定要好好把握高中,編輯老師為大家整理的化學高二選修一第四章單元測試題,希望大家喜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483716.html

相關閱讀:高二文科地理如何學
2014-2015學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試題練習
高二物理學習技巧
化學高二選修1第4章同步練習:垃圾資源化
高二語文必修三知識點總結:勸學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