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 種群和群落
第1節 種群的特征導學案
寄語:希望是堅韌的拐杖,忍耐是旅行袋,帶上他們,你可以登上永恒之旅,走遍全世界!
【學習目標】
1、列舉種群的特征。
2、嘗試用樣方法調查種群密度。
【學習重點】種群的特征
【學習方法】
前導學、質疑討論、反饋矯正、遷移創新
【知識結構】
【自主學習】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種群密度 植物:____________
調查方法:取樣調查法
動物:____________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出生率和死亡率
意義:_________種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遷入率和遷出率 意義:_________種群大小和密度的重要因素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年幼個體較多,老年個體較少,密度將增大
4.年齡組成 類型 ____________:各年齡期個體比例適中,密度較穩定
____________:老年個體較多,幼年個體較少,密度將減少
意義:____________種群數量的變化趨勢
概念: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性別比例
意義:在一定程度上___________種群密度
【典型例題】
例1、在對某種兔的種群密度的調查中,第一次捕獲并標志46只,第二次捕獲25只,其中有標志的是12只,則該種群的總數量為( )
A.46 B.25 C.12 D.96
解析:考查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標志重捕法。標志重捕法是在被調查種群的生存環境中,捕獲一部分個體,將這些個體進行標志后再放回原的環境,經過一定期限后進行重捕,根據重捕中標志的個體占總捕數的比例。估計該種群的數量。設該地段全部個體數記作N,其中標志數為,重捕個體數為n,重捕個體中被標志個體數為m,則N: = n:m,所以N = ×n/m。在本題中,根據公式N = ×n/m = 46×25/12 = 96。 答案:D
例2、按一對夫婦兩個孩子計算,人口學家統計和預測,墨西哥等發展中國家的人口翻一番大約需20~40年,美國需40~80年,瑞典人口將會相對穩定,德國人口將減少。預測人口的這種增減動態主要決定于( )
A.種群數量和密度 B.種群年齡結構 C.種群性別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解析:種群既然是許多同種個體組合成的有機單元,它也就具有了單獨個體不可能有的特征,如種群密度、年齡組成、性別比例、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性別比例這一特征,在高等動物的種群中,尤其是人的群體中,雌雄比例大體上相當。對一個種群數量動態的預測,顯然決定于該種群的年齡組成。一個年輕個體占優勢的種群,它預示著種群的大小和密度將有很大的發展,因為陸續進入生殖年齡的個體會越越多,是一個急劇增加的年齡結構。目前大多數的發展中國家,人口的年齡結構都屬于急劇增長型;美國則緩慢增長;德國屬于衰退型。本題中人口動態預測的依據是年齡組成,這種增長趨勢是由種群的年齡組成特點決定的。 答案:B
例3、種群的年齡組成大致上可以分為三種類型,如圖所示。請據圖回答:
(1)在漁業生產中要嚴格控制魚網眼的大小,以保護幼魚,這將使被捕撈的魚的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圖_____________所示類型。
(2)對于一魚塘說,要建立一個鯽魚種群高產穩產的模型應是圖_____________所示。
解析:(1)A (在漁業生產中要嚴格控制漁網眼的大小達到“抓大放小”的目的,使魚群小魚多大魚較少,種群的年齡組成為圖A所示類型)。
(2)B(對于一個魚塘說,要建立一個鯽魚種群高產穩產的模型應是圖B所示。即每年都可以捕獲一定數量的成魚。)
【鞏固練習】
1.下列生物種群中,不能用抽樣方法進行種群密度調查的是 ( )
A.蒲公英 B.馬尾松 C.蚯蚓 D.野兔
2.一位生物學者正在研究某一種鳥的季節性遷徙行為,他的研究對象是一個( )
A.生態系統 B.群落C.種群 D.個體
3.甲具有出生、性別、年齡、死亡等特征,乙具有出生率、性別比例、年齡組成等特征。那么甲、乙分別屬于 ( )
A.物種的個體,一條鯉魚 B.物種的個體,一個鯉魚的種群
C.種群,一條鯉魚 D.種群,一個鯉魚種群
4.動物種群的增長主要決定于下面哪兩個重要參數的共同作用( )
A.出生率和食物供應 B.死亡率和遷移
C.死亡率和種群所占地域的大小D.出生率和死亡率
5.調查某草原田鼠數量時,在1公頃的調查區內,放置100個捕鼠籠,一夜間捕獲鼠32只,將捕獲的鼠經標記后在原地釋放。數目后,在同一地方再放置同樣數量的捕鼠籠,這次共捕獲30只,其中有上次標記過的個體10只。則該地區田鼠種群個體總數約為 ( )
A.30 B.32 C.64 D.96
6.誘殺某昆蟲的雄性成蟲后,該昆蟲種群在未的一段時間里發生的變化可能是( )
A.大量減少 B.先減少后增多
C.大量增多 D.無明顯變化
7.假如一個種群的出生率很高,那么,這一種群最可能( )
A.屬于增長型B.種群密度越越大
C.剛遷入到新環境,天敵少D.不足以作出判斷
8.在種群的下列特征中,對種群的個體數量起決定作用的因素是 ( )
A.種群密度 B.年齡組成C.性別比例 D.出生率和死亡率
9.近幾十年,我國東部沿海城市人口密度急劇增長,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原因是( )
A.年齡組成呈增長型B.性別比例適當
C.遷入率大于遷出率D.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10.下列是依據我國3次人口普查數據繪制的人口年齡組成的(如圖所示)下面是對下述三圖的描述,其中完全正確的是 ( )
A.圖(1)是增長型,從圖(3)可看出計生育政策初見成效
B.圖(1)、圖(2)圖(3)都是衰退型
C.圖(2)是典型的穩定型,可看出計劃生育政策初見成效
D.圖(1)圖(2)、圖(3)都是穩定型
11.人工栽培的生物群落一般以何種形式分布( )
A.群落分布B.隨機分布C.均勻分布D.定向分布
12.種群的基本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最基本的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對于不斷移動位置的動物說,其種群密度的調查方法宜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估計其種群的數量(N)的表達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生態工作者從東到西對我國北方A、B、C三種類型的草原地行調查。下表是不同調查面積的物種數量統計結果:
(1)A、B、C三種類型的草原對放牧干擾的抵抗力穩定性由強到弱的順序是 。導致這三種類型的草原物種數量不同的關鍵生態因素是 。如果將A草原與我國東北針葉林相比,兩者之間恢復力穩定性較強的是 。
(2)調查B草原某種雙子葉草本植物種群密度時,設計如下調查步驟:
① 選取40cmX40cm為最佳樣方面積。
② 在該物種分布較密集的地方取5個樣方。
③ 計數每個樣方內該植物的個體數。若計數結果由多到少依次為N1、N2、N3、N4、N5,則將N3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
請指出以上設計步驟中的錯誤并加以改正。
高二生物導學提綱(四)參考答案
1、D2、C3、B4、D5、D6、A7、D
8、D9、C10、A11、C
12、種群密度 出生率死亡率 年齡組成性別比例 遷入率遷出率 種群密度
13、 標志重捕法
N =
14、(1)A、B、C 水 A草原(2)① 選取的樣方面積不對。應取物種數量達到穩定的最小面積100cm×100cm。 ② 取樣方法不對。應在B草原中隨機取樣。 ③ 對種群密度值的估計方法不對。應以調查樣方的單位面積中種群個體數量的均數作為種群密度的估計值。
教材答案和提示:
(一)問題探討
1.提示:可采用本介紹的兩種取樣方法取樣,用樣方法進行估算。也可以將模擬草地平均分成若干等份,求得其中一份的數量后,再估算整體的數量。
(二)探究
1.提示:“問題探討”中調查對象是完全隨機分布的,且調查區域是規則的,調查對象與其他物體的區分是顯而易見的,因此,采用樣方法得到的估算值與真實情況比較容易接近(誤差小)。
而在實地調查中,調查對象的分布往往不是隨機的,調查區域也往往不是規則的,還有許多其他
因素會干擾和影響調查的準確性,因此,采用同樣的方法其結果誤差會比較大一些。但是,只要
掌握了科學的調查統計方法,其誤差會控制在允許的范圍之內。
2.提示:為了確保所選擇的樣方具有代表性,不受主觀因素的影響,使通過樣方統計的結果(估算值)能更接近真實的情況。
3.提示:樣方的數量太少,其統計結果的誤差可能就較大;一般而言,樣方越多,其統計結果越接近真實情況。但是,樣方數量太多,整體取樣花費的時間、精力就越多。從統計學上看, 一定數量的樣方即可以保證統計結果的真實性。
4.提示:不同小組對同一種群的種群密度調查結果可能是不一樣的。種群密度的調查結果應當允許在一定范圍內波動,例如5%以內。如果超出了此范圍,在其他條相同的情況下,造成不一樣的原因應當首先歸結為采取不同的樣方法所致。所以,要針對實際情況,討論取樣方法是否存在問題。
(三)思考與討論
1.提示:圖中A種群屬于增長型,C種群屬于衰退型,B種群屬于穩定型。這是由于種群中年輕個體越多,一般說出生率會越高,死亡率會越低。
2.提示:年齡組成為穩定型的種群,種群數量也不一定總是保持穩定。這是因為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完全決定于年齡組成,還會受到食物、天敵、氣候等多種因素的影響。此外,種群數量還受遷入率和遷出率的影響。年齡組成為衰退型的種群,種群數量一般說會越越小,但是也不排除由于食物充足、缺少天敵、遷入率提高等原因而使種群數量增長的情況。
(四)練習
基礎題
1.約386條。
2.調查鼠的密度可用標志重捕法,調查蚯蚓的密度可用樣方法。
3.B。
拓展題
1.提示:個體往往有性別、大小、年齡等特征,種群不具備這些特征。將一定地域中同種生物的所有個體作為一個整體(即種群)看時,這個整體就會出現個體所不具備的特征,如種群密度、出生率和死亡率等?梢,由部分組成的,整體不是部分的簡單加和,而是會出現新的屬性。
2.提示:隨著營養和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我國人口的平均壽命還會延長;由于實施計劃生育,出生率仍將維持在較低水平,因此,老年人在總人口中所古比例可能還會升高。關于現行計劃生育政策是否應當調整,可讓學生自由發表意見,不求統一的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51991.html
相關閱讀: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群落的動態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血糖調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