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生物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M
第七章 人類與環境
第一、二節 生物圈、全球人口動態
一、教材分析
本課時安排兩個內容:《生物圈》和《全球人口動態》,各占0.5課時。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它和前面三章教材內容一起完善了生物在宏觀方向的研究層次,也完整地向學生展示了本模塊的主線:“種群——生態系統——群落——生物圈”,所以本課時內容是前面教材的延續。另外,人類、生物、環境共處于生物圈,人類正面臨三大全球生物問題:人口、環境和資源,人口增長對環境造成巨大的壓力,控制人口關系到人類的存亡和發展,因此本課時內容又是后一節內容《人類對全球環境的影響》和選修3中《生態工程》的鋪墊.
二、學情分析
學生在初中已經學習過生物圈的概念,生物圈包括大氣圈的底層、巖石圈和水圈的上層,在地球表面占有20千米的厚度,但從未接觸過“副生物圈帶”、“深海熱裂口”這兩個概念,生物圈的特點比較難的概括。在初中還學習過人類活動對生物的影響,在前面的章節中也學習過種群的增長方式和數量波動,學生可以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分析人口快速增長的原因,又通過學生自己的生活經驗和各種媒體,對人口增長的后果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本課時的注重落實課本知識的同時,還要充分調動學生參與討論的積極性,指導學生搜集資料,并科學地分析和處理搜集資料,選取具代表性、最能說明問題的數據進行分析,并制成坐標圖。
三、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①描述生物圈,舉例說出副生物圈帶和深海熱烈口,說出生物圈的特點。
②說出當前世界人口數量,說明人口增長的過程和原因,說出人口增長的后果。
2.能力目標
培養學生搜集信息資料的能力,分析資料能力,語言組織能力和團體合作能力.
3.情感目標
①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觀點,正確看待人口的增長,樹立科學的人口觀,關注全球人口的動態變化。
②討論人口增長過快帶來的問題,認同計劃生育是我國的一項基本國策。
四、重點難點
1.重點:生物圈的概念,副生物圈和深海熱烈口的特點,人口增長的過程和原因,人口增長的后果。
2.難點:生物圈的特點,控制人口關系到人類存亡和發展。
3.教學策略:主要采用課前學生自主探究性學習,課堂通過問題教學法引導學生交流學習成果,在師生互動對話中突破重、難點。
五.課前準備
1.學生分成A、B、C、D四個小組,布置他們課前分別收集四方面的內容
(1) “世界環境日”近幾年的主題及其開展的意義。
(2)生物圈的圈層及其內含的生物特點。
(3)近幾年我國的人口增長信息并繪制成。
(4)近幾年溫州的人口增長信息并繪制成坐標圖。
擬定小組負責人,對收集的資料進行整理,以簡報的形式在班級進行交流,并將關鍵人口信息數據轉換成坐標圖。
2.教師及時了解學生資料查閱情況,并做出適當的指導。
六.教學流程
教學流程教師活動學生活動設計意圖
1.引入新課讓A組同學匯報他們的資料收集結果:即 “世界環境日”的日期和歷年主題。
【提問】你覺得確立這些主題開展這些活動有什么意義?A組學生代表根據搜集的資料展開介紹。
思考,討論,回答。因為課前已經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文獻查閱工作,學生的展示心理期待會非常激烈。
2.生物圈的概念(1)列出三個概念區分題(答案分別為群落、種群、生態系統)
(2)要求學生從微觀到宏觀列出三者的次序。
(3)【提問】最大的生態系統是什么?
(4)幫助學生歸納出生物學在宏觀方向的研究層次:種群——群落——生態系統——生物圈。
(5)要求學生閱讀課文,找出生物圈的概念。思考,回答
閱讀,回答鞏固舊知,建構知識框架,并在原有知識框架的基礎上把“生物圈”這個新概念納入其中,實現對新概念的同化。
3.生物圈的厚度和圈層(1)讓B組同學介紹生物圈的圈層及內含的生物特點。
(2)教師幫助學生總結出生物圈的三大圈層:大氣圈底層——巖石圈——水圈上層。
(3)要求學生閱讀課文,并提問:
①副生物圈帶和深海熱裂口屬于哪個圈層?
②副生物圈帶和深海熱裂口的生物特點?
(4)教師為學生提供資料分析副生物圈帶和深海熱裂口的生物能生存的原因B組學生代表介紹收集資料.

學生閱讀、討論學生根據自己課前收集的相關信息和教師的幫助,歸納總結構建舊知識框架,并促進了“副生物圈帶”和“深海熱裂口”這兩個新概念與舊知識的聯系.
4.生物圈的特點和意義要求學生通過閱讀、討論,總結出生物圈的特點和意義學生閱讀、討論、回答學生在生物圈的圈層生物特點的介紹和學習中肯定對生物圈的特點已經有自己的想法和觀點,這時只需教師給他們機會讓他們表達出來
5.過渡(1)人是生物圈的重要成員,生物圈是人類的生命維持系統,那么生物圈作為最大生態系統,從歷年的”世界環境日”的主題中,我們可以看出她的穩定性如何?
(2)人類正面臨三大全球生態問題:人口、環境和資源,控制人口關系到人類的存亡和發展.
6.當前世界人口數量和人口增長過程要求C組同學匯報我國人口增長過程,
要求D組同學匯報溫州市人口增長過程,并都展示他們的坐標圖。
要求學生閱讀課文,了解世界人口增長的過程。
【提問】從這些內容看出,目前世界人口增長屬于種群的哪種增長方式?C組、D組學生代表介紹收集的資料,全班同學讀圖分析,討論回答。讓盡可能多的同學有發言的機會,讓學生成為教學的主體,教師只是教學的主導。
訓練學生通過對圖表展開分析,獲取信息的能力.
7.人口增長的原因讓學生回顧種群的指數增長方式的形成原因,討論世界人口增長的原因。自由討論,發表觀點。通過師生對話,生生對話進行信息交流,實現新舊知識的遷移.
8.人口增長的后果(1)讓學生討論人口的增長的趨勢能否一直以指數增長方式持續下去嗎?
(2)幫助學生認識到人口的增長方式最終也必定是邏輯斯諦增長方式。
(3)討論人口增長的后果,總結出控制人口是關系到人類存亡和發展的大事。
(4)你如何看待計劃生育這一基本國策?[來源:Jkzyw.Com]
9.小結
七、板書設計
第七章 人類與環境
第一節 生物圈
1.生物圈的概念
2.生物圈的厚度和圈層
大氣圈底層——巖石圈——水圈上層
(副生物圈帶) (深海熱裂口)
3.生物圈的特點
4.生物圈的意義
第二節 全球人口動態
1.當前世界人口數量
2.人口增長的過程
3.人口增長的原因
4.人口增長的后果
八、作業設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0220.html

相關閱讀: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血糖調節
群落的動態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