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學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小編準備了化學高二下冊化學反應與能量單元試題及答案,希望你喜歡。
第Ⅰ卷 (選擇題,共48分)
一、選擇題(本題包括16小題,每小題3分,共48分)
1.合理利用燃料減小污染符合綠色奧運理念,下列關于燃料的說法正確的是()
A.可燃冰是將水變為油的新型燃料
B.氫氣是具有熱值高、無污染等優點的燃料
C.乙醇是比汽油更環保、不可再生的燃料
D.石油和煤是工廠經常使用的可再生的化石燃料
解析:A項,不符合化學反應原理;C項,乙醇是可再生燃料;D項,石油和煤是不可再生燃料,只有B項正確.
答案:B
2.下列反應中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的是()
A.碳酸鈣受熱分解
B.乙醇燃燒
C.鋁與氧化鐵粉末反應
D.氧化鈣溶于水
解析:生成物總能量高于反應物總能量,說明反應是吸熱的;乙醇燃燒、鋁熱反應、氧化鈣與水的反應都是放熱的.
答案:A
3.已知下列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
(1)C(s)+O2(g)===CO2(g) H1=-393.5 kJ/mol
(2)CH3COOH(l)+2O2(g)—2CO2(g)+2H2O(l)
H2=-870.3 kJ/mol
(3)H2(g)+12O2(g)===H2O(l) H3=-285.8 kJ/mol
則2C(s)+2H2(g)+O2(g)===CH3COOH(l)的反應熱(焓變)為()
A.488.3 kJ/molB.-488.3 kJ/mol
C.-244.15kJ/mol D.244.15kJ/mol
解析:據蓋斯定律知(1)2+(3)2-(2)即得
2C(s)+2H2(g)+O2(g)===CH3COOH(l)
方程式的反應熱
H=(-393.5 kJ/mol)2+(-285.8 kJ/mol)2-(-870.3 kJ/mol)=-488.3 kJ/mol
答案:B
4.(2009廣州惠州調研)石墨與金剛石都是碳的單質,工業上常用石墨在一定條件下轉化為金剛石的反應原理生產人造鉆石.已知12 g石墨完全轉化成金剛石時需要吸收E kJ的能量.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石墨不如金剛石穩定
B.金剛石不如石墨穩定
C.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金剛石放出的能量多
D.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石墨放出的能量多
解析:石墨完全轉化成金剛石時需要吸收能量,說明石墨的能量比金剛石低,故石墨比金剛石穩定,B對;由于金剛石的能量比石墨高,故等質量的石墨和金剛石完全燃燒,金剛石放出的能量多,C對.
答案:BC
5.下列說法或表示方法中正確的是()
A.等質量的硫蒸氣和硫磺分別完全燃燒,后者放出的熱量多
B.氫氣的燃燒熱為285.5 kJ/mol,則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為:2H2(g)+O2(g)===2H2O(l) H=-285.8 kJ/mol
C.Ba(OH)28H2O(s)+2NH4Cl(s)===BaCl2(s)+2NH3(g)+10H2O(l) 0
D.已知中和熱為57.3 kJ/mol,若將含 0.5 mol H2SO4的濃溶液與含1 mol NaOH的溶液混合,放出的熱量要大于57.3 kJ
解析:A項中,硫蒸氣放出的熱量大于硫磺充分燃燒放出的熱量,B項由反應熱的定義知H=571.6 kJ/mol,C項反應為吸熱反應,故0.
答案:D
6.(2009廣州二中等六校聯考)已知下列兩個氣態物質之間的反應:
C2H2(g)+H2(g)—C2H4(g)①
2CH4(g)—C2H4(g)+2H2(g)②
已知在降低溫度時①式平衡向右移動,②式平衡向左移動,則下列三個反應:(Q1、Q2、Q3均為正值)
C(s)+2H2(g)===CH4(g) H=-Q1Ⅰ
C(s)+12H2(g)===12C2H2(g) H=-Q2Ⅱ
C(s)+H2(g)===12C2H4(g) H=-Q3Ⅲ
Q值大小比較正確的是()
A.Q1Q2 B.Q1Q3
C.Q2Q3 D.Q3Q2
解析:由溫度降低時,反應①平衡向右移動,反應①正方向為放熱反應,即H1由溫度降低時,反應②平衡向左移動,反應②逆方向為放熱反應,即H20.結合三個反應,可得2(Ⅲ-Ⅱ)=H10,即2(-Q3+Q2)0, Q32(Ⅲ-Ⅰ)=H20,即2(-Q3+Q1)0, Q1Q3, A項正確.
答案:A
7.(2009山東濰坊模擬)在298K、1.01105Pa下,將22 g CO2通入750 mL 1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測得反應放出 x kJ的熱量.已知在該條件下,1 mol CO2通入1 L 2 mol/L NaOH溶液中充分反應放出y kJ的熱量.則CO2與NaOH溶液反應生成NaHCO3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A.CO2(g)+NaOH(aq)===NaHCO3(aq)
H=-(2y-x) kJ/mol
B.CO2(g)+NaOH(aq)===NaHCO3(aq)
H=-(2x-y)kJ/mol
C.CO2(g)+NaOH(aq)===NaHCO3(aq)
H=-(4x-y) kJ/mol
D.2CO2(g)+2NaOH(l)===2NaHCO3(l)
H=-(8x-2y) kJ/mol
解析:0.5 mol CO2與0.75 mol NaOH反應生成0.25 mol Na2CO3和0.25 mol NaHCO3,反應所放出的熱量為x kJ,則生成1 mol Na2CO3和1 mol NaHCO3放出4x kJ的熱量.1 mol CO2通入含2 mol NaOH溶液中生成1 mol Na2CO3,放出y kJ的熱量,則1 mol CO2與含1 mol NaOH的溶液反應所放出的熱量為(4x-y)kJ,A項、B項均錯;D項中Na2CO3與NaHCO3的狀態未標對;只有C正確.
答案:C
8.已知熱化學方程式:
2H2(g)+O2(g)===2H2O(g) H1=-483.6 kJ/mol
則對于熱化學方程式:2H2O(l)===2H2(g)+O2(g) H2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表示分子個數
B.該反應的H2=+483.6 kJ/mol
C.|H2|H1|
D.|H2|H1|
解析:熱化學方程式中化學計量數只代表物質的量,不代表分子數,A錯誤;據題意知:2H2O(g)===2H2(g)+O2(g) H3=+483.6 kJ/mol,所以B錯誤;因2 mol H2O(l)的能量比2 mol H2O(g)的能量低,因此二者均分解生成2 mol H2(g)和1 mol O2(g)所吸收的熱量|H2|H3|=|H1|,故選D.
答案:D
9.(2009青島高三質量檢測)用CH4催化還原NOx可以消除氮氧化物的污染.例如:
①CH4(g)+4NO2(g)===4NO(g)+CO2(g)+2H2O(g)
H=-574 kJ/mol
②CH4(g)+4NO(g)===2N2(g)+CO2(g)+2H2O(g)
H=-1160 kJ/mol
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反應①②均為放熱反應
B.反應①②轉移的電子數相同
C.由反應①可推知:CH4(g)+4NO2(g)===4NO(g)+CO2(g)+2H2O(l) H=-a kJ/mol,a574
D.若用標準狀況下4.48 L CH4通過上述反應還原NO2至N2,放出的熱量為173.4 kJ
解析:因反應①和②的反應熱均為負值,故該兩反應均為放熱反應,A正確;因兩個反應中均有1 mol CH4(g)完全反應其氧化產物均為CO2(g),故轉移電子數也相同,B正確;因為等量的H2O(l)比H2O(g)能量低,故a574,C不正確;D項中,根據蓋斯定律,(①+②)/2有:CH4(g)+2NO2(g)===N2(g)+CO2(g)+2H2O(g) H=-867 kJ/mol,則0.2 mol CH4反應釋放出的熱量為0.2 mol867 kJ/mol=173.4 kJ,故選C.
答案:C
10.灰錫(以粉末狀存在)和白錫是錫的兩種同素異形體.已知:
①Sn(s,白)+2HCl(aq)===SnCl2(aq)+H2(g) H1
②Sn(s,灰)+2HCl(aq)===SnCl2(aq)+H2(g) H2
③Sn(s,灰) Sn(s,白) H3=+2.1 kJ/mol
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H1H2
B.錫在常溫下以灰錫狀態存在
C.灰錫轉化為白錫的反應是放熱反應
D.錫制器皿長期處于低于13.2℃的環境中,會自行毀壞
解析:由③式可以看出,H30,灰錫轉化為白錫的反應是吸熱反應,由此可以說明白錫具有的能量高于灰錫的能量,|H1|H2|.由于反應①②都是自發的氧化還原反應,H10,H20,所以H1H2.常溫下,灰錫將自發地轉化為白錫,說明錫在常溫下以白錫狀態存在.錫制器皿(白錫)長期處于低于13.2℃的環境中,會發生白錫向灰錫轉化的反應,由于灰錫以粉末狀存在,所以錫制器皿會自行毀壞.由H3=H2-H10,也可知A、C項錯誤.
答案:D
11.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化學變化過程是原子的重新組合過程
B.化學反應可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
C.化學反應中能量變化多少與其反應量無關
D.化學變化中的能量變化都是以熱能形式表現出來的
解析:化學變化過程即原子的重新組合的過程,A正確;據化學反應的熱效應可將化學反應分為吸熱反應和放熱反應,B正確;一個化學反應的能量變化與其反應量有關系,C錯誤;化學變化中能量變化主要以熱能形式表現,還可有光能等,D錯誤.
答案:CD
12.下列變化中,一定不存在化學能與熱能相互轉化的是()
A.鋁熱反應 B.金屬鈍化
C.燃放爆竹 D.干冰氣化
解析:D項中干冰的氣化屬于物質的三態變化,能量變化但物質沒變,是物理變化,而A項、B項、C項均屬于化學反應,存在化學能與熱能的轉化.
答案:D
13.將V1 mL 1.00 mol/L HCl溶液和V2 mL未知濃度的NaOH溶液混合均勻后測量并記錄溶液溫度,實驗結果如圖所示(實驗中始終保持V1+V2=50 mL).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做該實驗時環境溫度為22℃
B.該實驗表明化學能可以轉化為熱能
C.NaOH溶液的濃度約為1.00 mol/L
D.該實驗表明有水生成的反應都是放熱反應
解析:從圖中曲線可以看出,溫度為22℃時,V1為5 mL,則V2為45 mL,此時已經開始發生反應,所以22℃一定不是室溫,A錯.從曲線隨V1的增多而升高,隨反應的進行,溶液溫度升高說明反應放熱,化學能轉化為熱能,B正確.當V1=30 mL時溫度最高,說明此時兩者恰好完全反應,則c(NaOH)=30 mL0.1 mol/L20 mL=1.5 mol/L,C錯.該實驗不能證明有水生成的其他反應也是放熱的.
答案:B
14.已知25℃、101 kPa條件下:
①4Al(s)+3O2(g)===2Al2O3(s)
H=-2834.98 kJ/mol
②4Al(s)+2O3(g)===2Al2O3(s)
H=-3119.18kJ/mol
由此得出的正確結論是()
A.等質量的O2比O3能量低,由O2變O3為吸熱反應
B.反應①可確定鋁的燃燒熱是708.7 kJ
C.O3比O2穩定,由O2變O3為放熱反應
D.根據②可確定鋁的燃燒熱是779.8 kJ/mol
解析:據兩熱化學方程式知2 mol O3(g)比3 mol O2(g)(等質量)的能量高,所以由O2變為O3為吸熱反應,故A正確C錯誤;據燃燒熱的概念可知鋁的燃燒熱應該由反應①確定,燃燒熱為708.7 kJ/mol,故B、D均錯誤.
答案:A
15.用NA代表阿伏加德羅常數的值,下列有關熱化學方程式H2(g)+12O2(g)===H2O(l) H=-285.8 kJ/mol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A.有4NA個電子轉移時,放出 285.8 kJ的熱量
B.有NA個水分子生成且為液體時,吸收285.8 kJ的能量
C.有2NA個氫氧共用電子對生成時,放出285.8 kJ的能量
D.有0.1NA個氫氧共用電子對生成時,放出285.8 kJ的能量
解析:據熱化學方程式知,放出285.8 kJ的熱量,則轉移的電子為2NA,有NA個液態水分子生成,即2NA個氫氧共用電子對生成,故A、B、D錯誤,C正確.
答案:C
16.工業上制備純硅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如下:
SiCl4(g)+2H2(g)===Si(s)+4HCl(g)
H=+Q kJ/mol(Q0)
某溫度、壓強下,將一定量反應物通入密閉容器進行以上反應(此條件下為可逆反應),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反應過程中,若增大壓強能提高SiCl4的轉化率
B.若反應開始時SiCl4為1 mol,則達平衡時,吸收熱量為Q kJ
C.反應至4 min時,若HCl濃度為0.12 mol/L,則H2的反應速率為0.03 mol/(Lmin)
D.當反應吸收熱量為0.025 Q kJ時,生成的HCl通入100 mL 1 mol/L的NaOH溶液恰好反應
解析:A項,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SiCl4的轉化率減小;B項,由于此反應為可逆反應,開始時加入的1 mol SiCl4并不能全部轉化為Si,所以吸收的熱量小于Q kJ;C項,v(H2)=12v(HCl)=120.12 mol/L4 min=0.015 mol/(Lmin). D項,當反應吸收熱量為0.025Q kJ時,產生n(HCl)=4 mol0.025 Q kJQ kJ=0.1 mol=n(NaOH),故恰好反應.
答案:D
第Ⅱ卷 (非選擇題,共52分)
二、非選擇題(本題包括6小題,共52分)
17.(5分)火箭推進器中盛有強還原劑液態肼(N2H4)和強氧化劑液態雙氧水.當它們混合反應時,即產生大量氮氣和水蒸氣,并放出大量熱.已知0.4 mol液態肼與足量液態雙氧水反應,生成氮氣和水蒸氣,放出 256.652 kJ的熱量.
(1)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____________.
(2)又已知H2O(l)===H2O(g) H=+44 kJ/mol,由16 g液態肼與液態雙氧水反應生成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是________kJ.
(3)此反應用于火箭推進,除釋放大量熱和快速產生大量氣體外,還有一個很大的優點是________________.
解析:(1)首先據得失電子守恒即可配平該氧化還原反應為N2H4+2H2O2===N2+4H2O,因此1 mol N2H4(l)完全反應放出熱量是256.652 kJ1 mol0.4 mol=641.63 kJ.因此熱化學方程式為N2H4(l)+2H2O2(l)===N2(g)+4H2O(g) H=-641.63 kJ/mol.
(2) 利用蓋斯定律,(1)-(2)4即得
N2H4(l)+2H2O2(l)===N2(g)+4H2O(l),因此反應熱H=-641.63 kJ/mol-(+44 kJ/mol)4
=-817.63 kJ/mol.所以 16 g(即0.5 mol) N2H4(l)與液態H2O2反應生成液態H2O放出熱量為817.63 kJ/mol0.5 mol=408.815 kJ.
(3)因產物為N2和H2O,故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答案:(1)N2H4(l)+2H2O2(l)===N2(g)+4H2O(g)
H=-641.63 kJ/mol
(2)408.815
(3)產物不會造成環境污染
18.(9分)50 mL 0.50 mol/L鹽酸與50 mL 0.55 mol/L NaOH溶液在如圖所示的裝置中進行中和反應.通過測定反應過程中所放出的熱量可計算中和反應熱.
回答下列問題:
(1)從實驗裝置上看,圖中尚缺少的一種玻璃儀器是________.
(2)大燒杯上如不蓋硬紙板,求得的中和反應熱數值________(填偏大、偏小、無影響).
(3)用相同濃度和體積的氨水代替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反應熱數值會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無影響,下同);用50 mL 0.50 mol/L NaOH溶液進行上述實驗,測得的中和反應熱的數值會________.
解析:(1)據圖知,裝置中缺少環形玻璃攪拌捧.
(2)若大燒杯上不蓋硬紙板,則會導致熱量損失使中和熱的數值偏小.
(3)因氨水是弱堿,在發生中和反應時,逐步電離出OH-會吸收熱量,故測得中和熱的數值偏小;若用50 mol 0.50 mol/L的NaOH溶液來做實驗難以保證50 mL 0.50 mol/L的鹽酸完全反應,故測得中和熱數值也會偏小.
答案:(1)環形玻璃攪拌棒
(2)偏小
(3)偏小 偏小
19.(2010運城月考)(9分)某化學小組對生石灰與水反應是顯著放熱反應進行了實驗探究,在除了用手觸摸試管壁管感覺發熱外,還設計了下列幾個可行性方案.
甲方案:將溫度計與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試管用橡皮筋捆綁在一起,放入有水的小燒杯中,用膠頭滴管向小試管中緩緩滴入水,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說明反應放熱.(下列裝置中支撐及捆綁等儀器已略去)
乙方案:將盛放有生石灰的小試管插入帶支管的試管中,支管接①和②,用膠頭滴管向小試管中緩緩滴入水,看到的現象是(接①)________,(接②)________,說明反應放熱.
丙方案:用膠頭滴管向盛放有生石灰且帶支管的試管中滴加水,支管接的導管中盛適量無水硫酸銅粉末,看到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 ,說明反應放熱,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實驗從反應放熱的熱為出發點進行探究,通過放熱使溫度上升、使氣體膨脹、水被蒸發等特征現象,合理地設計了實驗探究方案.
答案:方案甲:小試管中固體變成乳狀,同時有大量水蒸氣產生 溫度計溫度上升
方案乙:①有氣泡產生 ②左邊水柱下降,右邊水柱上升
方案丙:無水硫酸銅粉末變藍色 水和生石灰反應放出熱量,使水蒸發
20.(8分)寫出下列熱化學方程式:
(1)SiH4是一種無色氣體,遇到空氣能發生爆炸性自燃,生成SiO2(s)和H2O(l);已知室溫下2 g SiH4自燃放出熱量89.2 kJ,其熱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3 mol氣態高能燃料乙硼烷(B2H6),在氧氣中燃燒生成固態三氧化二硼和液態水,放出649.5 kJ熱量,寫出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在101 kPa時,1.00 g C6H6(l)燃燒生成CO2和H2O(l)時,放出41.8 kJ的熱量,C6H6的燃燒熱為________ kJ/mol,該反應的熱化學方程式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1 mol SiH4(g)自燃生成SiO2(s)和H2O(l)放出的熱量為89.2 kJ32 g2 g=1427.2 kJ,熱化學方程式為:
SiH4(g)+2O2(g)===SiO2(s)+2H2O(l)
H=-1427.2 kJ/mol
(2) 1 mol B2H6(g)完全燃燒生成 B2O3(s)和H2O(l),放出的熱量為649.5 kJ0.3=2165 kJ.熱化學方程式為:
B2H6(g)+3O2(g)===B2O3(s)+3H2O(l)
H=-2165 kJ/mol
(3)1 mol C6H6(l)完全燃燒生成CO2(g)和H2O(l)放出的熱量為 41.8 kJ78 g1.00 g=3260.4 kJ,熱化學方程式為:
C6H6(l)+152O2(g)===6CO2(g)+3H2O(l)
H=-3260.4 kJ/mol
答案:(1)SiH4(g)+2O2(g)===SiO2(s)+2H2O(l)
H=-1427.2 kJ/mol
(2)B2H6(g)+3O2(g)===B2O3(s)+3H2O(l)
H=-2165 kJ/mol
(3)3260.4
C6H6(l)+152O2(g)===6CO2(g)+3H2O(l)
H=-3260.4 kJ/mol
21.(9分)《全球科技經濟?望》報道了美國氫燃料電池技術的發展.科學家預測氫能將是未來21世紀最理想的新能源,氫能是利用氫氣的燃燒反應放熱提供能量.
即:H2(g)+12O2(g)===H2O(l) H=-285.5 kJ/mol.
(1)試分析氫能將是未來21世紀最理想的新能源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兩個優點即可).
(2)目前世界上的氫氣絕大部分是從石油、煤炭和天然氣中制取.請寫出工業上由天然氣與H2O(g)反應制氫氣的化學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
(3)利用硫碘熱循環法制取氫氣也是化學家常用的一種方法,總反應方程式為2H2O=====SO2、I22H2+O2,其循環過程分三步進行:
(a)SO2+I2+H2O—A(________)+B(________)
(b)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完成以上三步反應,并確定最難進行的反應為________.
(4)目前,有人提出一種最經濟最理想的獲得氫能源的循環體系,如下圖所示:
這是一種最理想的氫能源循環體系,類似于生物的光合作用,太陽能和水是用之不竭的,而且價格低廉.急需化學家研究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氫是宇宙中含量最豐富的元素之一,可提取出無窮無盡的氫氣.氫氣用作燃料不會污染環境,重量又輕,優點很多.
(2)該反應式的書寫要注意工業上充分利用天然氣,獲得更多的氫氣,必須利用廉價的水來提供氫,而不是直接分解.另外產物是二氧化碳,而不是一氧化碳,這樣甲烷的利用率才更高.其反應式為CH4+2H2O(g)=====高溫CO2+4H2.
(3)(a)SO2+I2+2H2O===2HI+H2SO4
(b)2HI=====高溫H2+I2
(c)2H2SO4===2SO2+O2+2H2O
由于硫酸很穩定,所以反應(c)最難進行.
(4)由圖可見,科學家需研究出合適的光分解催化劑,它能在光照下促使水的分解速率加快.
答案:(1)氫氣來源廣泛,作燃料不會產生污染等(答案合理即可)
(2)CH4+2H2O(g)=====高溫CO2+4H2
(3)(a)SO2+I2+2H2O===2HI+H2SO4
(b)2HI=====高溫H2+I2
(c)2H2SO4===2SO2+O2+2H2O
(4)合適的光分解催化劑,在光照下加快H2O的分解速率
22.(12分)紅磷P(s)和Cl2(g)發生反應生成PCl3(g)和PCl5(g).反應過程和能量關系如圖所示(圖中的H表示生成1 mol產物的數據).
根據上圖回答下列問題:
(1)P和Cl2反應生成PCl3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PCl5分解成PCl3和Cl2的熱化學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述分解反應是一個可逆反應.溫度T1時,在密閉容器中加入0.80 mol PCl5,反應達平衡時PCl5還剩0.60 mol,其分解率1等于________;若反應溫度由T1升高到T2,平衡時PCl5的分解率為2,2________1(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3)工業上制備PCl5通常分兩步進行,先將P和Cl2反應生成中間產物PCl3,然后降溫,再和Cl2反應生成PCl5.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P和Cl2分兩步反應生成1 mol PCl5的H3=________,P和Cl2一起反應生成1 mol PCl5的H4________H3(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5)PCl5與足量水充分反應,最終生成兩種酸,其化學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題重點考查化學反應中的能量變化及化學平衡理論.(1)、(2)中H=生成物的總能量-反應物的總能量,不難寫出兩個熱化學方程式.分解率1=0.80-0.600.80100%=25%;升溫,化學平衡向吸熱反應方向移動,因PCl5的分解要吸熱,故升溫,分解率增大,1.
(3)降溫,化學平衡向放熱反應方向移動.
(4)根據蓋斯定律:一個化學反應不論是一步完成還是多步完成,其熱效應總是相同的.
(5)PCl5和水的反應為水解反應.
答案:(1)32Cl2(g)+P(s)===PCl3(g)
H=-306 kJ/mol
(2)PCl5(g)===PCl3(g)+Cl2(g) H=+93 kJ/mol
25% 大于
(3)兩步反應均為放熱反應,降溫有利于提高產率,防止產物分解
(4)-399 kJ/mol 等于
(5)PCl5+4H2O===H3PO4+5HCl
化學高二下冊化學反應與能量單元試題及答案就為大家介紹到這里,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37188.html
相關閱讀:高二化學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練習題(帶答案)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3)化學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2016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有答案人教版)
高二化學上冊酸堿中和滴定課時訓練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