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神經沖動產生和傳導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課 題神經沖動產生和傳導
教 學

目 標1.說出生物電的發現過程,說明靜息電位與動作電位的產生和傳導的關系
2.制作蛙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提高實驗操作能力.
3設計并實施實驗,證明生物電的存在
4通過”蛙腿論戰”,養成嚴謹細致的科學作風.教方學法講述與學生練習、討論相結合



析重點生物電的發現過程與靜息電位產生機理
難點靜息電位產生機理
教具投影、多媒體課件
過程“這是伽伐尼的試驗,可以看到用銅鋅弓去刺激肌肉和用電流去刺激肌肉效果是一樣的,所以伽伐尼得出結論,生物是有生物電的。他認為肌肉帶有正電荷,神經則帶負電荷。生物體內的電勢差通過導體銅鋅弓形成了一個閉合回路,產生了電流,所以生物體本身存在生物電。”
“這是伏打的試驗,結果證明如果用同種金屬構成回路的時候,肌肉不能收縮。而按照伽伐尼的觀點,由于生物體本身一邊帶正電荷,一邊帶負電荷,存在電勢差,那么不管是用什么導體連接,應該都可以發生肌肉收縮。所以伏打認為伽伐尼的觀點是不正確的。那么伏打怎么解釋伽伐尼的實驗現象呢?他認為銅和鋅這兩種金屬的電勢是不一樣的,存在電試差,其中鋅帶正電荷、銅帶負電荷,電流會通過肌肉形成一個回路,形成了電流,肌肉是受到電的刺激才收縮的!
“這個立體圖是伽伐尼的支持者所做的第一個實驗。這個是甲標本,這個是乙標本,把乙標本的神經搭到甲標本上,刺激甲標本,發現乙標本也收縮了,他們推斷是由于甲發生了電位變化引起了乙的收縮,所以他們認為生物是可以產生生物電的。但是在這個實驗里面,由于仍然用到了電刺激,還不能夠完全排除外界電的原因,因為甲標本表面上的少量溶液可能會導電而使乙標本受到的電刺激,所以這個實驗還是有缺陷的,并不是特別有說服力。
最有說服力的是無金屬試驗。試驗中甲標本是完好的,乙標本在腓腸肌處進行了橫切,圖上的線代表了甲標本的神經纖維,其中一端搭在乙標本腓腸肌的內部,另一端搭在乙標本腓腸肌的表面。一開始用玻璃分針挑著神經纖維的一端,只讓其中一端與腓腸肌接觸,然后慢慢放下玻璃分針,發現甲標本神經纖維一觸碰到乙標本的肌肉,甲就開始收縮。注意并不是將甲標本的神經纖維的兩端一直搭在乙標本上,一直搭著就不會收縮了。在這個實驗中,沒有任何的電刺激,而甲標本發生了收縮,所以這個無金屬試驗確實證明了生物電是存在的。這是整個“蛙腿論戰”的過程。教材中的許多討論題還是很好的,比如說伽伐尼的試驗設計是否合理,他對實驗的解釋是否正確,伏打如何解釋實驗現象。這樣會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觀點,在科學探究的領域中,沒有絕對的對和錯,無論是成功的還是失敗的實驗和理論都是科學前進的基石!

過程

“今天我們學習第三章第一節“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大家先請看大屏幕,這兩個人正在做什么呢?打電話。電話兩端的人可以通過電話線聽到彼此的聲音,那么聲音是怎樣傳導的呢?電信號。實際上,我們人體中也有電信號?催@個正在打高爾夫球的女子,她就是通過電信號來控制自己身體的協調運動的,不光是運動,我們大腦的思維以及我們心臟的跳動都有電信號的產生和變化,我們把它稱作生物電,生物電現象在生物體內是普遍存在的,那么生物電是怎樣發現地呢?”
這一部分就是我提到的每一節課前面的情景導入,如果直接去說生物電的概念等內容,學生可能覺得很唐突。我用一個電話做為一個引入,設問為什么我在這,另外一個人在很遠的地方,還能通過聲音來交流;是因為聲音轉化成了電信號,通過電話線往外傳播,這樣就很自然地引入了電的概念,再引入生物電在身體內是普遍存在的。
“生物電是通過2位科學家為首的科學辯論來發現的,這兩位科學家一位叫伽伐尼、一位叫伏打,他們兩個人的辯論被人們稱作‘蛙腿論戰’。現在我們5個人一個小組來重復科學家們的實驗,通過實驗過程來體會一下科學現象發現的過程。實驗前需要準備蟾蜍的坐骨神經-腓腸肌標本,現在通過看錄像,先掌握一下標本制作方法。”
教材課題研究的要求是了解蛙或蟾蜍坐骨神經-腓腸肌的標本制作方法,也就是說,并不要求學生來操作。如果學校沒有條件的話,可以把操作過程錄下來,放這個演示錄像讓學生看一看了解就可以了。如果學生只看圖像,就很難對肌肉收縮有一個感性認識,因此還是需要看一些實物,最好是錄像,有助于他們掌握。
教材中提到了任氏液,任氏液可以保持離體兩棲動物的組織、器官具有正常的生命活動。任氏液的配置方法很簡單,大家可以查到,主要成分就是氯化鉀,氯化鈉等等,相當于人類的生理鹽水,是個等滲的溶液。
“蛙板、玻璃板、解剖盤、鑷子、手術刀、骨髓針、銅鋅弓、手術剪、眼科剪、滴管、玻璃分針(因為神經不能直接接觸到金屬,所以在解剖的過程中都要用到玻璃分針,找比較細的玻璃棒放到噴燈上一拉就可以了,物理老師都可以做)、線和圖釘。先用左手抓住蟾蜍,食指按住它的頭部,拇指按住其背部,用骨髓針沿著蟾蜍兩眼中間的位置向后滑,大約在耳附近的地方可以感覺到有一個凹陷,這就是枕骨大孔,用骨髓針插進去,再向前插入顱腔,破壞顱腦,向后插入椎管,破壞脊髓,看到蟾蜍四肢癱軟就可以了。取出骨髓針,蟾蜍腹面向上放在解剖盤中,剪開它腹部的皮膚和肌肉,把內臟也減下來,注意不要剪掉后面的神經。提起蟾蜍的后肢,用鑷子把內臟再剝離一下,這2根白色的就是坐骨神經,中間是椎骨,用剪刀在椎骨的前方剪斷,不要剪到神經,然后用手蘸點任氏液把蟾蜍的皮剝下來,碰到不太好剝的地方用剪刀剪一下,尤其是關節處,注意不要傷害到蟾蜍的肌肉和神經。同樣的辦法把另一后肢的皮也剝下來,然后把去皮的后肢放在墊有蛙板的玻璃板上,用手術刀切開恥骨聯合,注意不要切到手,用剪刀剪開,將一只后肢放到進任氏液中,另一肢后肢繼續剝離。這就是腓腸肌,將腓腸肌向上,用圖釘將后肢固定住,然后用玻璃分針小心的分離神經,注意不要用金屬和手碰神經,順著坐骨神經向下剝離,不好剝離的地方可以用剪刀將肌肉剪掉,挑起坐骨神經,看是否剝離干凈,用剪刀將其他的小神經減掉。這就是坐骨神經,只保留最前端的一點椎骨,把其他的地方剪掉,滴一點任氏液(操作過程中要不停地滴任氏液),用玻璃分針挑起腓腸肌,在下面穿一根線,將腓腸肌肌腱系起來,然后用手術刀將下面切開,只保留一段股骨頭,其他地方剪掉,將股骨頭上多于肌肉分離出來,這就是制備完備的標本,一個是椎骨、坐骨神經,股骨頭,腓腸肌,這是整個制作標本的過程,下面請大家自己動手制作制作一下標本,先去后面取蟾蜍,小心蟾蜍耳后腺的毒液(蟾蜍耳后腺分泌物有一定毒性,也叫蟾蘇,但毒性不大,小心不要弄到眼睛里)。”
“制作完標本,我們接著往下做實驗,現在大家把標本放在玻璃板上,我們來做伽伐尼的實驗。首先,用電去刺激標本(可以去物理組借一個電池盒,兩邊連兩個電極)。發現腓腸肌發生了收縮。我們再用銅和鋅兩種金屬構成的回路來刺激一下,看看結果如何。注意實驗過程中要用滴管往標本上滴任氏液。用銅鋅弓刺激后,也能看到肌肉收縮,只是收縮程度不如電刺激那么強烈。用電和銅鋅弓刺激都會使肌肉產生收縮,這說明了什么問題呢?我們來看一下伽伐尼是怎樣來解釋這個問題的。伽伐尼認為生物是帶電的,肌肉和神經帶有不同的電,當用導體把它連接,就會放電。那么大家想一想他的解釋是否準確呢?對,并不合理,科學家伏打也提出了同樣的問題,他通過重新試驗發現,只有用2種不同金屬構成的回路去刺激的時候,才有肌肉收縮的現象,用同種金屬就不會出現收縮現象。我們來試一下,用一種金屬來刺激會怎樣?當用銅絲來刺激時沒有肌肉收縮現象,怎樣解釋這個問題呢?伏打從這個實驗中得到啟發,認為不同金屬間存在電勢差,最終發明了電池。那么到底存不存在生物電呢?從前面2個實驗中不能得到結論,我們再看一下伽伐尼的支持者做的實驗。實驗是將甲標本的一根神經搭在乙標本的肌肉上,然后去刺激乙標本。好,大家用剛才制作了的2個標本,按照圖示來做一下。”
這步實驗不易成功,教師做起來也有難度,因為它的成功需要很多條件,包括剝離地是否干凈,神經是否連到了其他地方、任氏液的配制等等,學生做成功非常難。我們也請教了大學老師如何提高這個實驗的成功率,他們也沒有更好的辦法。所以我們就給學生播放了一個成功實驗的錄像。肌肉放置過程中接觸面與其他地方可能發生了黏連,這也會影響實驗結果。另外我們一邊講課一邊做,所以標本剝離的時間太長了,影響了實驗結果。
“大家再看一下下一個試驗,是把一個標本的肌肉從中間切開,然后把另一個標本的神經的一端放到切開的肌肉的表面,另一端放在損傷面上。用解剖刀把一個標本的肌肉切斷,只留下其中的一半。將另一個標本神經的一側放在肌肉的損傷面上,另一側用玻璃分針挑起,使其落下時接觸肌肉表面。注意看錄像,當移開玻璃分針,可以看到在神經一搭上肌肉表面時肌肉就開始收縮了。大家從伽伐尼的支持者做的兩個實驗中得到了什么啟發呢?先看第一個實驗,它和伽伐尼的實驗有什么區別?在這個實驗中,標本甲發生了變化而使標本乙收縮,而前面已經證實標本乙收縮的必須條件是接受電刺激;實驗中并沒有直接去刺激乙,但是乙收縮了,也就是說標本甲可以給乙標本一個類似于電刺激的刺激。也就是說標本甲收縮時電位產生了變化,相當于接受了電刺激。這個實驗能證明生物是存在生物電的。但由于實驗中用到了電刺激,所以不夠完善。實驗2沒有金屬刺激,是由于肌肉損傷的部位能夠產生電位變化,導致了另一標本的肌肉收縮。這一無金屬試驗使人們確信生物電是存在的。也就是說在整個“蛙腿論戰”中,最終伽伐尼和他的支持者取得勝利了。通過“蛙腿論戰”過程,給了我們這樣的啟示:人類對科學現象的認識是經過反復論證才能得到正確結論。大家在學習時也一樣,對任何實驗現象都要抱有質疑的態度,帶著疑問去學習,也許你也會有新的發現。如何去進一步證明生物電的存在呢?劍橋的科學家霍奇金用槍烏賊的巨大神經纖維作為研究對象,測出了一個細胞的膜內外的電位差,有力地證明了生物電的存在。這種生物電也叫做膜電位,下面來看一下膜電位的產生!
這節課在高一時上課效果更好,由于學生沒有學過這些知識,他們能夠積極地討論,而且這節課的重點也應該放在討論上。
“正常的細胞,細胞內外都要維持一定的離子濃度。細胞有排鈉保鉀的特征,它是通過鈉鉀泵來實現的。鈉鉀泵能夠將鈉不斷地運到細胞外,將鉀不斷地運到細胞內,它是一種主動運輸方式。因為它是逆離子濃度梯度進行的,需要ATP的參與。正常情況下,細胞膜的外面有較高濃度的鈉離子和氯離子,膜內含有較高濃度的鉀離子和一些大分子的負電荷物質。正是鈉鉀泵的作用才能使細胞膜維持這種狀態。除了鈉鉀泵,在膜上還有一種離子通道,這種離子通道很象閥門,能讓離子出入。閱讀教材37頁,當細胞沒有受刺激的時候,細胞處于“靜息”狀態,在這個狀態下,鉀離子可以通過離子通道運到細胞外,鉀離子的這種運動導致了膜內外電位差的變化,導致膜外有較多的正電荷,當膜內外形成一定的電位差時,由于同性相斥,阻止了鉀離子繼續外流。細胞膜外帶正電荷,細胞膜內帶負電荷,我們把這個時候的電位叫“靜息電位”。當細胞接受到刺激后,鈉離子通道就會開放,鈉離子便通過離子通道從細胞外向細胞內流動。隨著鈉離子的運輸,變成了外負內正,鈉離子不斷往里運就會使細胞內帶正電荷,這樣就會阻止鈉離子內流,這時候,對比剛才的電位,我們把它稱作“動作電位”。動作電位是細胞內帶正電荷,細胞外帶負電荷。動作電位一旦產生,就會向其他部位傳遞。我們來看“動作電位”的傳導,中間產生“動作電位”的地方為興奮區,沒有產生動作電位的地方叫靜息區,大家可以結合物理學的知識,來解釋興奮怎樣向兩邊傳遞。電流總是由正電荷流向負電荷,大家可以發現在細胞膜外,電流是從興奮區流向靜息區,而在膜內電流流向剛好相反。這種電流我們稱作局部電流,局部電流后整個電荷的分布會有什么變化呢,正電荷流到負電荷后,原來正電荷的地方就變成負電荷了,那么,同學們來想一想下一個階段膜電荷的分布?膜外的興奮區變成靜息區,而原來的靜息區變成了興奮區,也就是說,興奮傳導出去了。那么興奮的傳導方向呢?這種傳導方向是雙向傳導的。動作電位在神經纖維上傳導是需要滿足一定的條件的,首先要保證生理的完整性,第二它是雙向傳導的,第三它是非遞減性傳導,第四具有絕緣性,另外它還相對不疲勞。這幾個特性我們可以聯系實際生活來分析,比如要理解動作電位的傳導必須具有生理完整性呢,可以舉高位截癱病患者的例子,患者許多活動不能自理。如果神經被切斷,生理完整性被破壞了話,就不能傳導興奮了。雙向傳導剛才已經解釋過了。第三非遞減性傳導是指信號是不衰竭的。第四絕緣性是信號之間不會相互干擾,比如我們可以控制具體的某個手指運動!
相關鏈接一般是不需要老師講的,但興奮在神經上的傳導特點還是比較重要的,可以與神經元之間興奮的傳導做個對比,這個地方是雙向的,而神經元突觸傳導是單向的;在神經上的傳導比較快,而后者具有突觸延擱。
“我們來回顧一下這節課的主要內容,這節課主要講了神經沖動的產生和傳導,其中都伴隨著生物電的現象,都有電位的變化。這節課的重點就是前面所學的生物電的發現,大家一定要從中得到啟發,對待問題一定要反復論證才能得到答案!
這節課的重點應該在“蛙腿論戰”的討論上,學生應分為2組,一組維護伽伐尼的觀點,一組支持伏打的觀點,對實驗和現象進行充分論證;制備腓腸肌過程可以看錄像了解一下就可以了;后面介紹了離子泵,它是很重要的運輸途徑,但不一定消耗能量。比如離子通道,新教材里已經講了。而且離子通道是有選擇的,不是時時刻刻都開放的。給學生一個比較完整的知識體系。

業見同步練習



記教后感:首先可引導學生分析神經纖維表面電位差的實驗。條件許可的話,教師可盡可能利用多媒體手段演示該實驗的過程和現象;退其次,教師應通過板圖把實驗的過程和現象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分析從該實驗的現象能得出什么結論。電表指針的變化反映了神經表面電流的變化,而這種變化是由于刺激神經引起的,由此說明刺激會引起神經興奮。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66662.html

相關閱讀:血糖調節
微生物發酵及其應用
生態工程的基本原理
群落的動態
工具酶的發現和基因工程的誕生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