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二化學上學期寒假作業答案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二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二化學上學期寒假作業答案解析

1.C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濃度的變化計算反應速率,再利用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來確定反應式。X2、Y2濃度都是1mol•L-1,達到平衡時c(X2)=0.4mol•L-1、c(Y2)=0.8mol•L-1、c(Z)=0.4mol•L-1,則X2、Y2、Z的反應速率之比為=3:1:2。根據反應速率之比等于化學計量數之比可知,該反應式為3X2+Y2=2X3Y,因此答案選C。

考點:考查可逆反應方程式的確定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考點,屬于基礎性試題的考查,難度不大。明確反應速率與化學計量數的關系是答題的關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

2.C

【解析】

試題分析:析出銅的物質的量是1.92g÷64g/mol=0.03mol,轉移電子的物質的量是0.03mol×2=0.06mol,則關鍵電子守恒可知,析出銀的物質的量是0.06mol,質量是0.06mol×108g/mol=6.48g,答案選C。

考點:考查電解池中電極產物的有關計算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考點,難度不大。明確電子守恒是解題的關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規范答題能力。

3.D

【解析】

試題分析:原電池的構成條件是:

①有兩個活潑性不同的電極,

②將電極插入電解質溶液中,

③兩電極間構成閉合回路,

④能自發的進行氧化還原反應。

原電池中正極上發生還原反應,負極上發生氧化反應。A、B、C三個裝置中均構成構成原電池,銅作正極,正極上氫離子得電子生成氫氣;D、該裝置沒有形成閉合回路,所以銅極上沒有氣泡產生,所以正確的答案選D。

考點:考查原電池的判斷及電極反應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考點,屬于基礎性試題的考查,難度不大。明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構成條件是答題的關鍵。

4.C

【解析】

試題分析:在一定條件下,當可逆反應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時(但不為0),反應體系中各種物質的濃度或含量不再發生變化的狀態,稱為化學平衡狀態,因此選項C正確。平衡時各種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但各種的濃度之間不一定滿足某種關系,因此選項A不能說明。B中反應速率的方向相同,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因此B中的關系始終是成立,不能說明。D中不能說明各種物質的濃度或含量不再發生變化,所以不能說明是否達到平衡狀態,因此答案選C。

考點:考查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判斷

點評:該題是中等難度的試題,也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和考點。試題基礎性強,難易適中,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與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該題的關鍵是明確平衡狀態的特點,然后結合具體的可逆反應靈活運用即可。

5.C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氫氣燃燒的熱化學方程式可知,2mol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571.6 kJ的熱量,A正確;同樣1mol H2完全燃燒生成液態水時放出的熱量是571.6kJ ÷2=285.8kJ,B正確;C不正確,因為化學計量數表示的是參加反應的物質的物質的量,不是分子數;反應熱與化學計量數成正比,因此選項D也正確的,答案選C。

考點:考查熱化學方程式的有關判斷和反應熱的計算

點評:該題是基礎性試題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學生對熱化學方程式含義以及反應熱與化學計量數關系的了解掌握情況,意在培養學生靈活運用基礎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6.D

【解析】

試題分析:原電池的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電解池的陰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因此答案選D。

考點:考查原電池中電極反應式的判斷

點評:該題是常識性知識的考查,難度不大。明確原電池和電解池的工作原理是答題的關鍵,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

7.D

【解析】

試題分析:原電池中較活潑的金屬是負極,失去電子,發生氧化反應。電子經導線傳遞到正極,所以溶液中的陽離子向正極移動,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因此根據總的方程式可知,Pb是還原劑,失去電子,因此負極是Pb,正極是二氧化鉛,A不正確;正極得到電子,發生還原反應,因此選項B不正確,應該是PbO2 +2e-+SO42- + 4H+ =PbSO4 + 2H2O;原電池中陽離子向正極移動,C不正確;反應中消耗SO4 2-,因此放電一段時間后,SO4 2-濃度減小,D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鉛蓄電池的有關判斷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屬于中等難度的試題。試題緊扣教材,側重對學生基礎知識對鞏固和訓練。該題的關鍵是明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然后再結合題意靈活運用即可。

8.B

【解析】

試題分析:在一定條件下,當可逆反應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時(但不為0),反應體系中各種物質的濃度或含量不再發生變化的狀態,稱為化學平衡狀態,因此選項B正確,A不正確。平衡時各種物質的濃度不再發生變化,但各種的濃度之間不一定滿足某種關系,選項C不能說明。選項D中反應速率的方向相同,速率之比是相應的化學計量數之比,因此D中的關系始終是成立,不能說明,因此答案選B。

考點:考查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判斷

點評:該題是中等難度的試題,也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和考點。試題基礎性強,難易適中,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與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該題的關鍵是明確平衡狀態的特點,然后結合具體的可逆反應靈活運用即可。

9.C

【解析】

試題分析:圖中生成氫氣的反應速率先增大后減小,發生的反應為Mg+2H+?Mg2++H2↑。開始反應時濃度最大,隨著反應的進行,濃度逐漸減小,如果不考慮氣其它因素,反應速率應逐漸減小,但開始階段反應速率逐漸增大,說明溫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因該反應為放熱反應,放熱使溫度升高,則反應速率加快,故③正確;但1隨著反應的進行,反應速率開始降低,這是由于反應后期溶液中氫離子的濃度降低,從而導致反應速率降低,即氫離子的濃度對反應速率有影響,即①正確;由反應可知Mg參加反應,開始接觸面積大,反應速率快,但隨反應的進行,接觸面積減小,則反應速率減小,故②正確;因Cl-不參加反應,Cl-的濃度增大或減小都不影響化學反應速率,且該反應中Cl-的濃度不變,故④錯誤,即影響反應速率的因素為①②③,答案選C。

考點:考查影響化學反應速率的因素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考點,屬于中等難度的試題,側重對學生分析、歸納和總結問題的能力的培養。明確反應原理和圖象中的反應速率變化及影響反應速率的常見因素是解答本題的關鍵。

10.B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方程式可知,該反應是體積不變的放熱的可逆反應,降低溫度,正向反應速率減小倍數小于逆向反應速率減小倍數,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A不正確;升高溫度,反應速率增大,將縮短達到平衡的時間,B正確;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和容積不變,充入氬氣,濃度不變,正、逆反應速率均不變,平衡不移動,C不正確;達到平衡后,保持溫度和壓強不變,充入氬氣,容器的容積必然增大,但平衡不移動,HI的質量不變,D不正確,答案選B。

考點:考查外界條件對平衡狀態和反應速率對影響

點評:該題是中等難度的試題,試題貼近高考,針對性強,有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該題的易錯點是選項CD,注意壓強對反應速率和平衡狀態影響的實質。

11.C

【解析】

試題分析:該裝置沒有外接電源,所以是原電池。原電池中,負極材料比正極材料活潑,且負極材料是隨著反應的進行質量減少,正極質量增加或放出氣泡。根據題意知,N極是負極,M是正極,且N極材料比M極活潑。

選項A中M極材料比N極活潑,故A錯誤;選項B中M極上質量不增加,溶液中的氫離子在正極放電,故B錯誤;選項C中N極材料比M極活潑,且M極上有銀析出,所以質量增加,符合題意,故C正確;選項D中M極材料比N極活潑,故D錯誤,答案選C。

考點:考查原電池原理的應用和判斷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屬于中等難度的試題。該題的關鍵是明確原電池的工作原理,然后結合題意和裝置圖靈活運用即可。能根據電極材料的變化判斷正負極是解本題的關鍵。

12.A

【解析】

試題分析:醋酸鈉溶于水,CH3COO-水解,即CH3COO-+H2O

CH3COOH+OH-。加入少量NaOH固體,抑制CH3COO-水解,c(CH3COO-)增大,A正確;鐵離子水解,溶液顯酸性,促進CH3COO-水解,c(CH3COO-)降低,B不正確;稀釋促進CH3COO-水解,但溶液的堿性降低,即pH降低,C不正確;D中根據電荷守恒c(Na+)+c(H+)=c(CH3COO-)+c(OH-),溶液顯酸性,則c(Na+)  考點:考查醋酸鈉的水解、溶液中離子濃度大小比較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屬于綜合性試題的考查,對學生的思維能力提出了較高的要求,本題貼近高考,綜合性強,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意在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創新思維能力。該題的關鍵是在明確反應原理的基礎上利用好幾種守恒關系,即電荷守恒、物料守恒以及質子守恒,然后結合題意靈活運用即可。

13.B

【解析】

試題分析:在一定條件下,當可逆反應的正反應速率和逆反應速率相等時(但不為0),反應體系中各種物質的濃度或含量不再發生變化的狀態,稱為化學平衡狀態,所以選項A可以說明反應達到平衡狀態。密度是混合氣的質量和容器容積的比值,在反應過程中質量和容積始終是不變的,B不能說明;該反應是體積減小的可逆反應,隨反應進行,反應混合物的物質的量減小,壓強降低,密閉容器中總壓強不變,說明到達平衡,故C正確;混合氣體的總質量不變,隨反應進行,反應混合物的物質的量減小,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減小,當混合氣體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不再改變,說明到達平衡,故D正確,答案選B。

考點:考查可逆反應平衡狀態的判斷

點評:該題是中等難度的試題,也是高考中的常見題型和考點。試題針對性強,難易適中,側重對學生能力的培養和解題方法的指導與訓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邏輯推理能力和發散思維能力。該題的關鍵是明確平衡狀態的特點,然后結合具體的可逆反應靈活運用即可。

14.A

【解析】

試題分析:根據圖像可知,在壓強相同時,隨著溫度的升高,C的含量逐漸降低,這說明升高溫度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因此正反應是放熱反應,即△H<0;當溫度相同時,壓強越大,C的含量越低,這說明增大壓強,平衡向逆反應方向移動,因此正反應是體積增大的可逆反應,即m+n

考點:考查外界條件對平衡狀態的影響、圖像識別和分析

點評:該題是高考中的常見圖像,屬于中等難度的試題。該類試題需要注意的是在分析有關圖像時應該注意:一、ν-t圖像或 c-t 圖像:1.ν-t 圖像:分清正逆反應,分清各因素(濃度、溫度、壓強、催化劑)對反應速率和平衡移動的影響。 二、平衡圖像 1.出現拐點的圖像:分析依據“先拐先平”。在轉化率-時間圖像或物質的百分含量-時間圖像中,先出現拐點的曲線先達到平衡(代表溫度高或壓強大或使用合適的催化劑等)。

15.B

【解析】

試題解析:向平衡體系中通入SO2氣,由于發生氧化還原反應:SO2+2H2S=3S+2H2O,降低H2S的濃度,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故A錯誤;反應物NH4HS為固態,不存在濃度問題,因此多加入或取出其用量,對所發生的化學平衡體系的移動沒影響,故B正確;容器體積不變,充入NH3,增大產物濃度,平衡向逆向移動,故C錯誤;壓強不變時,充入N2等效于減壓,平衡向正向移動,故D錯誤。

考點:化學平衡移動

16.B

【解析】

試題解析:該裝置雖然采取了一定的保溫措施,但不可能完全杜絕熱量的散失,故A錯誤;該實驗裝置缺少環形玻璃攪拌棒,故B正確;燒杯間填滿碎紙條的作用是保溫,減少熱量的散失,故C錯誤;中和熱指稀溶液中強酸和強堿反應生成1mol水所釋放的熱量,與反應物用量無關,故D錯誤。

考點:中和熱的測定

17.D

【解析】

試題分析:A、硫酸溶液的密度隨濃度的增大而增大,圖像不符合,A錯誤;B、鋅與硫酸銅溶液發生置換反應是銅和硫酸鋅,然后鋅銅構成原電池加快反應速率,但由于消耗了鋅得到的氫氣減少,圖像錯誤,B錯誤;C、氫氣燃燒生成液態水放出的熱量多余生成氣態水放出的熱量,圖像錯誤,C錯誤;D、四種微粒的電子數分別是10、9、10、10,圖像正確,D正確,答案選D。

考點:考查化學圖像的分析判斷

18.D

【解析】加熱有利于水解FeCl3+3H2O?Fe(OH)3+3HCl,在加熱蒸干灼燒條件下,由于HCl具有揮發性,會從溶液中揮發出去,從而使FeCl3徹底水解生成Fe(OH)3,Fe(OH)3為不溶性堿,受熱易分解,在灼燒條件下完全分解生成Fe2O3。

19.C

【解析】

試題分析:A.在NH4Cl與NH3·H2O組成的混合液中,若NH3·H2O的電離作用大于NH4+的水解作用,則c(NH4+)>c(Cl—) ,若NH3·H2O的電離作用小于NH4+的水解作用,則c(NH4+)c(Cl—),正確;D. 根據電荷守恒可得:c(H+)+c(NH4+)>c(Cl—)+c(OH—) ,所以c(NH4+)

考點:考查溶液中離子濃度的大小比較的知識。

20.B

【解析】

試題分析:A.降低溫度,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O2的濃度減小,混合氣體顏色變淺,錯誤;B. 增大壓強,物質的濃度增大,因此顏色加深,平衡不發生移動,正確;C.增大CO的濃度,根據平衡移動原理,平衡向正反應方向移動,NO2的濃度減小,混合氣體顏色變淺,錯誤;D. 使用催化劑,正反應、逆反應速率加快,但是平衡不發生移動,物質的濃度不變,因此混合氣體顏色也不變,錯誤。

考點:考查外界條件對化學平衡、物質的濃度的影響的知識。

21.(6分) ① 5 種粒子。 ②CH3COO-和CH3COOH。 ③0.006mol

【解析】

22.(共18分,)

(1)①增大反應速率,加快反應的進行。

②該反應是體積減小的反應,高壓有利于NH3的合成。

(2)X= 1, y= 4

(3)乙;該反應是放熱反應,反應后容器內溫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動。

(4)負;

(5) N2+8 H++6e-= 2NH4+、)

(6) 增大

23.(1)1mol/L的硫酸的時間長,因為濃度小的反應速度慢。

(2)D 此反應是放熱反應,溫度升高,反應速度加快;隨反應的進行,H+濃度不斷減小,反應速度減慢。

【解析】(1)稀硫酸的濃度越大,反應速率越快,所以1mol/L的硫酸的時間長。

(2)因為反應是放熱反應,隨溫度的升高,反應速率逐漸加快。但隨反應的進行,氫離子的濃度會逐漸降低,因此反應速率會再慢慢的降低。

24.SO2的轉化率為89.8%

【解析】反應前

前=22.22×2=44.44 反應后

后=26.92×2=53.84

設原混合氣體含SO21mol,含O2xmol

則有:44.44=(64×1+32×x/(1+x))

解得x=1.572mol

設SO2的轉化率為y,則有:

2SO2+O2

2SO2??Δn

2121

1×y?          0.5y   ?

53.84=(64×1+32×1.572)/[(1+1.572)-0.5y]

解得:y=0.898=89.8%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41189.html

相關閱讀: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高二化學上冊酸堿中和滴定課時訓練專題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3)化學
2016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有答案人教版)
高二化學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練習題(帶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