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二中——學年度上學期期末考試高二(15屆)化學試題 說明:1.測試時間:90分鐘 總分:100分 2.客觀題涂在答題紙上,主觀題答在答題紙的相應位置上 可能用到的相對原子質量:H:1 O:16 C:12 S:32 Ca:40 Al:27Cl:35.5 Na:23 Cu:64 Fe:56 K:39 :108 Zn:65一、選擇題(本題包括小題,每小題分,共分)1.下列電子排布圖所表示的元素原子中,其能量處于最低狀態的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③⑤A.s軌道不能參與形成π鍵B.s-s σ鍵與s-p σ鍵的電子云形狀對稱性相同C.碳碳雙鍵的鍵能是碳碳單鍵鍵能的2倍D.N2分子中有一個σ鍵,2個π鍵3.下列分子中,屬于非極性分子的是( )①SO2、贐eCl2、跙Br3 ④COCl2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據報道,科學家開發出了利用太陽能分解水的新型催化劑。下列有關水分解過程的能量變化示意圖正確的是()5.可逆反應mA(g)+nB(g)??pC(g)+gD(g)的v-t圖像如圖所示,若其他條件都不變,只是在反應前加入合適的催化劑,則其v-t圖像如圖所示。①a1=a2、赼1<a2 ③b1=b2、躡1<b2 ⑤t1>t2⑥t1=t2、邇蓤D中陰影部分面積相等 ⑧圖中陰影部分面積更大以上所列正確的為( )A.②④⑤⑦ B.②④⑥⑧ C.②③⑤⑦ D.②③⑥⑧.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00 ℃時,將pH=2的鹽酸與pH=12的NaOH溶液等體積混合,溶液顯中性B.25 ℃時,某物質的溶液pH<7,則該物質一定是酸或強酸弱堿鹽C.25 ℃時,pH=4.5的番茄汁中c(H+)是pH=6.5的牛奶中c(H+)的100倍 D.100 ℃時某溶液中由水電離產生的c(H+)=1×10-11 mol?L-1,則該溶液的pH可能是11或37.用標準的KOH溶液滴定未知濃度的鹽酸,若測定結果偏低,其原因可能是( )A.配制標準溶液的固體KOH中混有NaOH雜質B.滴定終點讀數時,仰視滴定管的刻度,其他操作正確C.盛裝未知液的錐形瓶用蒸餾水洗過后再用未知液潤洗D.滴定到終點讀數時,發現滴定管尖嘴處懸掛一滴溶液.分別用pH=2和pH=3的醋酸溶液中和等物質的量的苛性鉀溶液,消耗兩種醋酸溶液的體積分別為V1和V2。V1和V2的關系正確的是( )A.V2 =10V1 B.V1>10 V2 C.V210V1.在25 ℃時,FeS的Ksp=6.3×10-18,CuS的Ksp=1.3×10-36,ZnS的Ksp=1.3×10-24。下列有關說法中正確的是( ) A.25 ℃時,CuS的溶解度大于ZnS的溶解度 B.25 ℃時,飽和CuS溶液中Cu2+的濃度為1.3×10-36 mol?L-1C.向物質的量濃度相同的FeCl2、ZnCl2的混合液中加入少量Na2S,只有FeS沉淀生成 D.除去某溶液中的Cu2+,可以選用FeS作沉淀劑.某原電池裝置如圖所示。下列有關敘述中,正確的是( )A.Fe作正極,發生氧化反應B.負極反應:2H++2e-===H2↑C.工作一段時間后,兩燒杯中溶液pH均不變D.工作一段時間后,NaCl溶液中c(Cl-)增大、選擇題(本題包括1小題,每小題分,共分)11.下列推斷正確的是( )A.BF3是三角錐形分子B.NH的電子式: ,離子呈平面形結構C.CH4分子中的4個C—H鍵都是氫原子的1s軌道與碳原子的p軌道形成的s-p σ鍵D.CH4分子中的碳原子以4個sp3雜化軌道分別與4個氫原子的1s軌道重疊,形成4個C—H σ鍵.X、Y、Z、M、W為五種短周期元素。X、Y、Z是原子序數依次遞增的同周期元素,且最外層電子數之和為15;X與Z可形成XZ2分子;Y與M形成的氣態化合物在標準狀況下的密度為0.76 g?L-1;W的質子數是X、Y、Z、M四種元素質子數之和的。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原子半徑:W>Z>Y>X>M B.XZ2、X2M2、W2Z2均為直線形的共價化合物 C.由X元素形成的單質不一定是原子晶體 D.由X、Y、Z、M四種元素形成的化合物一定既有離子鍵,又有共價鍵某密閉容器中充入等物質的量的A和B,一定溫度下發生反應A(g)+xB(g) 2C(g),達到平衡后,在不同的時間段,分別改變影響反應的一個條件,測得容器中物質的物質的量濃度、反應速率分別隨時間的變化如下圖所示: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30~40 min間該反應使用了催化劑 B.反應方程式中的x=1,正反應為吸熱反應 C.30 min時降低溫度,40 min時升高溫度 D.8 min前A的平均反應速率為0.08 mol?L-1?min-1.的、混合溶液中,各種離子濃度關系正確的是( ) A. B. C. D..氫氟酸是一種弱酸,可用來刻蝕玻璃。已知25℃時①HF(aq)+OH-(aq)=F-(aq)+H2O(l) △H=?67.7KJ?mol1②H+(aq)+OH-(aq)=H2O(l) △H=?57.3KJ?mol1在20mL0.1mol?L—1氫氟酸中加入VmL0.1mol?L-1NaOH溶液,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氫氟酸的電離方程式及熱效應可表示為:HF(aq)=H+(aq) +F?(aq) △H=+10.4KJ?mol1 B.當V=20時,溶液中:c(OH)=c(HF) +c(H+) C.當V=20時,溶液中:c(F)<c(Na+)=0.1mol?L—1 D.當V>0時,溶液中一定存在:c(Na+)>c(F)>c(OH)>c(H+).關于下列各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表示H2與O2發生反應過程中的能量變化,則H2的燃燒熱為483.6kJ?mol-1B.乙表示恒溫恒容條件下發生的可逆反應2NO2(g) N2O4(g)中,各物質的濃度與其消耗速率之間的關系,其中交點A對應的狀態為化學平衡狀態C.丙表示A、B兩物質的溶解度隨溫度變化情況,將A、B飽和溶液分別由tl℃升溫至t2℃時,溶質的質量分數B>AD.丁表示常溫下,稀釋HA、HB兩種酸的稀溶液時,溶液pH隨加水量的變化,則同濃度的NaA溶液的pH小于NaB溶液17.A(g)+B(g)C(g)+D(g),其正反應放熱。現有三個相同的2L恒容絕熱(與外界沒有熱量交換)密閉容器I、II、III,在I中充入1molA和1molB,在II中充入1molC和1mol D,在III中充入2molA和2molB,700℃條件下開始反應。達到平衡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容器I、II中正反應速率相同B.容器I、III中反應的平衡常數相同 C.容器I中A的物質的量比容器II中的多 D.容器I中A的轉化率容器III中A的轉化率18.某同學按下圖所示的裝置進行實驗,A、B為兩種常見金屬,它們的硫酸鹽可溶于水。當K閉合時,在交換膜處SO從右向左移動。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溶液中A2+濃度減小B.B電極的反應:B-2e-===B2+C.Y電極上有H2產生,發生還原反應D.反應初期,X電極周圍出現白色膠狀沉淀,不久沉淀溶解19.高鐵電池的總反應為3Zn+2K2FeO4+8H2O3Zn(OH)2+2Fe(OH)3+4KOH,下列敘述不正確( ) A.放電時負極反應為Zn-2e-+2OH-===Zn(OH)2 B.充電時陽極反應為Fe(OH)3-3e-+5OH-===FeO+4H2O C.放電時每轉移3 mol 電子,正極有1 mol K2FeO4被氧化 D.放電時正極附近溶液的堿性增強20.用Pt作電極,電解串聯電路中分裝在甲、乙兩個燒杯中的200mL0.3mol/LaCl溶液和現300mL0.15mol/L的AgNO3溶液,當甲中產生0.56L(標準狀況)Cl2時停止電解,取出電極,將兩杯溶液混合,混合液在室溫下的pH為(設混合后總體積為500mL,且所產生的Cl2全部逸出)( )A.2B.7C.11.7D.12第Ⅱ卷(分)21.(16分) 及化合物在生產、生活中有廣泛應用。請回答下列問題:工業上常利用Fe2+能與CN-形成穩定Fe(CN)4-6(六氰合亞鐵離子)的特點來處理含CN-的工業廢水。①寫出基態Fe2+的電子排布式 。②從結構角度分析Fe3+較Fe2+穩定的原因 。③CN-中C原子的雜化軌道類型為 。三氯化鐵常溫下為固體,熔點282 ℃,沸點315 ℃,在300 ℃以上易升華。易溶于水,也易溶于乙醚、丙酮等有機溶劑。據此判斷三氯化鐵晶體中存在的微粒間作用力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鐵元素為血紅蛋白和肌紅蛋白的活性部分??血紅素的重要組成部分,血紅素的結構式 血紅素中含有C、H、O、N、Fe五種元素,C、N、O三種元素的第一電離能由小到大的順序是 。(4)鈣是人體所需的重要元素之一,有一種補鈣劑——抗壞血酸鈣的組成為Ca(C6H7O6)2?4H2O,其結構示意圖如下:該物質中存在的化學鍵類型包括 (填字母)。A.金屬鍵 B.離子鍵C.非極性共價鍵 D.配位鍵(5)金屬陽離子含未成對電子越多,則磁性越大,磁記錄性能越好。離子型氧化物V2O5和CrO2中,適合作錄音帶磁粉原料的是 。.CH、—CH3(甲基)、CH都是重要的有機反應中間體,有關它們的說法正確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A.它們均由甲烷去掉一個氫原子所得它們互為等電子體,碳原子均采取sp2雜化C.CH與NH3 、H3O+互為等電子體,幾何構型均為三角錐形D.CH中的碳原子采取sp2雜化,所有原子均共面(2)CaC2是制取乙炔氣體的原料,其中C與O互為等電子體,O的電子式可表示為____________;1 mol O中含有的π鍵數目為________。(3)X、Y兩種有機物的分子結構和部分物理性質如下表,二者物理性質有差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代號結構簡式水中溶解度/g(25 ℃)熔點/℃沸點/℃X0.245100Y1.711429523.(10分) 如圖所示,在一定溫度下,把2體積N2和6體積H2通入一個帶有活塞的容積可變的容器中,活塞的一端與大氣相通,容器中發生以下反應:(正反應放熱),若反應達到平衡后,測得混合氣體的體積為7體積。據此回答下列問題:(1)保持上述反應溫度不變,設a、b、c分別代表初始加入的N2、H2和NH3的體積,如果反應達到平衡后混合氣體中各氣體的體積分數仍與上述平衡相同,那么:①若a=1,c=2,則b=_________。在此情況下,反應起始時將向_________(填“正”或“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 化學試題 Word版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860055.html
相關閱讀:高二化學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練習題(帶答案)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3)化學
高二化學上冊酸堿中和滴定課時訓練專題
2016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有答案人教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