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年高二12月月考試題地理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50分)1.區域的類型一般可以分為均質區和功能區兩種。下列區域屬于均質區的是 ①北方方言區 ②浦東新區 ③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 ④長江沿岸工業帶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區域的特征有 ①整體性 ②差異性③獨立性 ④開放性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讀下圖,完成3-5題。3.P1、P2、P3、P4四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A.P1地年平均氣溫最高 B.P2地年平均氣溫在14.5-15.0℃間 C.P3地年降水量最少 D.P4地年降水量在1000-1l00mm間4. A.P1地 B.P2地 C.P3地 D.P4地5. A.考慮交通條件 B.因地制宜 C.有全球意識 D.發展機械化在廣州、佛山兩市政府負責人簽署的《廣州市、佛山市同城化建設合作框架協議》中提出,廣佛兩地要在產業協作、城市規劃、交通基礎設施和環境保護這四個領域率先嘗試同城化。據此完成6-7題。6.廣佛同城化對下列哪些方面影響較大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地域結構 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城市化水平 廣州和佛山的城市用地規!V州和佛山之間的經濟聯系A. B.C. D.7.廣佛同城化后,其GDP總量直逼上海,但與上海相比,廣佛的不足之處有產業體系不夠完善,工業門類不全,輕工業發達、重工業薄弱 人才資源不夠豐富,科技與教育力量相對不足 工業用水、電、土地價格和勞動力成本在不斷降低 經濟輻射能力強,使經濟腹地擴大A. B.C. D.讀右圖完成8-10題。8.A點在B點的什么方向 A.正西 B.西北 C.正東 D.東南9.如果一架飛機從A地飛往B地,最近的飛行的方向為 A.一直向東 B.一直向西C.先向東南,再向東北 D.先向西北,再向西南 10.如果AB所在的緯度為60°,則緯線段AB的長度約為 A.2500km B.10000km C.5000km D.3000km讀“地球表面自轉線速度等值線分布圖”,回答11-12題。11.圖中區域大部分位于A.北半球中緯度B.北半球低緯度C.南半球中緯度D.南半球低緯度圖中a、b兩點緯度相同,但地球自轉的線速度明顯不同,原因是A.a點地勢高,自轉線速度大B.b點地勢低,自轉線速度大C.a點地勢低,自轉線速度大D.b點地勢高,自轉線速度大A.亞歐板塊B.太平洋板塊C.非洲板塊D.印度洋板塊.A. B. C. D..21.關于上題所述要素對圖示區域影響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A.海岸線曲折,港灣優良B.使本區的氣候具有典型的海洋性特征C.造就了大面積的平原地形D.海運對區域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甲、乙兩地≥10℃積溫分別在3400℃、4500℃以上,年降水量分別約為650毫米、1300毫米。據此回答題。.對甲、乙兩地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地種植春小麥、乙地種植冬小麥B.甲地在牧區、乙地在農區C.甲D.甲地農作物二年三熟、乙地一年二熟.甲、乙兩地可能分別位于A.華北平原、鄱陽湖平原B.三江平原、洞庭湖平原C.鄱陽湖平原、河套平原D.寧夏平原、江漢平原下圖所示的圓為一條緯線,M點為某日晨昏線與該緯線的交點,M、N兩點的經度差為60°。據此完成24=25題。24.若N點為北半球某地夜晚2時,則A.M點的晝長為8小時 B.此時N點處正值日落C.M點的晝長為20小時 D.此時M點處正值中午.某日圖示緯線的最大太陽高度為77°,M點地方時為5時,N點處于白天,此時N點的太陽高度約為A.33° B.30° C.60° D.44° (1)寫出太陽直射點的地理坐標____________。(2分)(2分)(4分)(4分)(4分) (12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商品糧基地類型甲乙丙丁占全國商品糧基地的比重(%)耕地面積40.176.8223.4329.58農業人口19.914.728.546.89糧食商品率35.227.219.629.0項目2020年2030年人口(億人)15.4316.00糧食總消費量(億千克)6 8207 360人均糧食需求量(千克)442460(1)我國糧食生產規劃中將商品糧基地分為四類:南方高產區、黃淮海平原區、東北低產區、西北干旱區。根據材料1判斷甲、乙、丙、丁依次代表的商品糧基地。(分)(2)依據材料2分析說明我國糧食中長期消費的趨勢及出現這種趨勢的主要原因。(分)(3)簡要說明“中糧西運”對西部可持續發展有何意義。(分)(4)隨著退耕還林、退耕還草和濕地保護的實施,甲要保持全國商品糧供應基地的地位,今后的發展途徑是什么?(分).讀“甲、乙兩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圖”,回答下列問題(9分)(1)若甲為東半球某國,則其可能是( )A.法國 B.德國 C.印度 D.新加坡(2)若乙為西半球某國,則其可能是( ) A.墨西哥 B.巴西 C.阿根廷 D.美國(3)從世界經濟發展趨勢看,甲國產業結構將向乙國產業結構的趨勢發展,因此從現在到未來,甲國勞動人口職業轉化的主要趨勢是向第 產業轉化。(4)甲國的勞動力流向乙國,主要從事第 產業,乙國到甲國辦跨國公司,主要是看甲國 和 。(5)乙國向甲國轉移的產業主要是 密集型產業和 密集型產業,這種產業轉移對國的自然環境可能產生的影響是造成 。13分)(1)圖10和圖11中的陰影部分表示世界上兩個著名的傳統工業區,它們在19世紀中后期發展工業所擁有的共同區位優勢是________資源和水資源豐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兩工業區在自然帶上都屬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帶,所在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都是_______________業。圖_______(填“10”或“11”)所示國家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更高。(3)20世紀60年代以后,這兩個地區都進入了區域發展的________階段,區域內資源短缺、________________、土地和勞動力成本偏高。區域面臨著_______________、人口減少等嚴重的社會問題。(4)面對困境,兩地都采取了發展科技、改善交通條件和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使得區域投資環境和人居環境得到了很大改善,推動了區域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兩地區產業結構調整的具體內容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大力發展____________和高新技術產業,③重視___________產業的發展。參考答案:1-5 ADDDB 6-10 DACDC 11-15 AABAB 16-20 CDDBB 21-25 CDACD26.(16分)(1)23°26′N,150°E (2分) (2) 10 (2分) (3) 24 (2分) 0 (2分)(4) dcab (2分) 西南 (2分) (5)東南 (2分) 先西北后西南(2分)27. (12分)(1)東北低產區、西北干旱區、黃淮平原區、南方高產區(4分)(2)糧食總消費量和人均糧食需求量都增加。人口增加,糧食總消費量增加;生活水平和消費水平提高,食物結構改善,人均糧食需求量增加。(3分)gkstk(3)為西部地區退耕還林、還草提供糧食保證,減輕西部地區生態壓力;緩解西部糧食緊張的壓力,有利于西部地區調整農業生產結構,發揮地區優勢。(2分)(4)①發展農業科技,精耕細作,提高糧食單產;②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③改善農業生態環境,保證農業的可持續發展等。(3分)28.(每空1分,共9分)(1)C (2)D (3)第三產業(4)第三 大量廉價勞動力、土地 廣闊的市場(5)勞動 資源 環境污染和資源壓力29.共13分,每空1分(1)煤炭 水陸交通發達 市場廣闊 (2)溫帶落葉闊葉林帶 乳畜業 10(3)轉型 環境污染嚴重 高失業率 (4)治理環境污染 利用新技術改造傳統工業部門 新興工業 第三圖10山東省濟寧市規范化學校高二12月月考 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er/997248.html
相關閱讀:湖南省2011年普通高中學業水平考試模擬試題(3)化學
福建省晉江市永和中學2012-2013學年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化學試題
2016年高二化學寒假作業(有答案人教版)
高二化學上冊酸堿中和滴定課時訓練專題
高二化學非金屬元素及其化合物練習題(帶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