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棗莊市屆高三年級期中考試政 治 試 題本試卷分第1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100分,考試時間90分鐘?荚嚱Y束后,將答題卡和答題紙一并交回。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填涂在答題卡和答題紙規定的地方。第Ⅰ卷(選擇題共50分)注意事項:1.答第1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學校、考試科目填涂在答題卡上。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一、選擇題(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題2分,共50分)1.國務院副總理李克強在《改革開放進程中深入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一文中指出,,要繼續“牢牢把握擴大內需這一戰略基點”。國家可能采取的擴大內需措施有( )①促進就業創業②減少財政支出 ③提高銀行利率④培育消費熱點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2.右圖描述的是5月至8月某市豬肉價格走勢,對此,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①該種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會有所增加②該種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會有所減少③該種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會有所減少④該種商品的替代商品需求量會有所增加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②④3.針對人民幣升值的情況,為了減少損失。在境外的消費者以信用卡美元賬戶支付,到還款日以人民幣還款,在此過程中( )A.人民幣執行了世界貨幣的職能的 B.人民幣執行了價值尺度的職能C.人民幣的本質是一?般等價物 D.人民幣執行了支付手段的職能4. l 1月3日,中國企業家網載文指出,人民幣升值令中國就業形勢更緊張。下列關于人民幣升值與就業形勢的傳導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A.人民幣升值——不利于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對外勞務輸出減少——國內就業減少B.人民幣升值——不利于中國出口增長——外向型經濟壓力加大——國內就業減少C.人民幣升值——國內投資需求減少——經濟增長減速——國內就業減少D.人民幣升值——不利于市場物價穩定——企業破產一一國內就業減少5.在其它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假定某國所有商品平均價格的變化情況如圖,回答 ①該國可能發生了通貨膨脹②該國商品的互補商品需求量可能會有所增加③該國應發揮政府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宏觀調控④為了更好地穩定物價,政府可控制固定資產投資規模A.①③ B.①④C.②③ D.③④ o6.我國出口紡織品90%以上無自主品牌,在服裝等紡織品生產中,只能獲得很少的加工費。消費市場主要集中在歐美市場,受市場變動沖擊力較大。為此作為紡織品生產企業要 ①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②積極調整產業結構③依靠科技進步,培育自主品牌④努力提高勞動生產率A.①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7.股票、基金、黃金、銀行理財產品……百姓理財方式越來越多,理財渠道不斷擴展,但從總體上看,獲利的只是少數人。在這種情況下,多數居民可以 ①增加儲蓄、國債等投資,降低風險②擴大股票、基金等投資,增加收益③加強對相關知識的學習,認清各種理財方式的利弊,進行科學理財④退出股票市場,選擇儲蓄存款進行投資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8.如果一個社會10個人中只有4個人就業,另外6個人失業,社會保障體系就要用4個人的收入支持另外6個人的保障;如果一個社會10個人中有9個人就業,只有1個人失業,那么,社會保障體系就很容易而且高質量地建立起來。這說明 A.健全社會保障制度是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的根本措施B.社會保障體系的完善需要經濟發展為其奠定物質基礎C.就業是民生之本,我們要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D.堅持權利與義務相統一是每個勞動者的正確選擇9. 8月16日,國家發改委制定并印發《鼓勵和引導民營企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實施意見》的通知。要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從經濟學角度看,說明了 ①堅持和完善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②堅持鼓勵、支持和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方針③民間資本是社會主義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④民間資本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一種重要的集體所有制經濟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②④10.“未有源頭活水來,老板跑路泛成災。”這句話生動反映了小微企業在發展過程中所遇到的融資困境。面對困境,政府破局時可以 ①全面加強金融監管,規范民間借貸行為②拓展金融體系的廣度和深度,構建多層次信貸供給體系③大力推進結構性減稅④為小微企業創造良好的融資環境A.③④ B.①② C.②④ D.①③.捂盤惜售、虛假宣傳、偷工減料……購房者遇到的這些問題十分普遍。幾乎所有購房者都或多或少遇到過與開發商斗智斗勇的經歷。這從一個側面說明 ①市場調節并非十全十美 ②買賣雙方的利益根本對立③市場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 ④消費者總是處于劣勢地位A.②④ B.①③ C.①② D.②③12. 2月26日,《人民日報》載文,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已覆蓋全體城鄉居民,截至底,城鎮職工醫保、城鎮居民醫保、新農合“三項醫保”的城鄉居民參保人數超過13億人,比預定目標增加3000多萬,參加率達到了95 左右,超過計劃5個百分點。“我國基本醫療保障制度已覆蓋全體城鄉居民”有利于 A.增加居民收入水平,改善人民生活 B.完善分配制度,調節過高收入C.實現社會公平,構建和諧社會 D.統籌城鄉發展,實現優勢互補13.3月22日,《中國金融》第5期載文指出,財政赤字是財政政策運行的結果,當年財政赤字是當年財政收支的差額。下列關于財政赤字的認識中,錯誤的是 ①財政赤字就是財政失控,亂花錢②財政赤字意味著增發貨幣,必然引起通貨膨脹③適度的財政赤字可以促進經濟發展④財政赤字意味著借債過日子,所以必須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14.目前,越來越多的人在網上開店和購物,但是很少有人為網上交易繳稅。而按照我國稅法,不管通過何種方式,只要發生交易行為就得繳稅。稅法的這一規定表明 A.稅收具有固定性特征 B.稅收是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C.稅收具有強制性特征 D.稅收是國家宏觀調控的工具15.初次分配過于“親資本”,勞動者報酬占比總體偏低,使廣大居民相對“沒有錢可花”;二次分配力度不夠,政府公共服務供給不足,公共服務和社會安全網不健全,使得居民“有錢也不敢花”,“居民‘沒錢花’和‘有錢不敢花’正是當前收入分配格局引發內需相對不足的癥結所在!碧幚砗貌牧现袃蓚方面問題的關系,應該 A.兼顧效率與公平,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注重公平B.加快經濟發展,為增加居民收入奠定基礎C.以公平為主,讓人民分享經濟發展的成果D.把更多的經濟發展成果由人民分享,調動人民勞動的積極性16. 3月22日,新華網消息:國務院日前批轉的發展改革委《關于深化經濟體制改革重點工作的意見》提出,推進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制度,對事業單位實施績效工資理解正確的是 ①是對我國現行分配制度的根本性變革②體現了按勞分配原則③將勞動者付出的勞動數量和質量與個人收入直接聯系在一起,有利于激發勞動者的積極性④實現了按勞分配與按生產要素分配的結合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7. 12月l 1日,由國務院法制辦牽頭起草的校車安全條例草案征求意見稿正式全文公布,草案規定:國家通過財政資助、稅收優惠等多種方式,支持農村地區為居住分散的接受義務教育的學生提供校車服務。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①財政是促進社會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保障②稅收具有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的作用③體現了政府用行政手段堅持以人為本④體現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特征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18.為了實現收入公平,下圖中組合正確的是A.①② B.②④C.①④ D.③④19. 11月1日起施行的《個體工商戶條例》規定,申請辦理個體工商戶登記,只要申請登記的經營范圍不屬于法律、行政法規禁止進入的行業的,登記機關就應當依法予以登記;取消阿個體工商戶征收管理費的規定,只規定個體工商戶在辦理登記時應繳納登記費。上述規定 ①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國民經濟中具有平等地位②現代市場體系具有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特征③依法規范勞動關系是維護勞動者權益的基礎④我國堅持并不斷完善現階段的基本經濟制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0.為振興中國汽車市場,中國政府從資源稅推出、購置稅下調到汽車下鄉再到汽車產業振興規劃出臺,為201 1年汽車市場的發展注入強大動力。這表明①在經濟的發展過程中,市場的局限性無法克服②政府在汽車市場發展中是最重要的主體③市場經濟的發展離不開國家的宏觀調控④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可以發揮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21.中國銀監會有關負責人表示,銀監會將督促和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保障性住房的信貸支持力度。工、農、中、建、交五大行在同等條件下對保障性住房貸款實施一定政策傾斜。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設堅持了 A.以人為本 B.全面協調可持續C.統籌兼顧D.把發展作為第一要務22.漫畫《變身份》告訴我們 ①市場調節具有盲目性和滯后性 ②必須規范市場秩序,強調誠實守信③取消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地位 ④市場需要法律、道德的規范和引導A.①② B.③④ C.②④ D.①③23.根據世界銀行數據,世界貨物貿易占全球GDP的比重,已從1989年的22. 3%提高到1999年的27.4%。有人預測,到2050年,世界貿易將占全球GDP的50%,世界貿易活動將更加頻繁。這表明 ①世界分工越來越細②各國都立足于外向型經濟③各國的經濟結構趨同④各國經濟聯系越來越緊密A.①② 山東省棗莊市屆高三期中檢測 政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09318.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
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