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診斷性測試政治試題說明: .本試卷分第卷(選擇題)和第卷(非選擇題)兩部分,滿分l00分,考試時間為90分鐘。 2.非的,請將第卷答案涂在答題卡上,將第卷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區域內;網上閱卷的請將第卷答案涂在答題紙選擇題答題區,將第卷答案寫在答題紙指定區域內。第卷 (選擇題,共50分) 本卷共25道題,每題2分。在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誠招天下客,譽從信中來;經商信為本,買賣禮在先。這一諺語主要說明 A.企業要誠信經營,樹立良好的信譽和企業形象 B.企業要依靠科技進步,形成自己的競爭優勢 C.企業要經營成功,必須制定正確的經營戰略 D.企業要增加利潤,必須擴大企業的經營規模2.如果用圖①、②表示手機短信發送量和價格的變關系;圖、④表示在免費微信沖擊下,手機短信業務變化情祝。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正確圖示是 A.①③.①④ .②③ .②④3公正是社會造活力的源泉,也是提高人民滿意度的一桿秤,政府理應是社會公正的守護者。從收入與分配的角度看,守護社會公正政府要 ①深化收入制度改革,形成的收入分配格局②實行結構性減稅,提高企業利潤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③積極發揮國家財政在促進社會公平中的作用④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 A.①②③ .②③④ C.①②④ .①③④ 4.移動4G技術使手機上網的速度越來越快,視頻通話、互聯網游戲、高清電影在線觀看等將成為智能手機的主要用途,用戶在乘坐公交、購物、就餐等場合也能實現刷手機付費。4G技術的應用①將拉動消費需求,催生增長熱點②可促進消費升級,帶動產業轉型③能改善消費環境,滿足生活需求④能引導理性消費,改善人民生活A.①④ B.②③ C.①②D.③④5.某社區有一幅宣傳廣告:平時一滴水,難對太洋。這幅廣告最有可能是 A.購買國債的宣傳 B.提倡勤儉節約的宣傳 C.投資股票的宣傳 D.保險公司的保險宣傳6.據統計,全國非公有制經濟企業已超過l0萬戶,個體工商戶超過4000萬戶,對GDP的貢獻率超過60稅貢獻率超過5就業貢獻率超過80%。這說明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 ①社會主義的根本經濟特征 ②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 ③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④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基礎 .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我國遭遇來自18個國家和地區的貿易摩擦案件80余起,案件數同比增加。為應對貿易摩擦,下列做法正確的是 A.降低生產成本,提高企業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B.減少外貿進口,擴大國內企業的生產規模 C.利用世貿規則,通過法律途徑維護自身權益 D.堅持獨立自主,依靠科技實力發展對外經濟8.針對農民工只是進入而沒有融入城市的現象,民政部出臺的《關于促進農民工融入城市社區的意見》規定,在社區有合法固定住所、居住滿一年以上、符合選民資格條件的農民工,由本人提出申請,經社區選舉委員會同意,可以參加本社區居民委員會的選舉。這一規定 A.賦予農民工參與國家管理的基本政治權利 B.保障農民工參與管理公共事務的民主權利 C.拓寬了農民工參與民主決策的渠道 D.提高了農民工有序政治參與的能辦9.為拓寬渠道、鼓勵實名舉報,黨的十八大以來,中紀委、監察部公布信訪舉報流程;各大媒開設舉報監督專區,以引導公眾理性參與反腐。這些舉措為公眾政治參與提供的方式是 ①監督聽證會 ②信訪舉報制度 ③輿論監督制度 ④民主評議會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0.十八屆三中全會強調,要健全人大討論、決定重大事項制度,各級政府重大決策出臺前要向本級人大報告。這是因為 A.人大代表享有審議權和決定權 B.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根本政治制度 C.人民代表大會是我國最高國家權力機關 D.我國國家機構實行民主集中制原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體系、制度三位體構成的,三者統一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下列屬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的是 ①基層群眾自治制度②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③民族區域自治制度④人大代表聯系群眾制度 A.①②③ .②③④ .①②④ D.①③④12.10月,習近平主席和李克強總理先后出訪東南亞,積極推進中國同東盟國家的互聯互通建設,聚焦經濟發展,深化戰略互信。這體現出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A.維護國家利益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宗旨 B.中國堅決反對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 C.我國與東南亞國家存在著共同的利益 D.加強同周邊國家合作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4月23是第8個世界讀書日,某學校開展了以讀書,我們的人生更精彩為主題的讀書活動。這一主題體現出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優秀文化決定社會的發展方向 ②優秀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優秀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優秀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A.①②③ .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14湖南衛視播出的親子戶外真人秀節目《爸爸去哪兒》,借鑒韓國綜藝節目的做法,充分利用我國民族特色的背景舞臺,以探險經歷真實呈現了父子生活情感的交流和孩子的童真無邪,喚起了人們對家庭溫暖渴求,成為深受觀眾喜愛的電視綜藝節目。這啟示我們,創作優秀的文化作品應當 ①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②源于實踐,貼近生活③采用先進的制作手段 ④具有較高的經濟效益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繼8月《‘中國漢字聽寫大會》在央視成功播后,2月—13日,《中大會》也在央視成功舉辦。此活動旨在 A.傳承和弘揚中華傳統文化 .培育和弘揚中華民族精神 .擴大中華文化的國際影響D.體現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6.近年來,微電影依托網絡等新興媒體,憑借其短小精悍的故事情節,清新樸實的演繹風格,深受廣大觀眾的喜愛。這表明 ①絡媒體已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②科技進步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 ③文化創新能夠促進文化的發展和繁榮④網絡文化代表了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①中華文化具有民族性的特征②中華傳統文化的基本內涵不斷改變 ③旅游是文化傳播的根本途徑④中華文化具有區域性的特征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18.黨的十八報告提培養高度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這種文化自信是基于 ①對自身文化價值的充分肯定②對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堅定信念③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深刻把握④中華文化其有其他文化無可比擬的優越性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19.科學家認為,在的構成中,人類已知物質僅占4%左右,而暗物質是已知物質的6倍,但人類一點未找到它存在的證據。4月3,華裔物理學家丁肇中團隊宣布已發現40萬個正電子,使人類在尋找暗物質的道路上邁出重要一步。這表明 ①的意識可以創造出新的事物 ②人類以有意識地改造客觀世界 ③世界是客觀存在的物質世界④追求真理是一個永無止境的過程 A.①② B.②④ C.①③ D.③④203D打印又稱其理念起源于9世紀末,在20世紀80年代數字技術帶動下得以實現,進入21世紀以來,3打印產業初步成并顯示了大的發展潛力。這主要體現出 A.認識具有反復性 .真理條件性 C.實踐具有社會歷史性 D.矛盾具有特殊性21.滿招損,謙受益這是千百年來人們以無數切身體驗總結出的人生哲理。下訓名言與其體現的人生哲理致的是 ①前事不忘,后事之師 ②勤懇可變智,惰智也如愚 ③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④窮不忘操,富不忘道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22.古代沒有照相機,古人的是根據歷史的記載加以因此經常會出現同一個人物往往有好幾差別很大的畫像。這表明①畫像是一種有一定歷史根據的藝術現②畫像創作的靈感源于人們的主觀想象③意識活動具有自覺選擇性和主動創造性④人們認識結果是認識的主體決定的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③④ 23.黨的一三中全會以來,每屆全會都聚焦改革。三中全會通過了《關于全面深化改革若重大題的決定》,標志著我國進入全面化改革的階段。我國之所以要堅持改革,是因為改革 ①促使生產關系與生產力相適應②能夠使社會存在適應社會意識的變化③可以促使上層建筑與經濟基礎適應④消除社會主義社會基本矛盾對抗性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4右邊漫畫《買個帽子戴戴》給我們的哲學是 A.尊重客觀規律必須發揮主觀能動性 B.實現整體目標,必須樹立全局觀念 C.要堅持辯證否定,勇于改革創新 D.要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25.愛因斯坦說:人只有獻于社會,才能出那實際上是短暫而有風險的生命的意義。這主要在強調人生價值是個人價值與社會價值的統一 B.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責任和貢獻C人生理想信念 D.實現人生價值需要社會對個人的尊重和滿足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26.(10分)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國走群眾路線,但近年來,某些領導干部形式主義官僚奢靡中的,損害了黨群群關系。為此,中央決定自下半年開始,自上而下分批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解決四風問題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復興堅實基礎。 (1)運用我國的政黨制度的分析中央開展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徹底解決風6分) 材料二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在中國共產黨即將成為執政黨之際,毛澤東同志就告誡全黨:務必使同志們繼續保持艱苦的作風在取得巨大發展成就的今天,我們更要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勁頭抓作風建設,艱苦奮斗之風徹底掃享樂主義等浮塵。 (2)運用色社會文化的知識,說明在新的形勢下繼續發揚艱苦奮斗作風的重要性。(4分)27.(14分)閱讀材料,回答題。 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了《關予全面山東省煙臺市屆高三3月模擬 單科政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12388.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
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