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20 11―20 1 2學年第一學期期末高三質量檢查思 想 政 治 試 卷(滿分:100分;完卷時間:90分鐘)本試卷分第1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Ⅰ卷(選擇題 共48分) 在下列各題的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意的。(每小題2分,共48分) 1.假設某國2010年一雙球鞋的價值用貨幣表示是120元,2011年該國生產球鞋的社會勞動生產率提高20%,而貨幣貶值20%。那么,2011年該國一雙球鞋的價值用貨幣表示應該是 A.80元 B.120元 C.125元 D.144元 2.假設右圖是我國豬肉在某個時期的價格走勢圖。在這一時期可能出現的情況是 ①豬肉銷量逐漸增加 ②牛肉銷量逐漸降低 ③生豬養殖規模擴大④生豬養殖戶收入增加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現金――資產――現金(增值)的循環,是企業正常生產經營運轉所需要的基本循環資金鏈條,是企業經營的過程6企業要維持運轉,不斷地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就必須保持這個循環良性運轉。據此回答3-4題 3.要保持資金鏈循環良性運轉,企業需要 ①依靠科技進步 ②加大資金和勞動力投入 ③健全法律法規、行業規范 ④遵循誠信交易規則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近年來,針對重大“資金鏈”斷裂事件,我國充分發揮財政的作用,有效地維護了社會與經濟穩定。這表明我國財政能 A.促進國民經濟平穩運行 B.有效避免企業破產 C.在資源配置中起基礎性作用 D.規避風險,保證百姓安居樂業 5.據我國海關總署統計,2011年上半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表現優于外商投資企業和國有企業,進出口總值4625億美元,增長38.8%。這說明我國民營經濟 A.在國民經濟中起主導作用 B.是公有制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 C.成為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 D.適合現階段生產力發展要求 6.2011年美國主權信用降級,歐債危機持續惡化,令本不景氣的世界經濟雪上加霜。這表明,在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一國經濟的波動會 ①影響他國經濟的發展 ②加劇全球經濟的不穩定性 ③改變發達國家的地位 ④威脅發展中國家的經濟安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011年我國再次修了個人所得稅法;卮7―8題。 7.2011年4月25日,全國人大常委會將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草案通過互聯網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一個多月的時間里共收到23.7萬多條意見,創全國人大征求同類意見數量之最。這反映了我國公民 A.民主權利不斷擴大 B.政治參與意識不斷增強 C.積極行使提案權 D.切實行使民主管理權利8.2011年6月30日,第十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21次會議通過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修正案)》決定,從2011年9月1日起,我國個人所得稅起征點從2000元提高到3500元。這體現全國人大常委會①是國家權力機關的執行機關 ②行使國家立法權 ③是全國人大的常設機關 ④堅持依法行政 A.①②③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④ 9.國務院決定從201 1年秋季開始,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學生營養改善計劃,逐步提高農村學生尤其是貧困地區和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健康水平。這說明我國政府 A.承擔的職能不斷增多 B.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C.代表人民統一行使國家權力 D.切實履行提供公共服務職能 10.2011年1O月20日,中共中央召開黨外人士座談會,聽取各民主黨派中央、全國工商聯領導人和無黨派人士對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的意見和建議。這表明在我國A.各民主黨派與共產黨共同執政 B.中國共產黨參與國家事務的管理C.中共中央承擔組織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職能D.實行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 11.福建省教育廳、寧夏回族自治區教育廳2011--20l2學年教育對口支援合作項目協議簽字儀式于2011年9月6日在銀川舉行。根據協議,福建本學年將組織46名中學優秀教師到寧夏南部山區支教一年,優先安排省級以上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招收寧夏學生等對口支援工作。這有利于 A.保障少數民族人民當家作主的權利 B.維護民族團結,促進共同繁榮 C.消除東西部間經濟、文化的發展差距 D.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12.胡錦濤主席在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上宣布,為進一步幫助最不發達國家發展,中方愿在南南合作框架內,對同中國建交的最不發達國家97%的稅目的產品給予零關稅待遇。這表明 A.中國是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 B.支持最不發達國家是發達國家的責任 C.中國積極維護世界穩定,促進共同發展 D.發展不平衡是解決和平問題的主要障礙 13.我國社會發展至今,文化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經濟基礎、政策環境、社會條件都已發生了深刻變化。以下選項中能體現我國文化發展的是 ①涌現出一批實力雄厚、競爭力強的文化企業集團 ②實行了博物館、圖書館等公共文化設施的免費開放 ③建成了以農村基層和中西部地區為重點的文化惠民工程 ④形成了公益性文化事業以市場為基礎進行資源配置的機制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研究人員將大豆種衣劑和殺蟲種衣劑成功結合,培育了一種能與大豆幼根共同生長的細菌,它能有效保護早期大豆種苗根系的健康生長。回答14-15題。 14.研究人員的成果保證了大豆的高產穩產,增加了農民的收益,這是因為 A.文化具有非常豐富的形式 B.文化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C.文化會影響人們的經濟活動 D.文化是改造世界的重要物質力量 15.研究人員成功培育出能有效保護大豆種苗根系健康生長的細菌,說明了人們 A.發揮主觀能動性,創造了新物質 B.能夠根據事物固有聯系建立新的聯系 C.通過創新推動了生產關系和社會變革 D.可以認識和改造規律,促進經濟發展 16.助人為樂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助人為樂成為我國公民的常態行為,需要A.尊重文化的多樣性 B.抵制西方思想文化C.加強思想道德建設 D.全面繼承傳統文化 l7.隨著中共中央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指導性文件的出臺,我國文化領域的改革將會進一步加快,文化產業必將獲得更多的發展空間。這有利于我國 ①加快經濟發展,增強國家綜合國力 ②豐富文化市場,滿足各種文化需求 ③加強文化傳播,促進文化創新發展 ④繁榮大眾文化,保障人民文化權益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18.2011.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1 00年前,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黨人,在民族危難之際,勇挑拯救民族之重擔,開拓創新、救國圖存,翻開了偉大民族發展的新篇章。今天,我們紀念辛亥革命,主要是因為它 A.彰顯了偉大的中華民族精神一 B.體現了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巨大力量 C.堅持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D.揭示了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 19.2011年1O月lO日,中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大型圖片展覽在北京民族文化宮開幕。展覽內容涉及55個少數民族的民俗民風和社會生活,全方位地展現了中國少數民族體育的發展和變遷,參觀者形象地體驗到各個民族絢麗多姿的文化,感受到了各民族的團結和諧。由此可見 ①中華文化博大精深 ②文化對人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③中華各民族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④各民族的文化繁榮是民族團結的物質保證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0.在O、2、4、6、8……的數列中,若問第201項是多少,通常的做法是先求這個數列的一個通項公式2(N-1),再算出第201項為400。這種思維過程與下列選項中蘊含哲理相一致的是 A.畫龍點睛 B.統籌兼顧 C.異病同治 D.管中窺豹 21.很多人都有類似的經歷或體會,第一次面對公眾講話時,由于緊張的原因,有的人會聲音發顫,有的人會手心出汗。這說明 A.意識具有能動作用 B.價值觀對人具有導向作用 C.意識活動具有主動創造性 D.物質和意識可以相互轉化 22.愛因斯坦說:“我每天上百次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質生活都依靠著別人(包括生者和死者)的勞動,我必須盡量以同樣的分量來報償我所領受了的和至今還在領受著的東西!毕铝袑垡蛩固惯@句話的理解,正確的是 A.社會條件是實現人生價值的物質基礎 B.投身實踐就能實現人生價值 C.要在個人與社會統一中實現人生價值 D.人創造和享受的價值是等同的 23.右圖漫畫“折騰”給我們的哲學啟示是 A.要積極做好量的積累,促成事物質變 B.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不能忽視次要矛盾 C.要立足整體,統籌全局,選擇最佳方案 D.要有充分思想準備,不斷克服前進中的困難 24.上世紀70年代,高校錄取通知書是一張公文紙,內容簡明扼要,各校雷同;改革開放后的80、90年代的高校錄取通知書有點像請帖。進入新世紀后,高校錄取通知書開始變“潮”富有個性:有的充滿詩情畫意,有的用“淘寶體”,有的附帶游戲光盤……。這體現了 A.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 B.創新是認識變化發展的源泉 C.主要矛盾決定事物發展 D.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2分) 25.(6分)自2011年起,我國將每年的5月19日定為“中國旅游日”,目的是通過國家和旅游行業開展的聲勢浩大的宣傳活動,逐步增強國民旅游意識,擴大旅游消費。 運用《經濟生活》知識說明我國當前擴大旅游消費的意義。(6分) 26.(14分)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2011年9月,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6.1%,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3.4%。專家分析指出,影響物價上漲的主要因素:一是自然災害頻發福建省福州市2011-2012學年高三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查政治試卷(word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4271.html
相關閱讀: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
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