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試卷共8頁,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第1頁至第5頁為Ⅰ卷,第6頁至第8頁為Ⅱ卷。2.本試卷共 100分,考試用時90分鐘。第Ⅰ卷(選擇題,滿分45分)一、選擇題(共30小題,每小題1.5分,共45分。在每小題所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題目要求。)圖1為我國東南部季風區某大城市郊區某村落近年內發展為城鎮的示意圖。讀圖完成1-2題。1.村落發展后,這口井的水質下降,其污染源最有可能是 A.動物落入水井,腐爛所致B.地表水漫漲,灌入水井C.生活廢水污染了地下水D.河流上游的水源被污染2.該小區域,最應注意的問題是 A.春季干旱 B.夏季“雨澇”C.秋季“電荒” D.冬季雪崩圖2為某地海陸輪廓和板塊示意圖,讀圖回答3-4題。3.按照六大板塊的劃分,M小板塊屬于A.亞歐板塊B.非洲板塊C.印度洋板塊D.太平洋板塊4.從受力情況看,圖中板塊邊界屬于A.生長邊界B.陸地邊界C.消亡邊界D.海洋邊界天津是我國傳統的自行車生產基地,我國第一輛自行車誕生在。進入21世紀,已引進企業33家,吸引投資55億元,建成集研發、生產、交易、展示等多種功能于一體的全國最大的自行車創意產業基地。①集聚現象 ②分散現象 ③產業升級 ④產業轉移A. ①③ B. ①② C. ②③ D. ②④6. 此類產業基地的建立,對天津市發展的影響是A.增加就業壓力 B. 加快工業化、城市化進程C.減輕大氣污染 D. 加劇能源緊張的局面循環經濟是按照清潔生產的方式,對能源及其廢棄物實行綜合利用的生產活動過程。圖3為我國某地區“蔗-牛-菇”循環經濟示意圖。讀圖回答7-8題。7.該循環經濟模式最適合發展的省區是 A.廣西壯族自治區 B.寧夏回族自治區 C.江蘇省 D.河南省8.該循環經濟的發展 A.推動了農業地域專業化生產 B.加大了能源消耗C.促進了糧食的生產和出口 D.減輕了環境壓力 圖4為浙江省某地等高線圖,該地山青水秀,水流常年奔騰不息。讀圖完成9~11題。9.圖示地區有大小兩個湖泊,其中有一個為壯麗的瀑布提供了豐富的水源,該湖泊可能是A.① B.② C.③ D.④1.該瀑布的高度可能為A.20m B.50m C.90m D.120m1.當地村民發現圖示地區山青水秀,特別是每到夏季云霧繚繞。于是在甲、乙兩個地方發展了農家樂,但每到冬季,就發現乙農家樂生意冷淡,其中可能的原因是A.乙所在地山高林密,視線不好B.乙農家樂收費標準過高、服務質量C.乙農家樂受冬季風影響環境陰冷D.乙農家樂冬季光照條件,環境陰冷1961年~2008年北疆地區冬季平均最大積雪深度等值線圖(單位:cm),讀圖完成1~1題。12..圖示地區冬季平均最大積雪深度大致A.由東向西遞減B.由沿海向內陸遞減C.由南向北遞減D.由盆地外緣向盆地中心逐漸遞減1.下列因素中,對圖示地區冬季平均最大積雪深度有明顯影響的是水汽來向地形緯度人類活動A.B.C.D. 14.圖示資料表明,該國家將成為 ①人口負增長的國家 ②女性人口較多的國家 ③少子化與老齡化齊頭并進勞人口平均壽命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①③⑤15.2006年該國總人口已達1.27億,人335人/ A.俄羅斯 B.巴西 C.孟加拉 D.日本圖7所示甲河流流域地處北緯6l°55'—48°35',東西寬約1805km,干流全長3688km,流域面積138萬km2,干流總落差256m。讀圖完成16-18題。16.甲河流在L河段流域狹長最合理的解釋是A.此河段為“地上河”,少支流 B.流經較為干旱的低地,少支流C.流經高山峽谷段,缺少支流D.流經濕潤的叢林地帶,無支流 17.依所提供的信息推斷,該河流的汛期主要發生在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18.甲河的注入地(Q)應為A.墨西哥灣 B.里海 C.孟加拉灣 D.渤海 風電占丹麥總發電量的20%,薩姆斯小島是丹麥的新能源樣板區,島上能源自給自足,幾近“零排放”。讀圖,完成~題。19.丹麥風能資源豐富,主要因為該地區A.颶風頻繁登陸 B.極地東風強盛 C.季風環流旺盛D.盛行西風強盛與薩姆斯小島新能源樣板區相比,我國西北地區發展新能源的劣勢是A.風力資源匱乏B.土地資源短缺C.勞動力資源短缺 D.科技水平較低影響丹麥農業區分布差異的主導因素是A. 光熱B. 水源 C. 洋流D. 土壤22.圖中序號①代表的自然景觀是A.常綠硬葉林 B.落葉闊葉林 C.溫帶草原 D.針葉林23.圖示景觀②的典型土壤比景觀①的典型土壤A.土層更加深厚 B.有機質含量更低 C.凍結時間更長 D.不容易發生沙化24.該圖所示內容的主題應是自然帶的A.植被高度變化 B.干、濕度變化 C.緯度地帶分異 D.垂直地帶分異圖10為北印度洋水平及垂直方向洋流示意圖讀完成~2題. 圖中所示季節為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該上升流對印度洋西部海域的影響 使得海水蒸發量增大 沿岸地區降水量增加 沿岸地區海洋生物增多 表層海水鹽度下降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27.一貨輪從紅海經曼德海峽到印度洋,最終到達印度的孟買,一路都是晝短夜長,該貨輪航行的情況(指順水或逆水的情況)是 A.始終順航 B.先順航,后逆航 C.始終逆航 D.先逆航,后順航28.圖這些有規律的弧線的形成,說明了A.太陽在運動B. 地球在自轉C.地球在公轉D. 月球在公轉( )? A.低緯地區 ? B.南極附近C.北極附近 ? ?D.中緯地區?30.攝影師拍攝“星星的軌跡”時面向( )A.? B.C.? D.(1)與我國同緯度的東部地區相比該區域氣溫日較差 ,年較差 。并分析日較差形成的原因。(7分)(2)簡述近年來青海湖面積不斷擴大的原因。(6分)32.(16分)圖13為世界某區域1月份0℃等溫線示意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讀圖分析A半島的地勢變化特點,并說明判斷依據。(4分)(2)簡要說明圖中1月份0℃等溫線在B處發生較大彎曲的原因,并指出隨著全球變暖,極地冰川融化,該等溫線彎曲的程度將會發生怎樣變化。(4分) (3)描述A半島山地雪線隨坡向分布的特點,并解釋原因。(8分)33.讀圖14,分析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圖中P、Q兩山是所在國著名的風景名勝區,其名稱P是____ Q是 。(2分)(2)據圖說明本州島東西兩側海域等深線分布的差異性,并解釋東側分布原因。(8分)(3)瀨戶內海沿岸地區河流全年大氣降水補給較少,試分析其原因(4分)34.閱讀下列材料,讀圖回答有關問題。(1分)材料一:山西汾河流域圖和A市的氣候資料圖 材料二:杏花村(B地)地形平坦,相傳于公元五世紀就開始釀酒,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多年的歷史。杏花村釀酒用晉中地區、呂梁地區的無污染優質高粱、大麥、豌豆作原料,加上杏花村取之不竭的優質水源,釀造出優質的“杏花村酒”。(1)分析汾河河谷平原的成因。(2分)(2)指出A市的氣候類型,并分析A市氣候大陸性強的主要原因。(4分)(3)分析山西杏花村發展釀酒業的有利條件。(分)地理學科試卷答題紙題號31323334總分得分31、(1) , (2) 32、(1) (2) (3) 33、(1) , (2) (3) 34、(1) (2) (3)32.(16分)34(1分)(1)斷裂地塹(1分);河流泥沙沉積(1分)。(2)溫帶季風氣候(1分)。當地距海較遠(1分);東部山地(太行山)阻擋夏季東南風,減弱了來自海洋的影響(1分),導致溫差大,降水少,氣候大陸性強(1分)(3)靠近優質高粱、大麥、豌豆產地,釀酒的原料豐富(1分);優質的水源(泉水)(1分);釀酒的歷史悠久,杏花村的知名度高(1分);優質酒的國內市場需求量大(1分);位于河谷地區,靠近鐵路與高速公路,交通便利(1分);政策支持。(共分)!第2頁 共16頁學優高考網。D10圖8圖7圖4圖2板塊邊界與受力M圖1a圖11120 13030 140130 140 12040 Q大連P37761524等深線本州H圖14------------------------ --密------------------------------------封-------------------------------------線---------------------------------------- ------- 河北省邯鄲市涉縣第二中學高二3月月考 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099337.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