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量:90分鐘 總分:100分 一、選擇題(50分,每小題2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已于12月2日凌晨1:30分在四川省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月球軟著落和月面巡視勘察,并開展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據此回答第1-2題:1.嫦娥三號發射升空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地球上屬于12月2日的范圍超過四分之一 B.英國倫敦烈日當空 C.里約熱內盧(約43°W)的溫度接近一天中最高 D.澳大利亞的混合農業農場中的牧民此季節正忙于剪羊毛2.該日,當晨線、昏線先后移至我國境內時,它們與120°E經線交點移動方向分別是: ( )A.兩者均自北往南 B.兩者均自南往北C.前者往南,后者往北 D.前者往北,后者往南 下圖為某國部分地區的地形(甲)和人口密度(乙)。讀圖,完成3~4題。3.a、b、c、d是該國四個農業區,其中,四個農業區降水量最大的是: ( ) A.a地 B.b地 C.c地 D.d地4.圖示地區農業類型分界線東、西側的農業地域類型分別是: ( ) A.種植業 林業 B.種植業 畜牧業 C.林業 畜牧業 D.畜牧業 林業當北京時間為12點時,一年中晨線與北半球某緯線的交點運動軌跡如下圖所示,A點經度為39°E。讀圖完成5~6題。5.該緯線最接近: ( ) A.10°N B.20°N C.50°N D.70°N6.當交點由B點向軌跡中點運動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 A.北京白晝逐漸變長 B.開普敦的正午太陽高度逐漸變小 C.圣地亞哥日出時刻越來越早 D.武漢日落方位由西南變為西【答案】5、B 6、C【解析】試題分析:5、可根據題意繪制如下光照圖下圖中的圖Ⅰ是臺灣-江西-四川-青海一線的地下水埋藏深度圖,圖Ⅱ是圖Ⅰ中乙地的相關信息。讀圖回答7-8題。7.圖I中的曲線在甲地出現明顯的較低值,反映出此處: ( ) A.海拔高蒸發微弱 B.是階梯分界處,受地形抬升作用的影響,降水量增多 C.河道彎曲,排水不暢 D.土質疏松,下滲能力強8.乙區域要對E、F、G、H四個區進行綠化,選擇了4種植物進行種植,測得4種植物的根深見下表,假設根部不能達到地下水位,植物就會因為缺水而死亡,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植物abcd根深4.1米1.2米3.6米1米 A. a植物在H區會因為缺水而死亡 B. b植物在各個區都能種植 C. c植物在F區不能成活 D. d植物在E區可以良好生長區域差異是因地制宜發展經濟的基礎。讀下圖回答9—10題:9.甲、乙兩地發展種植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 ( ) A.光熱、水源 B.光熱、降水 C.風向、地勢 D.地形、河流10.關于甲、乙兩地河流的說法,正確的是: ( ) A.甲地河流多有凌汛現象 B.甲地河流水流急,水能豐富C.乙地河流流量年際變化小 D.乙地河流水量大,含沙量大 下面甲圖為南美洲局部地區圖,乙圖為甲圖中E地區的地形圖。讀圖回答11~13題。11.A地附近有色金屬資源豐富,其開發困難的原因可能是: ( ) A.地勢平坦,水能資源缺乏 B.缺少天然海港,外運不便 C.氣候干旱,水源短缺,缺乏能源支撐 D.受寒流影響,陰天日子多12.D地區葡萄種植的經濟效益比C地區更好的原因可能是: ( ) A.C地區的陰天日子多,光照條件差 B.C地區人煙稀少,市場需求量小 C.D地區晝夜溫差更大,葡萄質量更好 D.D地區冰雪融水量更大,水源灌溉更便利,單位產量更大13.乙圖中B河流定期改向的原因可能是: ( )① 全區降水有明顯的季節變化 ②全區全年高溫,蒸發穩定③ E附近區域地勢平坦 ④植被覆蓋良好,水土流失少 A.②③ B.①③ C.①② D.②④B河流定期改向主要是因為流經地區地勢沒有明顯的傾斜方向。每當河水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時,河水補給湖泊水,B河流向東運動;如果湖泊水位高于河水水位時,湖泊水補給河水,B河流向西運動。水位的季節變化主要是由降水的季節變化決定的,故選C。 考點:世界區域自然地理特征,河流域湖泊的互補關系,影響農業區位的因素下面表格示意部分國家及世界人口平均年齡中位數(單位:歲)(年齡中位數指將全體人口按年齡大小的自然順序排列時居于中間位置的人的年齡數值,在這個年齡數值以上的人數和以下的人數相等)。讀表,據所學知識完成14—15題14.從表中可分析得到的正確結論是: ( ) A.中國人口平均年齡為35.2歲,屬年輕型人口 B.日本的老齡人口數量(≥65歲)比中國的多 C.表中各國,日本是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 D.日本的人口自然增長率比中國的高15.中國已經進入現代型人口增長階段,但當前乃至今后一段時期內勞動力就業形勢非常嚴峻。這是因為: ( ) A.改革開放以來,大量承接產業轉移 B.人口性別構成不合理,女性人口遠多于男性人口 C.平均年齡中位數較小 D.引進外資,帶來外籍勞動力的大量涌入考點:人口問題及其影響下面①圖是世界某區域示意圖,該地區地形以高原和山地為主,山脈主要分布在北部。讀圖回答16-17題。16.②圖表示①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某地的氣候資料圖,判斷該地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17.③圖是①圖中甲、乙、丙、丁四地中某地附近的遙感地圖,判斷該地是: ( ) A.甲 B.乙 C.丙 D.丁北疆阿爾泰山和準噶爾盆地以西山地的河流,常在4~6月發生洪水災害,其特征為“一日一峰”,白天流量很大,夜晚消退。結合材料,回答18--19題。18.此類洪水的直接補給水源為: ( ) A.季節性積雪融水 B. 大氣降水 C.冰川融水 D.湖泊決堤19.“一日一峰”反映的當地環境特征是: ( ) A.降水變率大 B. 自然災害多 C.冰雪融化快 D.氣候大陸性強【答案】18、A 19、D【解析】試題分析:生產活動的水足跡是指支持一個國家(地區)在其本地進行產品生產與服務供給的過程中所需要的淡水資源量。綠水足跡指產品(主要指農作物)生產過程中蒸騰的雨水資源量,對農作物而言是指存在于土壤中的雨水被蒸騰的量。藍水足跡指在產品生產過程中消耗的地表與地下水的總量;宜阚E指以現有水環境水質標準為基準,消納產品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污染物所需要的淡水量。讀我國部分省、市、自治區生產活動水足跡組成示意圖,回答20~21題。20.灰水足跡衡量的是生產活動排放的污染物對水環境造成的影響。下列地區中,生產活動對水環境的污染最嚴重的是: ( ) A.黑龍江 B.江蘇 C. 海南 D.新疆21.導致新疆和海南綠水足跡差異顯著的原因可能是: ( )①新疆的年降水量小于海南 ②海南的年平均氣溫高于新疆、酆D系母孛娣e大于新疆、苄陆霓r作物以耗水量大的品種為主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在由同一粒徑的沙子組成的地面上,氣流的含沙量取決于風速的大小,當風速超過起沙風速后就會形成風沙流。右圖為風沙流中不同風速下。空氣中含沙量隨高度的分布情況,據此完成以下22題22.據圖可知: ( )A.不同高度的風沙流與風速成正比B.高度越高,風沙流空氣中的含沙量就越大C.在近地面約3厘米高度,相對含沙量與風速變化無關D.在近地面3厘米以下,隨風速增加相對含沙量增多讀下圖,完成下面2題 23.我國農業從業人員年齡結構特征的主要成因是: ( ) A.機械化水平的高低 B.城鄉經濟收入差異 C.農業勞動強度大小 D.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24.東部地區農業從業人員構成:( ) A.反映當地剩余勞動力增加 B. 導致當地農業產值下降 C.有利于當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D.促進當地農業集約化下圖示意我國某科考基地及其附近區域,該區域有冰川分布,R河為季節性河流。讀圖完成第25題。25.“站在這里向北看去,山丘下的湖泊,就像一塊碧玉一般,鑲嵌在大地上;而湖泊北部和東部兩座延伸出來的長長山脊,如同一雙溫柔的手,以無限的深情呵護著這熟睡的精靈”。文中的“這里”最可能是: (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二、綜合題(共4小題,50分)26.(15分)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今年夏季,人們用“水深”“火熱”來比喻我國的天氣,可謂恰當之極。夏季的高溫波及南方多數省份,許多城市的氣溫高達40°C以上,湖南省平均氣溫為1951年來最高,降水量為1951年來最少;而北方地區卻是雨水不斷,東北地區更是暴雨頻繁,松花江流域出現了1998年來最大的洪水,給人民生命財產造成嚴重損失。專家認為,多種原因造成了“水深火熱”天氣,其中青藏高原積雪和冰川減少是重要的自然原因之一。材料二:8月11日全國高溫區域預報圖。(1)圖中甲、乙兩地夏季形成高溫天氣的原因有何差異?(3分)(2)今年夏季南方電力供應形勢比往年同期更加嚴峻,請簡要分析原因有哪些?(4分)(3)專家認為,青藏高原積雪和冰川減少是造成今年夏季北方大水南方酷熱的自然原因之一。試從積雪冰川的多少與地溫、氣溫、季風環流的聯系角度,分析其中的原理(4分)。(4)持續的高溫天氣對農作物生長發育不利。氣象專家建議,高溫期間,乙地區的水稻田應采用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請簡要分析日灌夜排的灌溉方式的作用。(4分)(4)水的比熱容大,升溫慢,降溫也湖南省澧縣一中、益陽市一中、桃源縣一中三校屆高三上學期聯考試題(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00041.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