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濱海中學-秋學期高三年級期中考試地 理 試 題考試時間:100分鐘 分值:120分第Ⅰ卷(60分)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讀“北半球某陸地局部圖”,圖中X、Y為等高線(等高距為100米),L為河流,對角線為經線。據此回答題。.圖中河流L的流向為( )A.從東流向西 B.從西南流向東北C.從西流向東 D.從東北流向西南.若X數值為500米,圖中Y和A的數值可能是( )A.600 550 B.600 450C.400 450 D.400 550.生命宜居帶是指恒星周圍適合生命存在的最佳區域。在下圖所示的生命宜居帶中,可能出現生命的主要影響因素是( )A.溫度條件 B.恒星質量C.行星體積 D.大氣成分A.太原市正午太陽高度變大B.開羅晝長先增大再縮小C.北極地區極夜范圍擴大D.太陽直射點向南移動5.下列現象與日地距離變化相關的是( )A.地球自轉速度的變化B.地表水平運動物體的偏移C.地球公轉速度的變化D.同緯度偏東的地方先看到日出甲圖中OM、OL分別是北半球某地樹木OO1一年中正午日影最短和最長的影子,ML與河流PQ段正好垂直;乙圖為P、Q兩水站文測得河流流量的年變化曲線;卮6-7題。6.該地緯度為 ( )A.23°26′N B.46°52′N C.43°08′N D.66°34′N7.甲圖中河流PQ段的流向是( )A.自東向西B.自西向東C.自西南向東北D.自南向北八達嶺長城主要坐落在花崗巖侵入體上。讀圖回答8-9題。8.圖中為花崗巖的是 ( ) A.① B.② C.③ D.④9.八達嶺地區花崗巖從形成到出露所經歷的地質過程依次是 ( )A.固結成巖—風化剝蝕—侵蝕搬運—地殼抬升B.地殼抬升—侵蝕搬運—巖漿侵入—風化剝蝕C.巖漿侵入—地殼抬升—風化剝蝕—侵蝕搬運D.侵蝕搬運—巖漿侵入—地殼抬升—固結成巖讀城市中心與郊區垂直(H)方向上的氣壓(P)分布圖。完成10~11題。10.根據熱力環流的原理,城郊之間正確的環流方向是 ( )圖是“某年4月份的某日天氣系統的垂直剖面圖”,其中甲(110°E、40°N)、乙(120°E、45°N)是近地面的兩地點,讀圖完成題。.圖能正確表示控制甲、乙兩地的天氣系統是( )13.甲、乙兩地在此天氣系統影響下,天氣狀況最可能是( )A.甲地炎熱干燥;乙地晴朗少云,氣溫日較差小B.甲地晴朗少云,氣溫較低;乙地多狂風暴雨C.甲地此時多西南風;乙地此時多東北風D.甲地沙塵漫天,大氣能見度差;乙地陰雨連綿讀冬季某區域等壓線圖,據此回答14—16題.14.圖中等壓線數值排列正確的是 ( )( )A.地形 B.緯度 C.氣壓 D.海陸位置讀“水循環示意圖”(圖中序號表示水循環環節),回答題。.有關各地區水循環的說法,正確的是( )A.東亞地區:環節①的水量7月份較小B.南亞地區:環節②的水量1月份較大C.地中海沿岸:環節③的水量7月份較小D.開普敦附近:環節⑥的水量1月份較。P于人類活動對水循環的影響,敘述正確的是( )A.目前人類對環節①施加的影響最大B.跨流域調水可以增加環節③的水量C.修建水庫可以減少環節⑤的水量D.植樹造林可以增加環節④的水量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二個選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項且全選對者得3分,選錯、少選或不選均不得分)日照效果、自然通風等條件直接或間接地影響生活區的環境質量。下圖是不同地點的兩座山地剖面圖.讀圖完成19-20題。19.一般來說,山地迎風坡通風效果較好,圖中四處建筑物通風效果較好的有 ( )( )2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紙片AB向右偏D.電爐通電一段時間后,紙片AB向左偏構建關聯圖可從整體角度把握地理事物的內在聯系,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讀甲乙兩圖回答22~23題。22.圖甲中各箭頭表示太陽、地面、大氣、宇宙空間的熱力作用。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緯度位置相當,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 A.青藏高原的年平均氣溫較低,與①的數值大小有關 B.四川盆地的年太陽總輻射量較小,與②的數值大小有關 C.四川盆地的年平均氣溫較高,與③的數值大小有關 D.青藏高原的年太陽總輻射量較大,與①的數值大小有關23.圖乙為地殼物質循環簡圖,各箭頭表示地殼物質循環方向,①②③④表示各類地質作用,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24.若圖為南半球,P1>P2,則O點的風向可能為( )A.③ B.④ C. ⑥ D. ⑦ 讀世界某區域圖,完成25~2( )A.地形B.洋流 C.太陽輻射 D.河流26.此季節 ( )A.P地較Q地降水多 B.Q地較P地氣溫高 C.Q地高溫少雨 D.P地炎熱干燥江蘇省濱海中學秋學期高三年級期中考試地 理 答 題 紙第Ⅱ卷(60分)三、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7.讀 甲、乙兩圖,判斷并回答: (10分) (1)A、D兩地的緯度分別是: A ,D (2)B地在夏至時的正午太陽高度是 ,C地最有可能位于五帶中的 帶。(3)假如其他條件相同,僅從緯度考慮,四點中發射衛星最佳的是 地,能觀察到極光的是 地,相同高度樓房南北間距最小的 地。(4)假如A、B兩地均為東經120°,則兩地分別位于 洲和 洋。就大氣環流而言,B地位于 帶。28.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4分)(1)圖中A、B、C和巖漿構成了巖石圈的物質循環,其中A表示 巖,M地質作用名稱是 。(2)圖中的①②③④構成的水循環類型是( )A.陸上內循環 B.海上內循環 C.海陸間循環 D.地殼循環(3)圖中②表示的水循環環節是 ,③表示的水循環環節是 ,干旱地區人工收集雨水影響的水循環環節名稱是 。(4)水循環能將水圈、生物圈、 、 四大圈層聯系起來。(5) (1)比較③⑤兩地氣候的差異。③地⑤地氣候特征 形成原因 分布規律 (2)④氣候類型分布規律是 。(3)②處氣候類型與③處不同的原因是 。(4)①地氣候成因是 ,對農業生產的有利影響是 ,不利影響是 。3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11分)我國某校地理研究性學習小組為了探究正午桿影(朝向與長度)特點,設計了下面的原理圖(甲圖),其中OAB為地平面,PE 為太陽光線, AEB為桿影端點軌跡,OA=OB。(1)甲圖正午時刻的旗桿影子是 ,其朝向和長度特點是 。(2)甲圖中,若桿影OA與OB相等,其對應的兩個時刻(當地地方時)有何特點?(3)如果不知道方位和當地地方時刻的情況下,如何確定正午桿影的位置?乙圖是該小組繪制的某日一天內的桿影軌跡示意圖(O為立桿處,虛線為桿影,曲線為桿影端點軌跡)。(4)圖中F、G、H、I四個桿影中最接近日出時段的是 ,此日前后我國晝夜長短狀況 ,北印度洋洋流向 流。2010年6月17日12時28分,該小組同學發現操場的旗桿瞬間失去黑影,出現“立竿無影”的天文奇觀。(5)根據上述材料可推算該地經度為 。此“天文奇觀”年內會出現兩次,另一次可能發生在 月 日前后。江蘇省濱海中學秋學期高三年級期中考試地 理 試 題 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 1-10 BDABC,CABCB 11-18 DBDCB,ACD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24分。)19.AD 20.AC 21.BD 22.CD 23. AD 24.CD 25.AB 26.BD三、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7.(10分)(1)23°26′N 66°34′N (2)21°34′ 熱 (3)C D C (4)亞 印度 西風28.(14分)(1)沉積 重熔再生作用 (2)C (3) 水汽輸送 降水 地表徑流 (4)大氣圈 巖石圈 (5)丙 丙 (6)向斜 向斜槽部受擠壓,巖層變得緊實,不易被侵蝕而形成山嶺 (7)易誘發斷層活動,影響大壩安全;易出現滲漏。29.(14分) (1) 1 000~1 005hPa或1 010~1 015hPa(2) 東北風 西南風 大于 乙地等壓線密集,水平氣壓梯度力大(3) C D 冷鋒 暖鋒 C(4) 陰天,雨雪,風力加大,由西南風轉為西北風,之后氣溫降低,氣壓升高,天氣轉晴。(5) 1月 大陸等溫線向南凸出30.(11分)(1) ③⑤氣候特征全年高溫多雨全年溫和濕潤形成原因全年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全年受盛行西風控制分布規律南北緯10度之間南北緯40-60度大陸西岸(2)南北緯30-40度大陸西岸(3)②處為高原,地勢高(4) 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夏季高溫多雨(或雨熱同期、或夏季水熱條件好)水熱組合好 水旱災害頻繁31.(11分)(1)OE(1分) 其朝向為正北方向,其長度為一天中最短(1分)(2)兩時刻與12時(當地地方時)時差相等(1分)(3)找到桿影長度相等的兩個位置,再作角平分線,正午桿影的位置在其角平分線上(2分)(4)F(1分) 晝長夜短(1分) 東(1分江蘇省濱海中學-秋學期高三年級期中考試 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31312.html
相關閱讀: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