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湖北省老河口一中2019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老河口市第一中學2019-2019學年度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時間:90分鐘 分值100分 命題:彭松
第I卷(選擇題)

一、選擇題(本大題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
1.有一個隨機交配的種群,在沒有遷移等條件下,兩年內該種群的基因型頻率的變化如下表,根據現代生物進化理論,在這兩年中,與這對基因有關的推斷,正確的是( )
年 AA(%) Aa(%) aa(%)
1 30 40 30
2 25 50 25
A.該種群將朝著Aa增多的方向進化
B.該種群沒有表現出生物的進化
C.該種群的生活環境有較大的變化
D.該種群將較容易發生基因突變
2.下列關于真核細胞中轉錄和翻譯的比較,下列哪項不正確( )
A.都遵循堿基互補配對原則 B.需要的原料不同
C.所需酶的種類不同 D.主要在線粒體和葉綠體中進行
3.下圖為細胞中多聚核糖體合成蛋白質的示意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該過程表明生物體內少量的mRNA可以迅速合成出大量的蛋白質
B.該過程的模板是RNA,原料是20種游離的氨基酸
C.最終合成的肽鏈②③④⑤在結構上各不相同
D. 合成①的場所在細胞核,合成⑥的場所在細胞核
4.與精子的形成相比,卵細胞的形成過程中不會出現的是( )
A.卵原細胞先進行減數分裂,再通過變形形成成熟卵細胞
B.染色體復制一次,細胞連續分裂兩次
C.初級卵母細胞和次級卵母細胞都進行不均等的細胞質分裂]
D.減數分裂結束后,卵細胞的染色體數目只有體細胞染色體數的一半
5.哺乳動物受精作用的實質是( )
A.精子和卵細胞的識別 B.精子細胞膜與卵細胞膜的融合
C.精子的頭部進入卵細胞 D.精核與卵核的融合
6.觀察果蠅(2n=8)的生殖腺細胞,正常情況下不可能看到 ( )
A.卵巢的某些細胞中有16條染色體
B.卵巢的某些細胞中沒有同源染色體
C.精巢的某些細胞中有8個四分體
D.精巢的某些細胞中沒有X染色體
7.洋蔥根尖分生區細胞中由一個著絲點相連的兩條染色單體所攜帶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其原因是( )
A.復制出現差錯 B.發生過交叉互換
C.聯會發生紊亂 D.發生了自由組合
8.下列有關RNA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有的RNA能夠降低化學反應的活化能
B.tRNA、rRNA和mRNA都是基因表達的終產物
C.分化后的不同細胞中信使RNA的種類相同
D.信使RNA上有多少個密碼子就有多少個轉運RNA與之對應
9.豌豆種子的黃色對綠色為顯性,圓粒對皺粒為顯性。現有黃色圓粒和綠色皺粒兩個純種品系,用它們作親本進行雜交,得F1,再使F1自交,得F2,為獲得穩定遺傳的綠色圓粒豌豆,對F2還應( )
A.從F2中選出綠色圓粒個體,使其雜交
B.從F2中直接選出純種綠色圓粒個體
C.從F2中選出綠色圓粒個體,使其反復自交
D.將F2的全部個體反復自交
10.猴的下列各組細胞中,肯定都有Y染色體的是( )
A.受精卵和次級精母細胞 B.受精卵和初級精母細胞
C.初級精母細胞和雄猴的神經元 D.精子和雄猴的腸上皮細胞
11.區別原核細胞和真核細胞、動物細胞和植物細胞、高等植物細胞和低等植物細胞的主要依據分別是( )
A.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無細胞壁、液泡或葉綠體;有無葉綠體
B.有無DNA;有無細胞壁、液泡或葉綠體;有無中心體
C.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無細胞壁、液泡或葉綠體;有無中心體
D.有無以核膜為界限的細胞核;有無中心體;有無葉綠體
12.關于下列結構的說法不正確的是( )

A.五種結構廣泛地存在于高等植物細胞內
B.②是細胞的“動力車間”, ①③④⑤上進行的反應都需要②提供能量
C.觀察活細胞中的④不需染色,觀察②常用健 那綠染色
D.①與③間的相互轉化能體現生物膜的流動性
13.下列關于細胞膜功能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
A.膜的出現使細胞成為相對獨立的系統
B.抗體、激素等物質在細胞內合成后,通過細胞膜分泌到細胞外
C.細胞間的信息交流大多與細胞膜的結構和功能有關
D.由于細胞膜的控制作用,使環境中一切對細胞有利的物質都可大量進入
14.下列有關實驗研究方面的說法,錯誤的是( )
A.科研上鑒別死細胞和活細胞,常用“染色排除法”
B.研究細胞內各種細胞器的組成成分和功能,常用差速離心法將細胞器分離出來
C.以實物或圖畫形式直觀地表達認識對象的特征,這種模型就是數學模型
D.通?梢杂貌げ巳~稍帶些葉肉的下表皮,觀察葉綠體
15.下列有關細胞結構的說法,正確的有( )
①科學家常用哺乳動物紅細胞作材料來研究細胞膜的組成,是因為其在水中容易漲破
②組成細胞膜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質
③細胞骨架是由蛋白質纖維組成的網架結構,能維持細胞形態、保持細胞內部結構的有序性
④生物膜是對生物體?所有膜結構的統稱
⑤控制細胞器進行物質合成、能量轉換等的指令,主要是通過核孔從細胞核到達細胞 質的
⑥染色體和染色質是不同物質在同一時期細胞中的兩種形態
⑦細胞內各種細胞器之間各司其職,互不聯系
A.一項 B.兩項 C.三項 D.四項
16.下圖表示某種大分子物質的基本單位,關于它的敘述錯誤的是( )

A.該物質是核糖核苷酸
B.該物質含有C、H、O、N、P等元素
C.該物質形成的大分子物質是RNA,它主要分布在細胞質中
D.在T2噬菌體和HIV中都找不到這種物質
17.關于細胞的物質組成,下列說法錯誤的有幾項( )
①細胞中常見的元素有C、H、O、N等20多種,其中C是最基本的元素
②磷脂是所有細胞必不可少的脂質
③所有植物細胞的組成成分都含有纖維素
④DNA水解的終產物是四種脫氧核糖核苷酸
⑤兩種核酸都能攜帶遺傳信息
⑥細胞中所有的有機物都能為細胞的 生命活動提供能量
⑦脂質中的膽固醇是對生物體有害的物質
A.一項 B.兩項 C.三項 D.四項[]
18.如下圖甲是細胞中3種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圖,圖乙是有活性的細胞中元素含量的柱形圖,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

A.若圖甲表示正常細胞,則A、B化合物共有的元素中含量最多的是a
B.若圖甲表示細胞完全脫水后化合物含量的扇形圖,則A化合物中含量最多的元素為圖乙中的b
C.圖乙的正常細胞中數量最多的元素是c,這與細胞中含量最多的有機物有關
D.若圖甲表示正常細胞,則B化合物具有多樣性,其必含的元素為C、H、O、N
19.念珠藻和酵母菌都具有的物質或結構是( )
A.DNA和RNA
B.成分相同的細胞壁
C.染色體
D.無機鹽、纖維素、蛋白質
20.下列與細胞有關的說法錯誤的是( )
A.血小板、植物的導管都是死細胞
B.植物花粉、種子的胚細胞都是活細胞
C.淋巴因子、激素都是細胞的產物
D.細胞越大,物質運輸的效率就會越低
21.生態農業不僅指對于農作物中所含物質、能量的充分利用,還具有很多內涵。人們越來越認識到根據不同地區的土地、光、水等各種自然資源,設計出適合本地生態農業結構的重要意義。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態學原理的是( )
A.作物“輪種”不僅能合理地利用各種礦質營養,還可避免某些蟲害的大面積發生
B.以作物秸稈為燃料發電,可以實現對農作物中物質和能量的多級利用
C.充分利用各種生物固氮措施,盡量施用農家肥,減少化肥的施用
D.應用以蟲治蟲、以菌治蟲的措施,盡量減少甚至不使用有害農藥
22.下圖是某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流向示意圖,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機物(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該生態系統固定的CO2量多于各h產生的CO2總量
B.h中能量以熱能形式散失,但k中的能量可被生產者吸收利用
C.生產者i的量等于被初級消費者同化的有機物的量
D.該生態系統的信息傳遞可調節能量流向但不能調節物質的流向
23.某山區坡地生態環境破壞嚴重,人們根據不同坡度,分別采取保護性耕作、經濟林種植和封山育林對其進行了治理。陡坡在封山育林后若干年內,經歷了一年生草本 、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三個階段,其典型物種①、②、③的種群密度變化如圖所示。相關說法不正確的是( )

A.c點后,該群落中最終占主導地位的植被類型一定是喬木
B.圖中a→b階段,物種②種群密度上升的原因主要是遷入率大于遷出率[來源:學&科&網]
C.圖中0→a階段,群落中不存在分層現象
D.圖中b→c階段,物種②比物種①更能耐受弱光環境
24.為了探究生長素(IAA)和乙烯(ACC是乙烯的供體)對植物生根的影響,科學家用擬南芥下胚軸插條進行了一系列實驗,結果如下圖所示,有關分析正確的是( )

A.促進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生根的最適宜生長素濃度為50μmol/L
B.兩種激素濃度為0時,擬南芥下胚軸插條均有一定的生根量,這與其自身的激素有關
C.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細胞中,生長素和乙烯是同時合成并發揮作用的
D.ACC對擬南芥下胚軸插條生根作用的影響具有兩重性
25.有關人體內環境穩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有3種以上的生理系統參與維持體內環境穩態
B.人體內環境穩態的失調與外界環境無關
C.人體維持內環境穩 態的調節能力有限
D.穩態有利于參與其調節的器官保持機能正常
26.下列關于生態農業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生態學原理是其主要理論基礎
B.實現了對能量和物質的循環多級利用
C.實現廢物資源化,實現能量的多級利用,減少環境污染
D.對害蟲進行生物防治有利于保護生物多樣性,提高了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性
27.下圖示蘋果果實的發育過程中各階段激素變化情況,其中①是細胞分裂素,②是生長
素,③是乙烯,④是脫落酸,對此理解正確的是( )

A.在果實生長發育的各個階段,生長素起主導作用
B.乙烯在成熟的果實中含量最低
C.果實發育是多種激素共同作用的結果
D.脫落酸在果實的成熟階段中含量最高
28.下列有關環境污染和破壞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造成溫室效應的主要原因是煤、石油、天然氣的大量燃燒
②造成臭氧層空洞的主要原因是人們大量使用了氟利昂等制冷劑
③酸雨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森林被大量破壞
④造成水體富營養化、藻類大量繁殖,主要是由于有毒物質在生物體內的積累和濃縮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 D.②③④
29.有關下圖的描述中,正確的是( )

A.若Y表示不同種植物的遺傳多樣性,則在劇烈變化的環境中生存能力最強的是d
B.若Y表示不同類型的生態系統的物種多樣性,則恢復力穩定性最強的是d
C.若Y表示四個鴿種群中的個體數,則d種群被鷹攻擊的成功率最大
D.若Y表示某有毒物質在某生態系統各營養級中的含量,則 d代表生產者
30.下圖是某農業生態系統模式圖,下列關于該系統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從根本上看,微生物利用的是農作物通過光合作用儲存的能量
B.多途徑利用農作物可提高該系統中能量的傳遞效率[]
C.沼渣、沼液作為肥料還田可以促進物質循環再利用
D.食用菌、沼氣池微生物及蚯蚓等生物是該生態系統中的分解者


第II卷(非選擇題)

二、綜合題(40分)
31.(5分)下圖是某遺傳病的遺傳系譜圖,假設該病受一對等位基因A、a控制,請據圖回答。

(1)該病由位于 染色體上的 性基因控制。
(2)Ⅱ3的基因型為 。
(3)Ⅱ5為雜合子的概率是 。
(4)Ⅱ4和Ⅱ5再生一個患病男孩的概率為 。
32.(8分)尿素是一種重要的農業肥料,但若不經細菌的分解,就不能更好地被植物利用。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種類和數量繁多,同學們試圖探究土壤中微生物對尿素是否有分解作用,設計了以下實驗,并成功篩選到能高效降解尿素的細菌(目的菌)。培養基成分如下所示,實驗步驟如右圖所示。請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將上述物質溶解后,用自來水定容到1000mL
(1) 培養基中加入尿素的目的是 ,這種培養基屬于 培養基。
(2)“目的菌”生長所需的氮源和碳源分別來自培養基中的 和 ,實驗需要振蕩培養,原因是 。
(3)轉為固體培養時,常采用 的方法接種,獲得單菌落后繼續篩選。
(4)下列材料或用具中:①培養細菌用的 培養基與培養皿;②玻棒、試管、錐形瓶和吸管;③實驗操作者的雙手。需要滅菌的是: ;需要消毒的是 : 。(填序號)33.(本大題分Ⅰ、Ⅱ兩小題,共28分,每空2分)
Ⅰ(16分)下圖所示在一定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受光照強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用CO2吸收速率表示)的關系圖。請根據圖回答:

(1)曲線B表示的 是 植物的受光強度和光合作用合成量的關系。
(2)a、b點表示 。
(3)葉面積為25cm2的陽生植物葉片在光強度為Y,光照時間為1小時的條件下,其光合作用合成量為 mg葡萄糖。(小數點后保留一位)
(4)將該陽生植物葉片先在光照強度為X的條件下照射若干時間,然后放于暗處(光照強度為0)12小時,若此時葉的干物質量與光照前相同,則需光照 小時。
(5)若圖中所示陽生植物為水稻,在適宜條件下光照一段時間后,將葉橫切片用碘液染色,顯藍色的是____________細胞。
(6)在光合作用中,光反應階段能量的轉變過程是 ,在這個階段的產物中,能為暗反應供能的是 (填物質)。
(7)請寫出光合作用的總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Ⅱ(12分)糖尿病是人類的常見病,發病率有上升的趨勢。下圖是人體內的血糖平衡調
節示意圖。甲 、乙表示胰腺具有分泌功能的部位,A、B表示所分泌的激素。請據圖
回答問題:

(1)血糖濃度的正常范圍是 mg/dL。糖尿病患者主要是圖中[ ] 受損,胰島素分 泌不足, 發生障礙,使細胞內能量供應不足,導致脂肪和蛋白質分解加強,病人出現體重減輕的癥狀。同時糖尿病患者明顯比正常人快的生理變化是 (轉氨基作用/脫氨基作用)。
(2)圖中A對甲,B對乙的分泌活動分別起的作用是 和

參考答案
選擇題
1-5 BDCAD 6-10 CAACC
11-15CBDCC 16- 20 DCCAA
21.B 22.BCD 23.ABC 24.BD 25.ACD
26-30 BCCAB
31.(5分) (1)常 隱 (2)aa (3)1 (4)1/8

32.(8分)(1)篩選目的菌 選擇
(2)尿素 葡萄糖 為目的菌提供氧氣
(3)涂布平板法(劃線法)
(4)①和② ③
33.Ⅰ、 (1)陽生
(2)光補償點(或光合作用等于呼吸作用、盡光和強度為零、植物開始積累有機物)
(3)2.7
(4)6
(5)葉肉細胞
(6) 光能→電能→活躍化學能(答案不完整不給分)
ATP和NADPH(未答全給1分)
(7) 光照
6CO2+12H2O——→C6H12O6+6O2+6H2O 或
葉綠體
光照
CO2+H2O——→(CH2O)+O2 (未寫全條件和系數給1分)
葉綠體
Ⅱ、(1)80_120?/ml
甲 胰島B細胞(共2分)
血糖氧化分解(相關答案均可)
脫氨基作用
(2)促進作用 抑制作用(或+ -)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71827.html

相關閱讀:2019屆高三第一次全國大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解析
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9屆高三下學期期中聯考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2019學年湖南省雅禮中學高三下高考模擬卷生物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嚴砭C生物解析版
2014屆高考生物第一輪選修3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復習測試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