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山東省泰安市2019屆高三第一輪復習質量檢測生物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高三第一輪復習質量檢測生物試題2019.3

本試題包括選擇題、非選擇題兩部分?荚嚂r間90分鐘,滿分100分。

第1卷(選擇題共50分)
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考號、考試科目涂寫在答題卡上?荚嚱Y束,試題和答題卡一并收回。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ABCD)涂黑,如
需改動.必須先用橡皮擦干凈后再改涂其他答案標號;不能答在試題卷上。
一、選擇題(1一10題每題1分,1l一30題每題2分,共50分)
1.在生物體的下列生理活動過程中,沒有ADP生成的是
A.氧分子進入紅細胞與血紅蛋白結合
B.小腸絨毛上皮細胞吸收葡萄糖
C.葉綠體內五碳化合物的生成
D.突觸小泡釋放遞質進入突觸間隙
2.下列關于細胞的分子組成和基本結構的闡述,正確的是
A.C、H、O、N、P、S是ATP、染色質、核苷酸共有的化學元素
B.線粒體、核糖體、染色體、葉綠體等結構中都含有DNA
C.糖蛋白、載體、受體都是具有識別作用的物質
D.脂質中的磷脂是構成細胞膜的重要物質,有的細胞不含磷脂
3.下列有關細胞結構和功能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酶、激素、抗體合成的場所均為核糖體
B.內質網是細胞內蛋白質合成、加工以及脂質合成的“車間”
C.溶酶體能合成多種水解酶,能分解衰老、損傷的細胞器
D.衰老細胞的細胞膜通透性和酶的活性都降低
4.下列關于細胞結構和生物體內化合物的敘述.正確的是
A.抗體、激素、tRNA發揮一次作用后都將失去生物活性
B.ATP脫去兩個磷酸基團后成為RNA的基本組成單位之一
C.藍藻和綠藻都能進行光合作用,故二者含有的光合色素相同
D.細菌代謝速率極快,細胞膜和細胞器膜為其提供了結構基礎
5.下列關于肺炎雙球菌轉化實驗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需對S型細菌中的物質進行提取、分離和鑒定
B.配制的培養基應適合肺炎雙球菌的生長和繁殖
C.轉化的有效性與R型細菌的DNA純度有密切關系
D.實驗證明了DNA是遺傳物質而蛋白質不是
6.下列關于遺傳物質的說明,正確的是
A.DNA每個堿基上均連接一個磷酸和一個脫氧核糖
B.不同DNA分子中(A+T)/(C+G)比例是不變的
C.來自同一玉米果穗的籽粒遺傳信息不一定相同
D.噬菌體浸染細菌實驗能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
7.下圖表示加拉帕格斯群島上某種地雀在1975~1978年間種群平均喙長的變化和該地區種子(該種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變化。研究表明喙長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種子,喙短的地雀僅能吃不硬的種子。下列相關說法正確的是

A.喙長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種子的差異,屬于兩個物種
B.地雀的平均喙長在2—3年間增加是種子硬度對其進行選擇的結果
C.1976年中期至1977年間,由于經常啄食硬度較大的種子導致地雀喙長度增加
D.根據調查結果,可以預測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長會迅速變短
8.流感病毒侵入人體并誘導體液免疫的過程中,不會發生
A.吞噬細胞初步攝取、處理流感病毒
B.B細胞深入處理流感病毒,再呈遞給T細胞
C.T細胞合成并分泌淋巴因子
D.體液免疫過程中會產生記憶細胞
9.選取某種植物生長狀況相同的四組枝條進行如下處理。其中甲、乙、丙切去頂芽,丁保留頂芽,1、2、3、4表示側芽。將乙切下的頂芽放回原位置,將丙切下的頂芽放置在瓊脂塊上.一段時間后將瓊脂塊置于頂芽位置:四組枝條均給予相同的單側光:下列推測錯誤的是

A.乙、丁將表現為彎向光源生長
B.丙表現為直立生長
C.最先發育成側枝的是側芽l和3
D.如撤去光照.四者生長均受影響
10.下列有關生態系統結構的說法,錯誤的是
A.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
B.具有捕食關系的兩種生物之間也可能具有競爭關系
C.營腐生生活的細菌和真菌一定是分解者
D.以植食性動物為食的動物屬第二營養級
11.“同位素標記法”是生物科學實驗的重要方法。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用15N標記的脫氧核苷酸可以研究細胞分裂期染色體形態和數目的變化規律
B.用18O標記H2O和CO2能有力地證明CO2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C.用35S標記噬菌體的DNA并以此侵染細菌可證明DNA是遺傳物質
D.用14C標記CO2最終探明了CO2中碳元素在光合作用中的轉移和利用途經
12.把蠶豆植株放在濕潤的空氣中照光一段時間后,取蠶豆葉下表皮制怍臨時裝片,先在清水中觀察,然后用質量濃度為0.3g/mL的蔗糖溶液取代清水.繼續觀察,結果如圖所示一對此現象的推斷最合理的是

A.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失水導致氣孔開放
B.蔗糖進入保衛細胞后.細胞吸水導致氣孔關閉
C.清水中的保衛細胞很快出現質壁分離并自動復原
D.蔗糖溶液中的保衛細胞失水導致氣孔關閉
13.下列實驗操作中,易導致實驗失敗的是
①蛋白質鑒定時,將NaOH溶液和CuSO4溶液混合后再加入樣液
②觀察細胞中線粒體形態和分布時,用健那綠染液染色
③淀粉鑒定時,直接將碘液滴加到淀粉樣液中
④鑒定酵母菌是否產生酒精,可直接將重鉻酸鉀加入酵母菌培養液的濾液中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下表是某高等哺乳動物成熟紅細胞與血漿中的 在不同條件下的相對含量比較,據表分析不正確的是
A.魚滕酮對K+載體的生理功能有抑制作用,也抑制了Mg2+載體的生理功能
B.正常情況下血漿中K+和Mg2+均通過主動運輸進入紅細胞
C.烏本苷抑制K+載體的生理功能而不影響Mg2+載體的生理功能
D.魚滕酮可能是通過抑制紅細胞的有氧呼吸,從而影響K+和Mg2+的運輸
15.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
若底物是葡萄糖,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a條件下,呼吸產物CO2來自線粒體
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是無氧呼吸消耗葡萄糖的1/5
C.c條件下,無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占細胞呼吸消耗葡萄糖總量的2/5
D.d條件下,產生的ATP全部來自線粒體
16.某課外興趣小組的同學從菠菜葉中分離得到具有活性的葉綠體,制成葉綠體懸浮液。在給葉綠體懸浮液提供必要的物質和適宜溫度、光照強度下,測得光合作用強度與二氧化碳含量的關系如下圖。針對下圖的分析中錯誤的是
A.二氧化碳濃度在a~b時,光合作用強度隨著二氧化碳濃度的增加而不斷增強
B.二氧化碳濃度在a點時,葉綠體懸浮液能同時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兩者速率相等
C.二氧化碳濃度在b點時限制光合作用的內因有五碳化合物含量和酶的含量等
D.如果增加葉綠體懸浮液中葉綠體的數量,c點將向右上方移
17.下圖表示蝴蝶蘭在正常條件下和長期干旱條件下CO2吸收速率的日變化,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長期干旱條件下,葉肉細胞在10~16時不能進行光反應
B.長期干旱條件下,蝴蝶蘭可通過夜間吸收CO2以適應環境
C.正常條件下,12時CO2吸收速率最快,植株干重最大
D.正常條件下.葉肉細胞在20~24時不能產生ATP和[H]
18.在阿拉伯牽;ǖ倪z傳實驗中,用純合子紅色牽;ê图兒献影咨珷颗;s交,F1全是粉紅色牽;。將F1自交后,F2中出現紅色、粉紅色和白色三種類型的牽;ǎ
例為l:2:1,如果將F2中的所有粉紅色的牽;ê图t色的牽;ň鶆蚧旌戏N植,進行自由授粉,則后代應為
A.粉紅:紅色=l:1 B.紅色:粉紅:白色=l:2:l
C.紅色:白色=3:l D.紅色:粉紅:白色=4:4:l
19.男性紅綠色盲患者中一個處于有絲分裂后期的細胞和女性紅綠色盲基因攜帶者中一個處于減數第二次分裂中期的細胞進行比較,在不考慮變異的情況下,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常染包體數目比值為4:l B.核DNA數目比值為4:1
C.紅綠色盲基因數目比值為l:1 D.染色單體數目比值為2:1
20.將雌性蝗蟲某個細胞的染色體中所有DNA鏈都用32P標記,然后將該細胞置于不含32P的培養基中培養,經過兩次連續分裂產生四個子細胞,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如果是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目都相同
B.如果是減數分裂,則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目都相同
C.如果是有絲分裂,則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目將有兩種且所在細胞兩兩相等
D.如果是減數分裂,則子細胞中含32P的染色體數目將有兩種且所在細胞兩兩相等
21.一只突變型的雌果蠅與一只野生型雄果蠅交配后,產生的F1中野生型與突變型之比為2:1.且雌雄個體之比也為2:l,這個結果從遺傳學角度可作出合理解釋的是
A.該突變基因為X染色體顯性突變,且含該突變基因的雌配子致死
B.該突變基因為X染色體顯性突變,且含該突變基因的雄性個體致死
C.該突變基因為X染色體隱性突變,且含該突變基因的雄性個體致死
D.X染色體片段發生缺失可導致突變型,且缺失會導致雌配子致死
22.某研究性學習小組的同學對某地區人類(10000人)的遺傳病進行調查一在調查中發現甲種遺傳病(簡稱甲病)發病率較高,往往是代代相傳,乙種遺傳病(簡稱乙病)的發病率較低。下表是甲病和乙病在該地區萬人中表現情況統計表(甲、乙病均由核基因控制)。下列分析不正確的是

A.要了解甲病和乙病的發病率,直對患甲病的家庭進行調查并進行系譜分析
B.根據統計表,甲病最可能是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病
C.控制乙病的基因最可能位于X染色體上。因為調查顯示乙病中男患者多于女患者
D.利用DNA分子雜交技術可檢測正常人群中的侖體是否攜帶乙病致病基因
23.基因型為Aa的雌雄果蠅雜交岳得到F1,選取F1中顯性個體分別進行白交(基因型相同的雌雄個體進行交配l和自由交配,則自交和自由交配得到的F2中A的基因頻率和A.A的基因型頻率之間的關系為
A.A的基因頻率相同,Aa的基因型頻率相同
B.A的基因頻率不同,Aa的基因型頻率相同
C.A的基因頻率相同,Aa的基因型頻率不同
D.A的基因頻率不同,Aa的基因型頻率不同
24.某二倍體植物細咆內的2號染色體上有M基因和R基因,它們編碼各自蛋白質
的前3個氨基酸的DNA序列如下圖,起始密碼子均為AUG。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基因M在該二倍體埴物細咆中數目最多時可有兩個
B.在減數分裂過程中等位基因隨a、b鏈的分開而分離
C.基因M和基因R轉錄時都以b鏈為模板合成mRNA
D.若箭頭處的堿基突變為T,則對應密碼子變為AUC
25.人體膚色的深淺受A、a和B、b兩對基因控制(A、B控制深色性狀);駻和B控制支膚深淺的程度相同.基因a和h控制皮膚深淺的程度相同。且膚色深淺與顯性基因的個數成正相關(如:Aabb和aaBb的膚色一致),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人與一個基因型為AaBB的人結婚。下列關于其子女皮膚顏色深淺的描述中。不正確的是
A.子女可產生四種表現型 B.膚色最淺的孩子的基因型是aaBb
C.與親代AaBB表現型相同的有1/4 D.與親代AaBb皮膚顏色深淺一樣的有3/8
26.下圖為生長素(IAA)對豌豆幼苗莖內赤霉素(GA)生物合成影響的示意圖。圖中GA1、GA2、GA3、GA等化合物中,只有GA能促進豌豆莖的伸長。若圖中酶1或酶2的基因發生突變,會導致相應的生化反應受阻。據圖分析,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對酶1基因突變的豌豆幼苗施用GA1,該植株可恢復正常植株高度
B.酶2基因突變的豌豆,其植株較正常植株矮
C.用生長素極性運輸抑制劑處理豌豆幼苗的頂芽,該植株生長不受影響
D.對去頂芽豌豆幼苗外施適宜濃度IAA,該植株莖內GA的合成可恢復正常
27.下圖甲、乙、丙為某實驗動物感染HIV后的情況,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從圖甲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機體能產生細胞免疫
B.圖甲因HIV破壞漿細胞致使抗體量下降
C.從圖乙可以推知HIV可能對實驗藥物a敏感
D.從圖丙可以看出,HIV對試驗藥物b不敏感
28.右圖表示人體縮手反射的相關結構(虛線內表示脊髓的部分結構),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要檢測反射弧是否完整和正常,可在④處給予適宜的電刺激
B.若抑制某神經元的呼吸作用,不會影響神經興奮的傳遞
C.興奮在神經元之間傳遞時,涉及細胞膜成分的變化
D.在②處給予適宜的電刺激,大腦皮層會產生痛覺

29.右圖為某種魚遷入一生態系統后,種群數量增長速率隨時間變化的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t1時該種魚種內斗爭最激烈,適于捕撈
B.若在t1時種群的數量為N,則在t2時種群的數量為2N
C.在 時,該種魚的種群數量呈上升趨勢
D.在 時間內,種群數量呈“S”型增長
30.下圖為某同學繪制的某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圖解,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生產者固定的總能量可表示為:
B.由第一營養級到第二營養級的能量傳遞效率為
C.流入初級消費者的能量是:
D.圖示表明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第1I卷(非選擇題共50分)
注意事項:
1.第Ⅱ卷共4頁.用鋼筆或圓珠筆答在試卷中的指定位置。
2.答卷前請將密封線內的項目填寫清楚。
二、非選擇題(除特殊注明外,每空1分,共50分)
31.(12分)下圖是大麥種子萌發過程中赤霉素誘導 淀粉酶合成和分泌的示意圖,其中甲、乙、丙表示有關結構,①、②、③、④表示有關過程。據圖回答:
(1)圖中反映出 淀粉酶的分泌方式是______________。從GA蛋白質和 淀粉酶的合成和利用過程來看,實現了核孔的________________(2分)功能。
(2)①過程所需的酶是_______________。②過稃許多內參與的意義是____________。檢測發現 淀粉酶的一條多肽鏈含有102個氨基酸,則 淀粉酶mRNA翻譯該多肽鏈的片段第__________位密碼子為終止密碼子(假設該多肽鏈合成后氨基酸數目不發生變化)。
(3)大麥種子萌發時,赤霉素與細胞膜表面的特異性受體結合后,能活化赤霉素信息傳遞中間體,導致GAI阻抑蛋白分解,使得④過程出現。結合圖解判斷,GAI阻抑蛋白的功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赤霉素誘導合成 淀粉酶與GA蛋白質合成有關,若氨基酸的平均相對分子質量為128,測得GA蛋白質的相對分子質量為6892,肽鏈數為4,則該蛋白質含有的肽鍵數為__________________。
(5)右圖為在溫度和pH等條件都適宜的情況下, 淀粉酶作用于一定量的淀粉生成物量與反應時間的關系,在d分鐘后曲線變成水平狀態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若其他條件不變,將該酶的濃度增加一倍,請在圖上畫出生成物量變化的曲線。
(6)在大麥種子萌發中,赤霉素誘導合成大量 淀粉酶促進淀粉分解的意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32.(8分)下圖1為生命活動調節過程示意圖,圖2為人體運動前后的血糖濃度變化曲線。請據圖回答:

(1)圖l中可影響下丘腦分泌活動的信息分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某人患甲亢,分析圖1中激素①、③的含量變化分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2中b~c段變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與c~d段血糖濃度上升有關的激素主要由________________細胞分泌。
(4)正常人高血糖是對特殊生理狀態的應急反應,長期持續的高血糖常見于糖尿病患者,若要通過尿液具體判定某高血糖癥狀的人是否患糖尿病,請完成實驗過程并預測結果。
第一步:取甲、乙兩只試管,分別加入2mL正常人尿液、高血糖癥狀人的尿液:
第二步:向兩支試管中均加入1mL______________;
第三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結果預測:若甲、乙兩試管均無顏色變化,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8分)下圖1為一定時間內某草原生態系統中的幾個種群數量變化曲線,圖2表示該草原生態系統的碳循環圖解,據圖回答:

(1)調查圖1中的某種植物的種群密度可采用____________法,某生物科研小組欲嘗試此方法,通常選用______________(雙或單)子葉植物為代表。
(2)圖1中所具有的食物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圖1種群丙在a、b、c、d四個時期中出生率大于死亡率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期。
(4)草原上的綿羊分別屬于圖1、圖2中____________類群,草原返青時,“綠色”為綿羊提供了可以采食的信息,說明生態系統中信息能夠____________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5)牧民超量放養綿羊和家用汽車的廣泛使用造成圖2中的___________顯著增多,致使局部環境惡化、草場退化,這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
34.(10分)小麥細胞中有42條染色體。下圖中甲、乙、丙表示小麥的三個純種品系的部分染色體及基因組成:I、II表示染色體,基因A、a和B、b共同控制小麥穎果的紅皮和白皮,E為抗條斑病基因。丙品系由普通小麥與近緣種偃麥草雜交后,經多代選育而來(圖中黑色部分是來自偃麥草的染色體片段)。


(1)丙品系在培育過程中發生了染色體的____________變異。該現象如在自然條件下發生,可為______________提供原材料。
(2)甲和丙雜交所得到的F1自交,F1減數分裂時,甲中的I與丙中的I因差異較大不能正常配對,而其它染色體正常配對,可觀察到____________個四分體;若該減數分裂正常完成,產生的配子中可能含有____________條染色體。
(3)甲和乙雜交得到F1,F2自交所得F:的表現型及數量比為紅皮:白皮=15:1,則F2中自皮小麥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_;紅皮小麥的基因型有__________種,其中純合子所占的比例為_________________。
(4)現有2包基因型分別為aaBb和aaBB的小麥種子,由于標簽丟失而無法區分。請利用白皮小麥種子設計實驗方案確定每包種子的基因型。
實驗步驟:①分別將這2包無標簽的種子和已知的白皮小麥種子種下,在開花期分別將待測種子發育成的植株和白皮種子發育成的植株進行雜交,得到F1種子;②將F1種子分別種下,待植株成熟后分別觀察統計______________。結果預測:
如果_________________,則包內種子的基因型為aaBb;
如果_________________,則包內種子的基因型為aaBB;
35.【選修3現代生物科技,12分】應用生物工程技術將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轉入奶牛細胞中,利用牛的乳腺細胞可以生產血清白蛋白。請回答下列問題:
(1)人的血清白蛋白基因可以從___________獲取,也可根據已知的基因脫氧核苷酸序列進行化學合成。圖中重組細胞__________(①/②)發生了基因的重組。
(2)哺乳動物的胚胎的培養液成分較復雜,除一些無機鹽和有機鹽類外,還需要添加維生素、激素、氨基酸、核苷酸以及_________等物質。
(3)胚胎工程操作中的最后環節是__________,該環節能否成功,與________________有關,該過程培養的牛被稱為克隆牛,與其相比試管牛培育過程特有的生物技術是______________,否則會影響胚胎的恢復和進一步發充。
(5)運用細胞培養技術可以從哺乳動物的早期胚胎中獲得胚胎干細胞(ES細胞)。在培養過程中,必須用________處理內細胞團,使之分散成單個細胞。將ES細胞培養在_______________細胞上或添加抑制因子的培養液中,能夠維持ES細胞不分化的狀態。在培養液中加入_________,可以誘導ES細胞向不同類型的組織細胞分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171838.html

相關閱讀:2014屆高考生物第一輪選修3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復習測試
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9屆高三下學期期中聯考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2019屆高三第一次全國大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解析
2019學年湖南省雅禮中學高三下高考模擬卷生物解析版
江西省南昌市2019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嚴砭C生物解析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