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河北省邯鄲市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政治試題(WORD 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試卷說明:

河北省邯鄲市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政治12. 下圖反映的是某種商品價格和的關系,E點是供需平衡狀態。不考慮其他因素,可以推斷①曲線1是需求曲線,曲線2是供給曲線、谏唐穬r格在P時③商品價格在P2時、芮1曲線2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已連續舉辦年的“漢語盤點”活動,意在用一個字、一個詞來概括過去一年人們心中的中國和世界!皾h語盤點”活動的文化宗旨是 ①彰顯漢語魅力,推進漢語傳播   尊重群眾實踐,體會文化內涵 促進文化交流,加強文化融合   見證中華文明,傳承傳統思想 A. B. C. D.20.1月1日,第三次全國經濟普查正式啟動入戶登記工作,以摸清全國1000多萬個單位、約6000萬名個體經營戶的基本情況。這將讓國家更清晰地了解二、三產業發展的最新狀況,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經濟結構調整提供有力的數據支撐。這體現了 ①意識活動是一種能動性活動和直接現實性活動  A. B. C. D.21.從2004年起,中央一號文件連續11年“鎖定”三農主題,11年的內容因時而異,各有側重,但都有力地促進了農村改革和農業生產,給我國農村帶來巨大的變化。一號文件的確立表明 ①認識受主客觀因素的影響而有差異,因而沒有真理  A. B. C. D.22.“如果你把所有的謬誤關在門外,真理也將被關在外面!保ㄌ└隊枺昂芏鄷r候,人不是跌倒在缺陷上,而是跌倒在優勢上!毕铝羞x項與上述名言反映哲理相一致的是①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 ②尺有所短,寸有所長③紅花雖好,還要綠葉扶持 ④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23. 12月2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慶豐包子鋪,排隊就餐;2月7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接受俄電視臺專訪時,提到了歌曲《時間都去哪兒了》,他說:“對我來說,我個人的時間當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2月25日上午,他又頂著霧霾天實地視察北京市南鑼鼓巷雨兒胡同。上述材料說明①人的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以人民的利益為價值標準②黨的領導干部都要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③群眾路線是我黨根本的領導方法和工作方法④價值觀對人們認識和實踐活動具有促進作用A.①③ B. ②③ C. ①② D.②④38.(26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經濟體制改革的核心問題是處理好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要進一步簡政放權,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最大限度減少中央政府對微觀事務的管理。1月28日,國務院印發《國務院關于取消和下放一批行政審批項目的決定》,再次取消和下放64項行政審批事項和18個子項。此外,國務院建議取消和下放6項依據有關法律設立的行政審批項目,將依照法定程序提請全國人大常委會修訂有關法律。這是本屆中央政府第五批取消和下放行政審批等事項,簡政放權繼續邁出堅實步伐。材料二:一秒鐘下載一首歌,兩分鐘下載一部電影……,4G時代來了。當我們把高速的網絡裝進衣兜時,也隨之走進全新的移動生活。在4G的高速帶動下,移動互聯網市場規模突破300億元人民幣,同時移動互聯網將進入更多傳統領域,輻射價值萬億的產業鏈。4G將帶動包括手機視頻、云存儲、移動商務等新業務的發展,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將成為人們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伙伴”,移動互聯網也會逐步覆蓋生活的各個角落。它的每一“小步”,都帶動人們生活“大踏步”前進。(1)運用《政治生活》有關知識,分析說明材料一體現的政治學道理(12分)(2)結合材料二,分析4G發展的經濟意義。(14分)39.(26)閱讀材料,回答問題。6月22日,云南紅河哈尼梯田歷經13年“申遺”成功。哈尼梯田,是哈尼族在海拔2000多千米的山坡地上自然耕種的一種梯田文化,有著1300多年的歷史,自然景觀和人文相結合,是中國農耕文化的典型代表,是第一個以民族名稱命名的世界文化遺產。紅河哈尼梯田是繼麗江古城、“三江并流”、石林喀斯特地貌、澄江帽天山之后的云南省第五項“世界遺產”。 經過千百年的生產實踐,這里形成了以山頂的森林、山間的河流、山腰的村寨和山下的梯田四素同構的獨特景觀。哈尼梯田規模宏大,氣勢磅礴,具有令世人震撼的歷史、科學、美學和實用價值。紅河哈尼梯田,是申報地民族發展的歷史見證,是活的文化生態系統,是人類智慧的結晶。它不僅是屬于中國的,而且是屬于世界的,應該得到世界的珍惜和保護。哈尼梯田申遺成功后,前來旅游的中外游客激增,年游客量達百萬人次。 櫛風沐雨千余載的“大地雕刻”,這一珍藏于群山深處的古老山地農耕文明的活化石,這片秘境仙境,可否經受滾滾人流和巨大利益考驗,能躲過動機復雜的破壞性建設和游客紛至沓來的旅游壓力嗎?以前菲律賓就有梯田被列入世界遺產,然而因為沒有重視保護而引起梯田垮塌,最后被聯合國下發警告通知。如何更好地實現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人認為:要積極開發以帶動地方經濟發展,提高當地居民生活,開發是最好的保護。有人則認為:文化遺產作為人類文明的活化石,一旦破壞就難以恢復,因此要保護梯田文化,保持原生態。(1)上述材料體現了《文化生活》哪些道理?(10分)(2)你是贊成還是反對?請用有關知識闡明理由。觀點二:反對對文化遺產的開發①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基礎,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會引起質變,(2分)過度開發會破壞文化遺產。(1分)②承認自然的客觀性是處理好人與自然關系的前提和基礎,人們要尊重自然,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3分)③規律具有客觀性,尊重客觀規律是主觀能動性發揮的基礎,(1分)認識規律受到主客觀條件的影響,需要一個過程,(1分)急功近利往往會違背規律。(1分)④價值觀對人認識和改造世界的活動具有導向作用,(2分)由于市場經濟具有自發性,受利益的驅使,往往只顧經濟效益而破壞文化遺產。(1分)(言之有理,可酌情給分,但最多不超過本題總分)(3)(4分)①堅持適度原則。適度開發(2分)②堅持全面的原則。堅持保護和開發相統一(2分)③堅持兩點論與重點論相統一原則。堅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把保護放在第一位(2分)(答出其中兩點,即可)河北省邯鄲市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政治試題(WORD 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09232.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
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